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或者在浪費時間的路上

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或者在浪費時間的路上

2017年的新年,我去商店買了一本很漂亮的筆記本,下定決心要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自己的心情,到現在還是新的,只是寫了個名字而已;

2016年一月,我洋洋灑灑地在背單詞APP上設置了學習目標,併發誓一定要堅持,結果拖拖拉拉背了不到三個月;

2015年,我定下目標,一定要每週看一本書,我像打了雞血一樣,在購書網站上下單了一系列書,一年過去了,書櫃裡擺滿了書,看起來是挺好看,但是拆封的書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2014年,我更狠!親自設計了一份每日日程表,每天把任務排的滿滿的,甚至詳細到幾點吃飯幾點睡覺。然後,我在新年那幾天high過了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013、2012、2011、2010......時間倒回來看,真的是“觸目驚心”。

之前看到一個帖子,有人說,總感覺2000年是前幾年的事,算起來,卻快20年了。

就在這飛快流逝的幾十年裡,你以為你只是置身在其中,去感受去經歷,去習慣的時候,時間早就幫你做好了年終總結。

我們習慣期待,習慣把自己的改變寄託在一個有象徵意義的時間節點,比如月初、新年、週一,於是,我們忽略了當下。

於是12月份或者說年末,對很多平凡人來說,就變成一個矛盾的日子。

一面,一年的碌碌無為,讓你焦慮後悔;

而一面,你又對新年充滿了希望,好像可以重頭開始。

然後,在無數個對新年的期望目標中,又是碌碌無為的一年,繼續在第二年末一邊後悔著,有一邊期望著。

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或者在浪費時間的路上

就在剛剛我在想,今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有點長,明天一定要減少在手機上瀏覽無效信息的次數。

可是突然我又在想,為什麼不是現在?一定要是明天呢?

就和我們期待新年來改變生活狀態一樣。

為什麼一定要是明年?不是現在?不是十二月的某一天。

新年就像是個你期許目標的臨界值。

在臨界值的左邊,是現在,十二月份,在你期望的努力的天數之前,你會感到輕鬆,“等2018再努力吧,這段時間先可勁造”;“等明天再早起吧,今天先睡個懶覺!”“等下個月再看書吧,還有幾天了,先休息會。”

當臨界值到的那天,你又開始花式安慰自己,“從明天開始......”。

等臨界值過了,一號、二號、三號......它和平常的日子沒區別,繼續該幹嘛幹嘛,等待年末的焦慮和對新年的期許。

一年又一年。

等回過頭的時候,就像2000年到現在的感覺,感覺才過了幾年,卻像過了快二十年。

這樣渾渾噩噩的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你還可以安慰自己“沒事,我還年輕”、“沒事,慢慢來。”五年、十年呢?

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或者在浪費時間的路上

記得我上初一的時候,很難得,歷史老師是一位年輕的老師,並且英語很好。老師在初一第一節課就告訴我們說,如果你從現在一天背一個單詞,那三年,你也能積累一千多個單詞。

說著有心,我們這些學生卻聽著無意。三年以後,初三備考的時候,我們正在為考試而焦慮。老師又問我們,有沒有同學真的按三年前說的做,我們班沒有一個人舉手。其實,初中三年的單詞遠超過一千個,但是之所以過去這麼多年,我還對這件事如此印象深刻,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時間對於積累的意義。

我朋友圈有兩個有一個微商朋友和代購的朋友,從她們做微商、做代購的第一天起,我沒有見過她們斷更過一天。

也許有人會說,沒事刷屏招人煩;都是虛假信息。但是這兩個人並不是,她們兢兢業業地發買家秀、賣家記錄,認真回答問題,從一開始的小打小鬧,到現在自己做自主品牌;有人瞧不起微商,當然我也受不了那些不顧一切打雞血、賣安利的微商。

但是我卻佩服她們兩的堅持,因為不是誰都能對自己的事業有極大的熱忱,而時間也就是這麼公平,當你刷到朋友圈,覺得她很low的時候,她們已經在開始思考下一季度的設計以及業務的擴展。

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或者在浪費時間的路上

“人們總是用一生來等待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很常見的現象。等待是思維的一個狀態,意味著你需要未來,而你不要現在。你不要此時此刻,你把希望寄託於未來。喪失對當下時刻的意識,會大大地降低你的生命質量。”(來自埃克哈特·託利《 當下的力量》)

我們總是把希望、期待放在未來,而在當下,卻陷在這種期許的情緒裡,被它困住,卻忘了其實當下正是我們抓住這些期待、希望的時刻。

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或者在浪費時間的路上

如果你總是把“明天再幹吧。”“過完生日再努力吧”“等新一年了,再奮鬥吧”掛在嘴邊,或者在潛意識的驅動下,產生這樣的想法,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當下就行動起來。不然今天和新年沒有區別,生日前和生日後也沒區別......

而你把握住每個當下的時候,是不是新的一年又有什麼關係?

畢竟種一課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