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夜舞风花雪夜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可谓是谜一样的女子。从她的身世,到她和贾珍的关系,再到她最后的死因,这一件件事仿佛都笼罩着一层迷雾,令人难以看清事实的真相。秦可卿身上的谜团引起诸多读者的好奇和注意,所以她的一生被人猜测和谈论也是再所难免的。

可惜的是,秦可卿身上的谜团到现在都没有解开。不同的红学家们似乎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彼此不能妥协,也就一直没有定论。所以,有书君今天和大家讨论的不是这些悬而未解的话题,而是: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服?

秦可卿生病后,每日有四五个太医来给她看病,每见一个太医,她都会换一次衣服。要知道,当时的秦可卿已经是卧病在床了,虽然有丫鬟伺候,但是换衣服依旧是一件困难的事,更何况是一天四五次。况且麻烦事小,万一在换衣服时不小心着凉了,给自己的病雪上加霜,那更是得不偿失。所以,秦可卿每日换四五次衣服,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有书君认为这原因之一就是:受当时环境的影响,秦可卿遵循贵族的习惯,也是她恪守礼节的表现。

古时候,平常人家基本上是一天一套衣服,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但和达官贵族相比就差的太远了。那时的贵族人家,每天换几套衣服都是常事。比如,凤姐在接见客人的时候也会换一套衣服,在方便之后也会把之前的衣服扔掉,再换一套。

虽然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这都是一些虚礼,完全不必要,但当时的人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礼节,从衣服的更换中体现出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尊重。

秦可卿虽然出身比较卑微,即使在之前的生活中,她并未接触过这类的风俗,但她嫁给贾蓉为妻,耳濡目染,这其中的道理不会不知。退一步来说,秦可卿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这礼节她想必也是知道的。

纵使勤换衣服是当时的风俗习惯,但秦可卿已身体抱恙,这些虚礼缛节真的还有必要遵守吗?有书君的回答是否定的,所以有书君认为秦可卿每日换四五次衣服的深层次原因是她的身份使然。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尽管这问题悬而未决,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秦可卿的身份必定十分尊贵,不是皇亲就是国戚,毕竟书中有太多的细节来暗示这一点。

在古代一个人房间的规模和气派就代表着这人的身份地位。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宝玉的口向我们介绍了秦可卿的房间,书中写到: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此外,秦可卿的葬礼长达半年之久,送葬的人中更有皇亲国戚,更令人惊讶的是,秦可卿如此规模宏大的葬礼还得到了皇帝的默许。以上种种,都可证明秦可卿身份的尊贵。所以,纵使生病时也须按照礼节更换衣服,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维持个人尊严。

以上两个原因并不是全部,有书君认为秦可卿之所以每日换四五次衣服,其根本原因还是她的性格问题。秦可卿这个人心思很重,就连这次得病,太医都说这和她性格有关,太医说:

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而至。

有书友会问,秦可卿心思重和换衣服之间,有关系吗?有书君认为这其中大有关联。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是十分封建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秦可卿自小知书达理,对这一点自是在意。而宁府礼数不周,太医来给秦可卿看病时,竟直接给她把脉,这让她很是难为情。此时的秦可卿唯一保持自己尊严的做法就是“换衣裳,坐起来见大夫。”每见一个大夫就换一次衣服,这简单的动作中所透露处的秦可卿的心思不可谓不重啊!

以上就是有书君的回答,欢迎各位书友批评指正!


有书快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一个弃婴,从小被掌管营建工作的郎中秦业收养,有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弟弟秦钟。虽然秦业官职低微,家境清寒,但是却把秦可卿教育得很好。


秦可卿既有宝钗的八面玲珑,又有黛玉的清高和才情,是一个才色兼备的美人,她长大后嫁给贾蓉为妻,由于性格好,为人处事大方得体,获得贾府上上下下的赞美。


后来,这个优秀的美人,得了一场大病。从文中第十回,婆婆尤氏和公公贾珍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来——尤氏答道:“倒没说什么,一进来脸上倒像有些个恼意似的……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


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倒弄的一日三五次换衣裳、坐下起来的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贾珍道:“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又脱脱换换的。


