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新东方大愚童书

给3-12岁孩子的学习乐园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世上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同样也不会完全一样的孩子。

这世界上最辛苦,最艰难的工作莫过于为人父母了。

只要一上岗,就要一辈子待命。

从孩子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升学工作,从年少无知,到成家立业。方方面面都伴随着数不清的困难与想不到的波折。

如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岗位一样,如果想要完全胜任这份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可以从普通职工升级成智慧型职工。

以下九张图,可以简单的让你轻松get到成为智慧型父母的关键秘诀。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孩子的特质

普通父母:眼里的缺点永远>优点

智慧父母:缺点、优点,都是特点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一次,网上幼儿教育社群中发出一项调查问卷,让家长写出自己孩子的十个优点。

一个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难住了社群中的诸多家长。

只有少数家长成功的列举出了十个,但是答案却大体相同。大多数家长只写了5、6个,还有位家长直接放弃,在留言中说道:“对不起,我实在是想不出我儿子有啥优点,要是换成缺点,倒是能写出一大堆。”

其实,换个角度看孩子,优点、缺点,其实没有具体界限。

有的孩子软弱、胆怯,这也意味着他做事情谨慎可靠;

有的孩子磨蹭、犹豫不决,那也说明他的心思细腻、认真靠谱;

有的孩子爱抽热闹、爱管闲事,那么他一定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

著名教育家约翰·格雷曾说过,我们不必想该做什么使孩子更美好,而是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孩子已经是美好的了。

父母眼中的缺点、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某些特质。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同时也是成长必需的。

优点也好,缺点也罢,都只是孩子的特质,有时不必太过纠结它们之间的界限。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沟通

普通父母:控制型,我的想法都是对的

智慧父母:合作型,我们有共同的观点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北京某幼儿园最近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主题是关于“你最讨厌爸爸妈妈对你说的一句话”,超过半数的孩子,在“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前面打了对勾。

行思坐想,这也是绝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很普遍的现象:父母总是站在最正确、最权威的角度,安排着孩子的一切。与孩子间的交流沟通,通常采用的是“我说你做”而不是“你说我听”。

每当孩子依托自己的思想提出一些反对意见时,一句“你还小,我这是为你好”就封住了孩子还想辩驳的嘴。

一位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医学家说,现在的父母,很多都具有高学历,高智商,高能力的特点,却把力气花在管小孩上,很悲惨。

被父母的思想掌控的孩子,如同像笼子里的鸟,虽然笼子会移动,但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被关着。

智慧型的父母,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接纳孩子的想法在家庭教育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比较

普通父母:别人家的孩子是个“宝”,自己家孩子是根“草”

智慧父母:只和孩子自身比较,成功中总结经验,失败中提取教训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少年说》中一位女孩子,站在楼顶对着妈妈大声哭诉:

“有个人,他十项全能,十全十美,他什么都好,什么都会,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孩子不只是别人家的好,您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呢?”

本以为他的妈妈听到了会感到抱歉,没想到当场就把孩子怼了回去:“以后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看一下......

更为讽刺的是,下一个上场的,就是这位妈妈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同样的烦恼,已经是全班、全年级、全学校、全联盟第一的她,依旧逃脱不了被父母批评的命运。“你看看你们班的那些同学,每一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如同世界上找不出两片相同叶子,世上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孩子。

执着地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作自己家孩子的标杆,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不敢尝试更多的可能。

仔细想想,孩子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过去的自己。

在成功中进步,在失败中成长,只要坚持不懈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就能唤醒孩子内心不断进取的种子,未来才能更加独立,更加自信。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视角

普通父母:只放大眼下,忽略了未来

智慧父母:有长远打算,心存大格局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世界闻名的教育专家Kenneth Ginsburg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做过一场演讲,他给参会家长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定义孩子的成功?

绝大部分家长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只着眼于眼前孩子的情况,想着他生活上、学习上有哪些可以出彩的地方。

而忽略了,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模样。

采用放大镜的视角审视孩子,易过度关注孩子当下的任何考试、任何活动,很容易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智慧型父母,更习惯用长远的目光来注视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成功做准备,培养一股后劲。

例如孩子的求知欲比暂时性的成绩更为重要,读书获取的知识比考试作文更重要,健康快乐地成长比班级的名次更重要。

长远的眼光,为孩子做好人生的铺垫,才能再家庭教育上事半功倍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提问

普通父母:提问题就是没用的胡思乱想

智慧父母:提问题就是思考的光芒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孩子们的脑瓜里,总是有一些大人理解不了的东西。

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存有好奇心,动不动就变身“十万个为什么”,随时都能抛出各种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问题。

大多数父母通常会选择要么忽视,要么就直接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然后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

