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2018年至今雖已過半,但對以遊戲與信息服務聞名的騰訊來說,這是一個頗不尋常的年份。

今年正是這家中國互聯網巨頭公司誕生20週年。在經歷了長期迅猛發展並於1月創下股價最高點後,騰訊遭遇了“2015年以來增長最為緩慢的一季”。根據該公司2018 Q2財報,騰訊總營收73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經營盈利為218.0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兩項數據均低於市場預期。同時,騰訊股價受挫下跌。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騰訊,IC圖)

騰訊面臨的打擊卻不止於此。此前的5月5日,一篇題為《騰訊沒有夢想》的公號文章尖銳批評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與創新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無獨有偶,8月13日,知名投資人李國飛發表《全面反思騰訊戰略》一文,雖然仍然認為騰訊未來成長空間巨大,但更強調它需要一場徹底的變革。

在騰訊傳統業務表現不佳的時刻,密切關注著BATJ等巨頭動態的眾多互聯網人士卻敏銳地發現,騰訊這一“老樁”正在開出“新花”——2018年,騰訊區塊鏈不僅逐漸顯山露水,還成為該公司的發力重點。

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首次就區塊鏈公開表態,到發佈可信區塊鏈藍圖與區塊鏈服務平臺TBaaS(TencentBlockchain as a Service),到今年8月騰訊與深圳國稅局合作的全國首張“區塊鏈發票”落地……種種跡象已表明,騰訊正在通過“自主創新”搭建自己的區塊鏈生態。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區塊鏈舞臺上,當丑角唱得百無聊賴時,便是巨頭從幕後走向臺前,並迅速成為行業引領者的大好時機。”在區塊鏈研究專家趙曉楓看來,區塊鏈技術作為騰訊連接未來的手段,如果這是它的“野望”,那麼不失為一個值得期待的劇本。

低調入“鏈”

作為區塊鏈研究者,趙曉楓對騰訊這一成功的中心化公司如何利用去中心化技術充滿了好奇。不過,“騰訊對待區塊鏈話題十分謹慎,同時把技術研發團隊藏得嚴嚴實實。”趙曉楓說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區塊鏈從業者告訴核財經APP,互聯網巨頭嗅覺非常靈敏,因而其角力與暗戰均在水面下進行,三緘其口的另一原因是受政策束縛不敢有大的舉動。

在一些區塊鏈從業人士印象裡,馬化騰公開說“鏈”是在2018年初。1月22日,馬化騰在朋友圈轉發了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文章——《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並評論道:“目前眾多公共區塊鏈消耗大量能源計算力生產數字幣到底算有等價物背書嗎?如按生命理論,應該很多生命系統會不斷演化淘汰。”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又公開就區塊鏈表態:“區塊鏈的確是一個蠻創新的技術,但是大家注意,怎麼用好又是另一個方面。”

緊隨其後,騰訊人開始頻頻現身多個大型區塊鏈會議與論壇。蔡弋戈是其中出鏡最多的騰訊區塊鏈代言人。200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蔡弋戈現為騰訊區塊鏈總經理,此前任騰訊FiT金融產品創新實驗室高級總監。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蔡弋戈曾經透露,本著研發先行的原則,騰訊早在2015年便組建了區塊鏈研發團隊並確認了技術路線。核財經APP則梳理發現,此後三年多時間裡,騰訊在低調中走出了一條與阿里巴巴、百度等其他互聯網巨頭既有共性又帶有鮮明特色的區塊鏈之路。

公開資料顯示,BAT三大互聯網巨頭都信仰技術而非熱衷於ICO融資。它們相當重視區塊鏈技術的“可信性”。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負責人張輝曾在3月26日舉行的2018全球區塊鏈(杭州)高峰論壇上透露,螞蟻區塊鏈的定位是“信任鏈接設施”;百度區塊鏈項目全名為“百度Trust”;而在2017年4月發佈的《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中,騰訊直接宣佈自己做的是“可信區塊鏈”,旨在“打造數字經濟時代信任基石”。

不同於螞蟻金服選擇螞蟻公益平臺作為首次區塊鏈技術試水,騰訊區塊鏈發韌於金融,主要推動者為其牽頭設立的微眾銀行。2016年,騰訊先後成立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開發聯盟鏈雲服務BaaS、上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行間聯合貸款清算平臺;2017年11月,騰訊正式發佈金融級解決方案TBaaS,這才完成生態平臺的搭建。

而同樣是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金融科技負責人韓涵在3月30日舉行的區塊鏈沙龍上透露,百度首發國內基於區塊鏈的ABS(資產證券化)項目;阿里巴巴的雲優商城側重於提供基於區塊鏈的積分及消費金融分期場所,顯然立足於生活場景。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綜觀《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騰訊可信區塊鏈旨在為行業夥伴提供企業級區塊鏈基礎設施、行業解決方案,以及安全、可靠、靈活的區塊鏈雲服務。它以“開放共享”為理念,但有效降低企業運營綜合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才是騰訊區塊鏈的根本目標。