倘或又着了凉,更添一层病,还了得?任凭什么好衣裳,又值什么呢,孩子的身体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秦可卿为什么会在病中还要一天换四五次衣服呢?小编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规矩上,知书达理


大户人家规矩多,讲究多,每天换几次衣服很正常,而且接待客人的时候是要换衣服的,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其实秦可卿病着,不换衣服见大夫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对于秦可卿而言,恪守礼数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而且正是因为办事得体,不失本分又恪守规矩,秦可卿才能在贾府站稳脚跟,成为让贾府里上下左右都称赞的角色。


因此即使是生病了,身体虚弱,容颜憔悴,她也不会让自己不体面地见大夫。


二、性格上,追求完美


秦可卿性格细腻,敏感,自尊心强,注重细节,凡事追求完美,从她的自述与众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来。


秦可卿自述,公婆把自己当女儿对待、侄儿尊重她、婶子及其他人都疼爱她,只是“这都是我没福……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贾母认为秦可卿是个稳当可靠的人,人长得漂亮,体态轻盈飘逸,说话办事和声细语, 是一个称心如意的重孙媳妇。


婆婆尤氏认为秦可卿会行事儿,见人有说有笑,很招人喜欢,但是私底下心思重,对于别人的话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患病正是思虑过度引起的。



张太医认为秦可卿心气高,聪明过头,对于不如意的事情耿耿于怀,忧虑过度,引起月经病。


贾府的仆人随从则认为,秦可卿对长辈孝顺,与平辈和睦相处,对幼辈仁慈爱护,怜惜家中仆人老小,大家都感念她尊老爱幼的恩情。


秦可卿这个官职低微人家的养女,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贾府大院里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可见她是在细节上下了多少的功夫,用多少的心思,才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如今虽然生病了,她也不允许自己蓬头垢脸的样子出现在外人面前,宁愿自己辛苦点,一日三五次换衣裳。


三、心理上,渴望改变


曹雪芹笔下的秦可卿是一个淫丧的人物,与公公贾珍有奸情,从焦大的话“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以及璜大奶奶的话“人都别要势利了,况且都做的是什么有脸的事”可以看出来。


但是就秦可卿本身的性格与教养而言,她是不愿意这么做的,慑于贾珍的淫威,只有默默地承受。而且与公公乱伦,这是一件多么难已启齿的事情,她无处诉说,唯有积郁于心,天长日久,便引发了疾病。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内心的痛苦是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人会在精神压力积累到极限或大爆发之前,寻找某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秦可卿内心深处渴望改变,但她又无力改变,唯有通过频繁地换衣服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后来,秦可卿死于腊月初二,正应了她自己的预言“未必熬的过年”。她死后,贾珍为她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奢华至极的葬礼。可怜的秦可卿至死也无法摆脱贾珍的纠缠,一代红颜积郁致病就这么香消玉殒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可以说是十二钗中最神秘的人,她的死至今都是个谜。

她在书中的笔墨并不多,而且活的时间也不长,存在的意义却非凡。

贾家的衰落是从秦可卿的死开始,一个从育婴堂抱出来的女婴的命运影响着贾家的命运,这让人细思极恐。而她的真实身份,至今都是个谜,也许未来也无从解开。

自古红颜多薄命,秦可卿也逃不掉命运的魔爪。在她生病卧床期间,让人不解的是每日都要换个四五次衣服,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1、性格使然

秦可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合体,因为她出身卑微贫困,进了贾府之后和初入贾府的林黛玉一样的反应,不敢多说多做,时时察颜观色,心思缜密,总害怕有不妥之处。

在人情世故上又和宝钗相似,处事圆滑,眼观六路,面面俱到,所以跟贾府的人处的都很好,没得罪过谁。

还偷偷与公公贾珍有染,长期如此,心身疲惫,累倒也不足为奇,所以后来几个大夫都查不出什么病因,算是一种心病吧。

像她这样的人,自尊心强又好强,再加上在贾府自己的身份,无论何时怎可以让外人瞧着病怏怏又无精打采邋遢的样儿,所以一天有四五个大夫来看病,就换上四五件衣裳,在外人面前不失了身份和印象。

