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封禪大典

01

中國古代要論最頂級的國事大典,那當然要屬封禪儀式了。“封”是祭天,“禪”是祭地,“封禪”就是天子率領文武百官前往聖山祭祀天地的典禮。

眾所周知,這是中國古代帝王最重視的一項祭祀大典,因為它是天下太平和帝業鼎盛的象徵。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古代封禪儀式

按太史公司馬遷在《封禪書》所記載,封禪是有條件的。即帝王當政時期,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是完成了改朝換代後國家的統一;第二個是帝王在位的時候必須政績卓著、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第三個是必須有祥瑞出現。

做一回皇帝,能夠舉行一次正式的封禪儀式,那是多少帝王夢寐以求的幸事。而千古唯一女帝武則天,則共參與過泰山、嵩山的封禪儀式,也算是創了一項紀錄了。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武則天

02

公元665年,武則天此時的身份雖然還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但已經和過去的皇后不一樣了。

她和唐中宗共同臨朝聽政,史稱“二聖臨朝”。於是上表說: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時太后配享。封禪的時候先有皇帝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后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后土之德。讓公卿當亞獻非常不妥,因為男女有別。不能讓外臣來祭祀。所以要讓她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二聖臨朝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理由充分,高宗果然答應。於是下詔:“在社首山祭皇地祗時,皇后第二個進獻祭品,越國太妃燕氏最後一個進獻祭品。”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登泰山

03

唐高宗的祭祀隊伍從東都洛陽出發,隨從的文武官員和儀仗數百里不斷。扎的營支的帳逢,連綿於原野。

東起高麗,西至波斯、烏長諸國的朝會使節,各率領隨從人員扈從車駕,氈做的帳逢,牛羊駝馬,堵塞道路。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五嶽獨尊

正月初一,唐高宗祭祀昊天上帝於泰山南。

初二一行人登上泰山,親自緘封玉冊,上帝的玉冊放在玉匱裡,配帝的玉冊放在金匱裡,都纏上金繩子,封上金泥,加蓋玉璽,藏入封禪專用的石匣中。

初三,在泰山下面的社首山祭祀皇地祗。唐高宗第一個獻祭品完了,執事人都退下。太監用手張起帷幔,武則天登壇第二個獻祭品,帷幔和帳幕都用錦鏽做成;斟酒、往俎豆中放祭品、登壇唱歌都用宮女。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參加慶典

武曌以皇后身份主持了大典中的“亞獻”(第一輪獻禮稱為“初獻”,第二輪獻禮稱為“亞獻”),從而一舉打破自古以來沒有皇后主持亞獻的紀錄,極大地提升了她個人的政治威望。為以後建立“周武”王朝,又撈取到足夠的政治資本。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周武王朝

04

武則天當了千古唯一的女皇帝,這份沉甸甸的榮譽總是鼓動著她那顆不甘寂寞的心,她也要像以前的那些英武大帝一樣,搞一次自己的封禪儀式。

但地點選在哪裡呢?還上泰山嗎?一是她沒有那個臉,二是沒有那個膽。為什麼這麼說呢?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神嶽

當年陪中宗泰山封禪,那是保佑大唐國祚萬年的,自己親口許下的諾言沒過幾天就在自己手裡斷送了,她還有臉再來這裡嗎?沒那個膽也是同樣道理。此時做了皇帝的她是要與天通話的,那時彙報什麼?自己親手斷送了大唐江山?萬一真的觸動了神靈,那是要遭受天譴的。

所以說泰山是不能去了,那上哪裡呢?武則天的腦子開始轉起來。思前想後,只有中嶽嵩山是最佳選擇。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古代封禪

武則天為了她承繼皇位的正統性,聲稱自己是周王室的後裔,而西周時期,周公認為天下的中心在嵩山附近,所以將嵩山定位周王朝的朝聖山。

周王室後裔的去前祖認定的聖山,舉辦封禪儀式,於情於理都能自圓其說。於是,事情就這麼確定了。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女皇封禪

05

公元696年,女皇武則天率領文武百官從神都洛陽出發,一路浩浩蕩蕩來到嵩山,登上嵩山最高峰峻極峰祭祀上天,又在少室山下舉行禪祭地祗,最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封禪意願。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嵩山峻極峰

待封禪儀式大功告成後,為了給後人留下萬古不滅的記憶,又下詔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 。 當年年號改為“萬歲登封元年”,後又改為“萬歲通天元年”。

武則天這樣費盡心機,就想保佑她的周武王朝國祚萬年。但那隻能是她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那個時代畢竟還是以男權為主的時代,武則天本人的成功只能說是歷史的偶然,不可能複製。

歷史上唯一參加兩山封禪的皇帝,此榮譽只有武則天獨享

封禪大典

後來,還是李唐復辟勢力佔據了上風,公元710年,以張柬之為首都的五大臣,發動了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推舉廬陵王李顯當了皇帝。

歷史又回到唐朝的元初。而武氏集團,隨著武則天的退位而灰飛煙滅。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