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自从微信出现在我们生活后,真的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它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及时的展现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装逼,它甚至形成了晒生活,晒娃 晒老公,什么都晒的潮流。

现在两个人相亲互相认识了,他们就会看朋友圈,看你在网上发的东西,通过各种方式来查你发的东西,这已经变成了人和人初次见面,甚至深度交往之前必用的社交仪式。

过去我们评估一个人通过见面吃饭,根据他的一言一行去了解这个人,而现在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的朋友圈,所以微信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那么朋友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朋友圈为的是自我安慰。比如读到某段文字,心里有感触了,或者生活中遇到事情了,有感而发了,那么就发一段信息,进行自我安慰。你可以观察下,有的人朋友圈的内容就属于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自我标签作用。他发的朋友圈信息用来标榜自己是某类人,比如听了一场音乐会,就发一下,代表自己混音乐圈的人。又或者看到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方面的文章,来标榜自己是信宗教圈的人。

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个人发的朋友圈的内容,来发现看出这个人是属于哪个社交圈的。

第三种,印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真实的形象还有虚拟的网上形象,而虚拟的网上形象就是靠经常不断的发朋友圈,就可以让别人对我们有个虚拟的印象,这个就叫做印象管理。

正如同我们出门之前,可能会梳梳头发,看看自己的着装整不整齐。在网络生活中,我们也是要“梳妆打扮”,整理下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网络上的整体形象,就是通过有意识的发布某些信息,让别人对你有某种印象,这就是朋友圈第三个作用了。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那为什么有些人从来都不发朋友圈呢?

我们觉得,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当网络变成公共空间,我们更加在意自己说过的话

通过发朋友圏来进行自我表达,往往是在我们认为是安全的情境下才会发生:当我们感到诉说的对象、所处的环境都是令人放心的时候,才更容易打开自己。初接触网络时之所以乐于表达,也正是因为那时的网络还是一个匿名性、私密性很高的场所,我们能够借此逃离现实,安全地表达自己。

但变化已经悄悄发生:网络从一个相对私密、封闭的空间,变成了比三次元世界更加开放、透明的公共空间。我们在朋友圈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备受“监视”的。在网络上,我们可以人肉搜索一个人。有时,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可能带来的风险,甚于一场几百人规模的公开演讲。

2. 网络上美化过的自我让真实自我无处安放

社交网络和一系列工具的发展,纵容了我们每个人的脆弱和退缩,使我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的人际关系。

现代化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藏身之所,帮助我们避免“暴露弱点”。美图软件已经足够发达并且成为许多人的标配,你可以很方便地展现一个美化过的“虚拟自我”;我们有充分的工具帮助,使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示 出“别人喜欢看到”的样子。

也许在塑造一个美化过的自我时,人们可以收获一些当下的快感。但这样的快感和对真实自己的满足感是截然不同的。快感会在人们必须面对真实自我的时候消失殆尽。甚至会进一步提醒,他们的真实的自己有多让令人失望。

3. 碎片化的网络生活降低了我们表达的欲望

现代人推崇“多任务管理”。十几年前的大学课堂里,学生拿着纸质笔记本听讲;现在的课桌上则摆满了笔记本电脑。一边参加会议,一边查收邮件、回复工作信息也似乎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仿佛不这么做反而是不够高效的表现。

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推送、弹窗,都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吸引走。比如,在我们工作过程中会被不断弹出的消息所打扰,有时是突然弹出的微信消息,或者是查找资料的时候被其他的新闻吸引了注意。

注意力被切分地四分五裂,表达欲似乎也随之被碎片化了。有时候忽然有想要表达的冲动,也会很快被八卦消息、微信弹窗、app推送打扰。等回过神来,刚刚想要表达的东西似乎已经消失了:想要表达的情绪消失了。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还有些人是职业需要,他们职业比较特殊,比如说军人,特殊领域的公务员,他们不适合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因为对他的工作有一定风险。

另外还有互联网时代的反潮流现象。

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有很多这样的反潮流的新闻。比如有人到终南山做隐士,定期的到某些地方闭关修行、隔绝信息等,甚至马云都会定期去道馆、寺庙,上次马云就去了重庆吉林寺,在那里闭关了一段时间。

这就说明互联网时代对每个人都会产生信息上的困扰,信息的轰炸,使人们必然要逃离信息对我们产生的各种骚扰,于是就产生了反互联网的信息的潮流。

有些人把这叫做逃离互联网,又或者叫逃离朋友圈,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你抓住了这种反潮流的力量,也可以发家致富。马云抓住的是互联网化的机遇,而在这个过程中反马云的力量也突显出来了,比如马云要搞虚拟的网上店,这些人就搞真实的线下店。

又或者马化腾把大家都拖入到微信生活中,有人就隔离手机,过修行生活,反而也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营销手段,成为新的积累财富的途径。

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如果大家能有意识的抓住互联网时代反向的力量,那么也算是另外一种机遇。这也可能就是还有部分人拒绝使用朋友圈的原因了,所以从来不发朋友圈并不能代表着他有什么病,代表着他对互联网的某种态度。

也许,失去网络上的表达不失为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探索真实的人际关系,体验或纷扰或宁静的线下生活。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策略性地、适度地使用朋友圈,在某些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给一些商业或职业伙伴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