2、古代人的习惯,风俗礼节

在秦可卿出殡过程中,王熙凤凤姐在乡村的野店换衣服,还问了贾宝玉和其他人换不换,结果宝玉不换,只得算了。

可想可知,在古代尤其是有钱有权有势的贵族人家来说,每天换几套衣裳也是常事,显示自个家族家大业大。

贾府总有客人上门登访,穿着不同衣服见不同的客,显示出他们的礼节。

所以贵族典范贾府中的很受认可和喜欢的秦可卿一天内换了几件衣裳也就好理解了。

还有隐含深意我们来猜一下:

1、为了掩饰慌张感。

秦可卿生病时候,与贾珍已经有染,贾府上下还不知晓,她为了加以掩饰,见了公公也要穿戴整齐,所以经常换衣服来证明正常,也掩饰了她慌乱的心理。

2、影射身份

正常来说,生病了一个大夫来看就可以了,而秦可卿却要每天有四五个大夫甚至更多大夫轮流看病,这派头隐含她尊贵的身份,像极了皇族人士。

这一点倒是和刘心武先生的说法不谋而合。刘先生说秦可卿是废太子的闺女,不过这点让人吐槽,不可能。谁敢娶废太子的闺女?戳当今皇帝的脊梁骨,不要命了吗?

后来秦可卿死于腊月初二,这一代红颜香消玉损。

综上所述,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不厌其烦地每日换四五次衣裳喽。有不同想法,欢迎给有书君留言讨论呦!


有书博物馆


小编觉得红楼梦中有一个小细节很值得推敲,那就是在秦可卿生了重病,又查不出病因的那个阶段,她何故要一天脱换四五回衣裳?

这话是谁说的呢?这话是贾珍和尤氏在讨论秦可卿病情的时候说的,小编觉得这段对话很值得推敲,因为它不像是公公婆婆在讨论儿媳妇的病情,反而像是怜子心切的父母在讨论女儿的身体状况。尤氏得知儿媳妇生病,着急得不得了,此时恰逢璜大奶奶来告秦钟的刁状,尤氏不动声色就把她堵了回去,言语中难掩对秦可卿的关心和重视。

她对璜大奶奶说,她嘱咐继子贾蓉不许累着她,要什么吃的用的尽管到自己这儿来取,若是媳妇有个三长两短,这样好的模样性情,打着灯笼也再难寻到第二个了,还拖璜大奶奶荐个好大夫给秦可卿看病。璜大奶奶听了尤氏这番话,便得知秦可卿在尤氏心目中的地位,告她弟弟秦钟的状是指定告不赢的,于是灰溜溜地逃走了。

尤氏保护秦可卿的目的达到后,又赶忙与丈夫贾珍商量怎么给秦可卿看病。两人在商量医药的同时,贾珍也是关心情切,说日日四五个太医巡诊,病因没查出,倒还得秦可卿每日脱换四五回衣裳。贾珍嗔怪这孩子也是糊涂,衣裳值什么,哪怕每天一件新的也无妨,孩子身子重要,尤氏也附和。

那么问题来了,秦可卿换衣裳干嘛,她难道要给太医表演时装秀啊?有红楼之友就联系到秦可卿是个风月女子,她行为多有出格的地方,比如跟公公扒灰,自然也爱勾引其他男性,比如太医,或者换衣裳是为了与贾珍幽会。小编觉得这样想的朋友,未免脑洞开得有点大,若真如此,贾珍还好意思在自己的正妻尤氏面前提,还不夹紧尾巴做人?小编觉得,这脱换衣裳非但不能证明秦可卿的风月形象,反而是她为人正经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涉及一个规矩问题。还记得尤二姐看太医的时候吗?太医请示贾琏,请奶奶将金面略露一露,医生好观气色。也就是说过去女子就医是不可以露面的,只可以在围帐内给太医问诊,女子即便在病重给太医诊治也必须穿戴整肃,不可蓬头垢面地见太医。

然而病中,这些礼仪往往可以简化,但秦可卿偏不,她恪守言行举止的规范,见太医坚持要脱换衣裳。秦可卿在以此树立恪守妇道的形象。其实秦可卿在人前一直都是这样的形象,侍上驭下无一不周到,下人敬她,长辈怜她。且任何人跟她说的每一句话她都放在心上,长此以往忧愁忧思才染上了不治之症。

贾珍所透露的这个脱换衣服的细节实则是展示了她的这一性格特点,也是她染病的原因了。秦可卿虽表实质上是个风月女子,但表面上却是这样的恪守女德,这又何尝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呢?