可是对于孩子,往往最美妙的时光就是,在他们提出问题后,去解答和探索的过程。

或许未经世事的他们会提出一些天真的问题,但这也证明了他们的内心在思考和在渴求。

正如巴甫洛夫曾说的:问号,往往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

孩童时期的为什么,正是他们踏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而在探索的求知道路上,孩子们最开心的莫过于提个问题把大人问倒。

引导并鼓励孩子去主动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给他们大胆尝试的机会,让他们用旺盛的好奇心去面对未知的世界,才是面对提问的最好方式。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时间分配

普通父母:孩子只有“学习”和“其他”两件事

智慧父母:综合考虑,全方位发展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电影《我们的世界》里有句经典台词,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孩子除了上学、放学,还能有什么事儿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周遭的家庭教育基本上采取统一的模式:成绩考得好,就能获得夸奖;成绩考的不理想,就会被数落甚至是批评,对孩子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好好上你的学,其他都不用你管”。

大包大揽地承担许多家长不该承担的职责,完全忽略、阻断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把孩子变成了一个麻木的“学习机器”。

想起之前的新闻,学习上一路凯歌的“神童”魏永康,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凌晨四点的跨洋“西红柿炒鸡蛋”演示视频,原以为温馨有爱,却遭到无数网友的嘲讽......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孩子的世界,除了学习,还应该拥有别的,比如运动、社交、兴趣、阅读……

好的教育,是需要“留白”的教育,适当地让孩子自我发挥,给他一定自由的时间去玩耍、去想象、去思考,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更好的人。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学习

普通父母:学习是灌输的过程,成绩是唯一的指标

智慧父母:学习是探索的过程,成绩背后也很重要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当孩子开始进入学校,成绩单和老师的期末评语就成了父母最敏感的话题。

普通父母觉得,学习就是灌输,老师教什么,孩子就得学会什么,然后把成绩当做孩子的唯一指标,判断他是否优秀,能不能考上好的大学,能不能在社会中立足。

智慧父母会明白,成绩只是检验孩子有没有认真学习的手段,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与评估。

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它像发现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

成绩好,不代表孩子的所有能力都好。

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立场

普通父母:教育就是说给孩子听

智慧父母:教育就是做给孩子看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泰国有个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公益广告,叫《豆芽引发的梦想》。

豆芽是菜场销量最好的蔬菜,女儿小菊想要尝试自己种。虽然妈妈并不知道怎么才能种好豆芽,但还是笑着回答女儿“我们试试”。

第一次失败,妈妈找来了专业种植的图书,和女儿一起阅读、学习;

第二次失败,妈妈和女儿反思原因,共同发明了给豆芽自动浇水的装置;

终于,在这对母女的不断探索下,豆芽成功破土而出。

从来没念过书的妈妈,用身体力行,教会女儿勇敢尝试新领域,面对挫折不放弃。

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里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讲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的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故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是有着那么重要的意义。”

普通父母教育孩子,就是跟孩子说很多大道理。一旦孩子没有做到,就会朝孩子生气、发火,直到孩子发生改变。感觉自己煞费苦心,最后换来的都是孩子的叛逆和不领情。

智慧父母相信,身教重于言传。改变孩子之前,先以身作则改变自己,把自己作为榜样,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最好的教育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看到了什么。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关于生活角色

普通父母:只有一个身份,把生活变成单选题

智慧父母:灵活调整精力,把生活过成多选题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壹心理有篇文章里说,现代家庭教育之痛,痛在隐形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普通父母总是把生活变成单选题,要么只工作赚钱忽略了孩子,要么只教育孩子忽略了自己。当工作遇上瓶颈,孩子不听话,就开始心气不顺、焦虑、发脾气。

有智慧的父母,不会故意苛责自己,他们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身份,会把生活过成多选题,在每个阶段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营造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

别因为孩子,丢了你自己。

当你成为一个身心愉悦、热爱生活的人,你的孩子一定也会有爱心,能够懂得生活的意义。

父母是根,孩子是花。

根的营养不够,花开得不会绚烂。

谁都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但教育孩子的路上,必定伴随不断地学习。

你往前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优秀的一大步。

内心感触:

(1)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管好坏,都是责任,都是爱,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所以父母需要调整心态,放下架子,将心比心,从内心尊重和接纳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成长的不易,体会孩子话语背后的真实意思,才能从孩子的倾诉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相处与沟通,才不失为一个好父母。

(2)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里写道: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是啊,生命哺育生命本来就是一场盛大的磨砺,把一个生命养大,给他正确的价值观,教他安身立命的本事,没有精力和奉献是做不到的,所以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真的很了不起,他们值得被孩子善待与尊重。这场生命的发展与延续,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爱与感动,这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美好希冀。

*注:配图来自网络

↓↓↓↓↓↓

新东方大愚童书(xdfshaoertushu)

有图有真相,您与智慧型父母还差几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