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原文標題:《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包拯算是中國古代的“網紅”,在民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被譽為是“北宋第一清官”。江湖人稱黑包公,包黑炭。天下百姓對他那是感恩戴德的崇拜!他也常常活躍在影視劇中,成為百姓的偶像,當然他的特點也很明顯,怎一個“黑”字了得!但是在歷史上真實的包拯真的很黑麼?包拯不僅不黑,而且還是個白面書生!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這可不是胡說,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技術,但是繪畫技術很高超呀。在故宮博物館內收藏的《歷代聖賢名人像冊》中可見包拯是白臉,而且留有長鬚。我們不考究這幅到底像不像包拯,只要看他黑不黑就行,所以可見包拯並不黑!感興趣的讀者有機會去故宮博物館的時候可以一探究竟。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另外在包拯的老家,安徽合肥的包公孝肅祠,這是明弘治元年修建的包公祠,其中的包公塑像也不是大黑臉。還有,在包拯族系的家譜中,他的畫像也不是黑臉,甚至還比較的白,簡直就是個白面書生!這些證據都表明了包拯並不是黑臉,既然歷史記載不會有錯,那麼為何包拯會被“抹黑”呢?看來是人們故意為之了,而且所有影視劇等藝術作品中的包拯都是大黑臉,這包拯是一路被“黑”到底啊。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包拯鐵面無私,在民間百姓心中早已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是關於他的生平往事也許大多數讀者還不太清楚。包拯是北宋年間安徽合肥人氏,二十八歲考取進士,任察御史,又任戶部判官,期間政績出色,又升任至開封府。包拯為官期間不畏權貴,公正廉潔,替廣大百姓出頭,以人民利益為中心。他得到天下百姓的一致好評,像是“鍘包勉”,“鍘美案”,“打龍袍”等一系列事蹟都在一時間傳為佳話,讓包拯在民間不徇私情的形象更加的高大!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有句老話叫:人怕出名豬怕壯,宋代網紅包黑炭最開始被“抹黑”的是在明朝時期的文學藝術作品中,之後就被各種小說和戲劇等藝術作品“越描越黑”。這個黑是有道理的,按照古代陰陽的思想觀念,土、木、金、火、水為五行之德,其中的水德和司法斷案相關,也就是說包拯具有水德,而水德對應的色彩就是黑色。所以在後世文學作品中的包拯就成了“黑包公”,更加符合他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司法正義的追求。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還有一點就是在古代,民間百姓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認為奇人必有異象,而像包拯這樣千年難得的清官名臣,在面相上也肯定和普通人不同!很多人對包拯其實都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在民間百姓的口口相傳之中,為了突出包拯的形象,於是就給他一個“黑臉”,當然這也不是平白無故的!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因為在古代的臉譜戲劇中,白臉代表的是奸詐陰險,比如說曹操;紅臉代表的是忠義,比如說關羽;而黑臉則代表了公正嚴明,剛好也和陰陽家的水德之色所對應。所以這樣一來,包拯就成了黑包公。

宋代網紅包黑炭真的很黑嗎?其實他很白,“抹黑”他的還是真愛粉

這裡的“黑”沒有半點的貶義,完全是天下百姓對包拯的愛戴之情,寄託了人們對這位好官的無限思念,人們希望所有的官場之人都能像包公這樣的鐵面無私,忠心正義,切實為人民百姓謀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