凡话红楼


【秦可卿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鉴于秦可卿的独特性,和她的神秘性,使她成为了书里书外让人最为关注的人物之一,议论她的话题从未停歇,当然,她也是贾府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只是,这样一个贾府上下交赞的人,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让人扼腕长叹。那么,秦可卿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她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呢?

秦可卿生病后,贾珍为之神医的张友士曾有诊断,他分析病因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由此,结合秦可卿月经常长的情况,秦可卿或是月经失调症。月经长期失调,可诱发失血性贫血,导致不孕,皮肤出现色斑等等。当然,没听说过月经失调能致命,而且发病一年多就去世了,说不通。

有一个医生从从秦可卿的消瘦,来证明她患了癌症。他根据秦可卿发病后两个月的当年九月,王熙凤去看望时说:“我的奶奶,怎么几日不见,就瘦的这么着了?”说明她已经明显消瘦。六个月后,王熙凤再去探病,看见秦氏虽未甚添病,但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半年时间就瘦得不成人形,可见为进行性的重度的消瘦,这是癌症病人最明显的症状,加上她有妇科病,因此认为她患的是卵巢癌。

秦可卿患癌症一说有可信度。但到底是卵巢癌还是子宫内膜癌呢?有人不是说女性月经量异常也代表着子宫内膜异常,长期下去会诱发癌变,从而形成子宫内膜癌吗?

不过,不管是哪种,年余死人,还是不合常情。因此,这可能与秦可卿的另一个病——心病——有关了。尤氏曾经说,她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她思虑什么?与贾珍有关。

焦大说:“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被许多人认为是秦可卿和贾珍乱伦。养小叔子,通过焦大之口骂出来,应该也是揭露宁国府之丑,养小叔子的人也有七八成是秦可卿。而焦大一骂,骂出了秦可卿的心病。在那个时代,男权至上,乱伦之丑,往往责怪女人多,责怪男人少,秦可卿的心病又加了一重。而她卧床期间因出汗每日换四五次衣裳,这一方面是她体虚,另一方面是心虚,双重夹击,汗流不断。

得病致死,也往往是身病与心病双重夹击。有人得癌症,经过一定的、适度的治疗后,可活几十年,当今这样的例子有。更多的人,一确认为癌症后,夜不能寐,焦虑哀叹,思虑过头,如临末日,于是过度治疗,往往挨个年余,便被夺去生命。有人说,死于癌症的人,有80%的是被吓死的,20%才是真正病死的。

秦可卿患了绝症,又担心家丑外扬,自己羞愧难当,加上癌症日重,最后,她在疾病和忧虑的双重折磨下,匆匆去世了。


帝国的脸谱


红楼梦》里,秦可卿身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兼具钗黛之美,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如黛玉。她如同一团谜:身世是谜,病因是谜,死亡是谜。其中生病期间,婆婆尤氏和公公贾珍讨论秦可卿的病情。

尤氏提到,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来看脉,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贾珍说道,何必脱脱换换的,孩子的身子要紧。衣裳凭什么好的,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这段话乍看没什么,仔细琢磨一下,发现隐藏一个很大的玄机。那些大夫怎么能够轻易进入宁府大少奶奶的房间呢?我们看看荣国府治病的情形。

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老嬷嬷带着一个大夫进来,里面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大夫看到金凤花染的红指甲,赶紧回过头去。有一个老嬷嬷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

后来大夫诊断完离开时,还问刚才是小姐的绣房。老嬷嬷道:“那屋子是我们小哥儿的,那人是他屋里的丫头。若是小姐病了,你那么容易就进去了?”