多點逐漸開花

“技術猿”張雲曾供職於騰訊區塊鏈。他向核財經APP透露,“先佈局、再應用”是騰訊佈局區塊鏈的基本思路,聯盟鏈則是其實現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技術路徑。

《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顯示,騰訊可信區塊鏈由三層結構構成:Trust SQL底層平臺、Trust Platform中間層與Trust Application應用層。其中,Trust SQL底層平臺的主要涉及區塊鏈參與者賬戶管理、完成共識記錄、智能合約的觸發執行,以及對平臺的監管。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白皮書》稱,Trust SQL可從根本上解決價值交換和轉移中存在的欺詐和尋租現象。但在趙曉楓看來,騰訊理解的區塊鏈實為B端業務的延伸。

“騰訊標榜Trust SQL能降低成本,其實這只是區塊鏈思想的副產品,去中心化和可信任的P2P網絡帶來的效率提升才是本質所在。”他說。

在從底層技術平臺切入的同時,騰訊在區塊鏈應用上呈現出了多點逐漸開花的局面。蔡弋戈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除了BaaS,騰訊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供應鏈金融、騰訊微黃金、物流信息、法務存證、公益尋人等領域——“騰訊微黃金目前在區塊鏈上已經累積超過3000萬條交易記錄,公益尋人平臺也累積超過300個尋人案例,法務存證平臺目前也已對接了多家銀行的大幾萬條存證。”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是區塊鏈應用落地元年,但騰訊的發力方向始終未變。“To B的供應鏈金融與To C的遊戲,是騰訊區塊鏈重點發力的兩大方面。”蔡弋戈曾這樣展望騰訊區塊鏈的使命。

“騰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解決方案,不僅有助於實現金融機構直接放貸給中小微企業,核心企業也能將富餘的借貸資金轉讓給中小微企業。因此,資金沿著供應鏈反向流動,得以源源不斷地輸入需要用錢的企業。”蔡弋戈表示,通過這種方式,中小微企業可以實現融資便宜、秒級放款;資產發行更為便捷,可拆分轉讓;快速接入,全程可在手機上操作。

就市場規模而言,中國供應鏈金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公開資料顯示,到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美元。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各國科技公司、銀行、金融交易所等機構已紛紛結合各自優勢進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探索。在中國,BATJ都在積極搶佔這個黃金賽道。”趙曉楓表示,巨頭扎堆供應鏈金融背後是市場需求的巨大缺口,賽道未來會很擁擠。

騰訊To C的區塊鏈遊戲——《一起來捉妖》,同樣面臨著巨頭公司推出的遊戲競品的競爭,如百度萊茨狗、360加密貓、小米加密兔等。雖然遊戲一向是騰訊的主營業務,但DGames中國區創始合作團隊負責人張旭認為,相較於以太貓,目前國內基於區塊鏈的遊戲乏善可陳。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更何況,區塊鏈遊戲的發展還嚴格受制於國內ICO與數字貨幣相關監管政策。如騰訊稱,玩家不能利用遊戲內代幣或區塊鏈道具等相關服務進行融資,不能從事遊戲內代幣、區塊鏈道具與法定貨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能為遊戲內代幣、區塊鏈道具提供定價、信息中介服務,不能從事法律法規、監管政策禁止的活動。

蔡弋戈曾表示,騰訊希望圈定一些區塊鏈最有價值、最值得突破的場景做深做透。

不過,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王東認為,應用場景的勝負取決於兩個關鍵性因素:一是能否形成內生的增值動力,二是能否形成由用戶行為裹挾更多用戶的參與機制。

外強中乾?

“騰訊雖然與BAT巨頭同步佈局區塊鏈,但到目前為止都是以實驗性的相互割裂的應用場景為主,很難判斷騰訊會在區塊鏈賽道勝出。”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區塊鏈研究專家告訴核財經APP。

這一說法或多或少得到了張雲的認同:“我覺得在區塊鏈領域騰訊已被許多公司超越。”

張雲的判斷,從騰訊區塊鏈專利數量可見一斑。根據今年1月26日發佈的《中國區塊鏈行業發展報告2018》,阿里巴巴以總量49項專利排名第1,騰訊以總量11項專利排名第23。頗具戲劇性的是,在這份報告中,2014年成立的“無錫井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排在了騰訊前面。

從低調埋伏到多點開花:巨頭騰訊的區塊鏈征程

在張雲這位騰訊前僱員看來,區塊鏈專利排名反映了騰訊在創新上的不足;而相比外部夾擊,騰訊內在的持續創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他還批評騰訊的人才流失相當嚴重,“雖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但騰訊正在被項目方挖牆腳”。

《中國商界》雜誌曾撰文指出,傳統技術巨頭頂尖人才已開始向區塊鏈企業遷徙。廣東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的CEO也告訴核財經APP,其“技術團隊大多數成員來自騰訊”,而且區塊鏈項目的技術團隊中擁有騰訊、阿里基因是常態。

王東認為,騰訊真正的敵人在於,隨著互聯網迭代人性需求發生了改變。在數字時代用區塊鏈重構社交關係中,騰訊將面臨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