那时豪门大户非常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第三十三回,贾政痛笞宝玉,王夫人听见消息,急忙赶过来,结果“慌的众门客和小厮等避之不及。”第四十八回,薛蟠要跟着伙计贩卖货物,薛姨妈命人置办酒席款待伙计,原文“自己在后廊下,隔着窗子,向里千言万语嘱托张德辉照管薛蟠。”

对比宁府,秦可卿生病后,三四个大夫径自登堂入室,过来看脉。秦可卿是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显然知道这样不妥,有辱自己的身份。但尤氏、贾珍丝毫没有觉察任何不妥。在这种情况下,秦可卿能够保持自己尊严的做法就是“换衣裳,坐起来见大夫。”

他们不但没有体会秦可卿的用心良苦,反而抱怨“一日换四五遍衣裳。”这暗示宁府一向不懂礼节分寸,并且渗入骨子,“除了门口两个石狮子,怕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正经说闲话


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刘心武先生认为,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是废太子的女儿,是皇家公主,被贾家藏匿收养作为政治投机的资本;秦可卿得的是政治病,后来身份被元春告发,不得不自杀身亡,以保全皇家的颜面和贾家的地位。



秦可卿之病、之死的真相,还得从一般生活常识中寻找答案。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秦可卿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她死了之后,众人对她态度:“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


从焦大公开骂出“爬灰”来看,估计全家老小早已心知肚明,宁府上下处处流言蜚语。两人偷情本已荒唐透顶,现在居然有了个孩子。

秦可卿自己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贾珍对秦可卿关心备至,贾蓉则明显冷漠(贾珍只是公公,贾蓉才是老公啊);尤氏刚开始呵护有加,秦可卿死后则“犯了胃疾”(主持自己“情敌”的丧事脸面何在,情何以堪)。贾珍从薛蟠那里要到千金难买、本来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樯木棺材板,因为秦可卿之死固然让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大概只有用这副棺材,才对得起秦可卿,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再看秦可卿的病症和治疗经过。张太医来之前,一些大夫已经给秦可卿看过病,有说“有喜”的,其余大夫察言观色或略对贾家有所了解的,自然百般掩饰“有喜”的事实。贾蓉问张太医“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开口问自己老婆会不会死本来就很奇怪),张太医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凤姐探视秦可卿的时候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到了十二月初二再去看秦可卿,秦可卿说,“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什么病搞得冬冬春春对时间这么敏感,说白了就是,究竟怀上了没有,或者吃了张太医的药能不能把胎儿打下来,到了春天自见分晓,最多瞒过这个冬天(冬天穿衣服多,可以掩盖腹部)。曹雪芹之所以把时间交代得这么清楚,其实是告诉大家,“十月怀胎”正在按部就班进行。


从这些信息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真相:秦可卿疑似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贾珍),她无所适从、百般掩饰。但“有喜”的猜测已经公开,现在必须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意见。于是,与贾珍关系很好的冯紫英推荐的张太医(实际上是贾珍的托儿)出现了。一方面,张太医作为官方的“新闻发言人”正式辟谣,一言九鼎断定秦可卿不是“有喜”(估计他会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事实就是这样),堵众人的口,宽众人的心;另一方面,则下方子打胎(有没有同行的人帮着看看,这方子有没有打胎的效果?)。此后,大家静待结果。贾珍拖一天是一天,因为他不希望秦死。秦可卿心理负担固然很重,但也存万一之希望:也许确实不是“有喜”,或者张太医的药真管用。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医学条件没有现在好,就算真“有喜”,胎儿夭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但无论如何,春分是个坎,到那个时候一切瞒无可瞒,秦可卿自己也断不能再自欺欺人了(譬如有了胎动)。但形势不等人,甚至还没有等到春天,这件事情就该有个说法了。背后的操盘手是贾母,台前的执行人是凤姐。曹雪芹是这么写的: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凤姐看过后的结果呢,来看这一段:(凤姐儿)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于是凤姐儿吃了茶,说了一会子话儿,说道:“我要快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呢。”尤氏道:“你可缓缓的说,别吓着老太太。”凤姐儿道:“我知道。”于是凤姐儿就回来了。到了家中,见了贾母,说:“蓉哥儿媳妇请老太太安,给老太太磕头,说他好些了,求老祖宗放心罢.他再略好些,还要给老祖宗磕头请安来呢。”贾母道:“你看他是怎么样?”凤姐儿说:“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贾母听了,沉吟了半日,因向凤姐儿说:“你换换衣服歇歇去罢。”细细剖析这两段文字,把一些冠冕话过滤掉,可以看出:贾母等人十分关心秦可卿的“病情”,而王熙凤不仅关心,还是贾母的“探子”,回来后要向贾母汇报情况。到秦可卿的“病情”已经势不可挡的时候,不但她自己从心理到生理都走向穷途末路,贾母也彻底失望了。曹雪芹写书常用曲笔,譬如贾母与王熙凤之间的对答断然不会写的太直接,但他下笔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那么一点端倪,此处“沉吟了半日”,可谓无声胜有声。王熙凤探视秦可卿背后的真相大概是:王熙凤代表贾母对秦可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秦可卿一旦产子对贾府名誉的伤害,甚至可能提到对元春晋封贵妃的不利影响(宫廷动态如同今日官场,不会突然发生,之前可能已有风声,但只限于贾母等极少数人知晓)。曹雪芹在文中描写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这实际上就暗示出:一者,秦可卿提前知道了元春可能晋封的消息;二者,秦可卿之所以给王熙凤托梦,因之前王熙凤也给秦可卿带过话。在贾母等人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孤立无援心力交瘁的秦可卿终于选择了自杀,保全了贾府的名声。这就是秦可卿之病、之死的真相。

最后说,贾母固然残酷,但她是贾府的家长,她的位置决定了她的立场:贾府名声第一,元春前途第一。如果秦可卿打胎成功的话,她甚至可能会对贾秦之事睁只眼闭只眼。


不小心打了个喷嚏


秦可卿病重,贾珍和尤氏都很忧心。每日要请三四个太医,轮流着四五遍来看脉,于是秦可卿就一日三五次换衣裳坐下起来的见大夫。贾珍道:可是这孩子也胡涂!何必又脱脱换换的?倘或又着了凉,更添一层病,还了得!任凭什么好衣裳,又值什么呢?孩子的身体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小编看到这里有点纳闷,看医生为什么要换衣服?太医请脉问诊只需隔着帘子诊脉便可,病人躺在床上医生若要观气色就把金面略露一露,病中也没妨碍。或许这恰是秦可卿的风清月貌?她是个风月女子,太医是男人,故而秦可卿风流的秉性便发了,要打扮得妖妖俏俏去引诱太医?

小编觉得这样的推断也太荒谬,所谓风月女子不过是说秦可卿与公公有染,但她表面上是个再正经不过的人,否则也不会一家子上上下下都说他好,秦可卿的贤惠温良是有目共睹的。而秦可卿这换衣裳的行为其实是因为她很尊重。

尤氏曾经说秦可卿心思很重:那媳妇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的,他可心细,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个三日五夜才算。这病就是打这用心太过上得的!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的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调三惑四;气的是为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才弄的学房里吵闹。他为这件事,索性连早饭也没吃。只是因为弟弟在学堂里跟人家闹了一场,她居然记得吃不下饭。

秦可卿心思重的说法在太医那里得到了验证: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由此看来秦可卿的心病是很重的。

而秦可卿一日脱换这么多遍衣裳也是为了怕礼数不周,落人非议。若不是从判词中寻得淫丧天香楼的蛛丝马迹并从秦可卿丧仪的蹊跷之处中发现端倪,或许咱们还真把她当作再贤良不过的人了呢。或许这便是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吧”。

秦可卿的病症其实是由心而生,她虽是风月女子,却不是心中毫无顾忌的人,做了有碍风化之事自己日日将罪己的念想积压在心里,故而添了病,而且是再也不能好的了......


浪漫的事儿


秦可卿应该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里最神秘的一位了,原文说她是从育婴堂抱出来的一个女婴,但她这样的身份却能够嫁入四大家族的贾府,而且死后能够享受那么大的哀荣,的确令人费解。

我们都知道,曹公在对红楼“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时候,改写了秦可卿生病死亡的一段情节,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四五页文字删去了,因此,秦可卿在身份之谜之外又多了一个死亡之谜。

可以说,原文中关于秦可卿的每一处文字和细节,都很值得推敲,比如她生病期间,有一处细节说到她每天要换四五次衣裳,一直以来有很多解读,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秦可卿都生病了,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频繁更衣呢?

可能很多人都会把这个细节跟秦可卿的身份,或者她与公公贾珍的关系联系起来,因此解读出看似很正确的诸多深意,那么秦可卿频繁换衣服这出细节,到底有没有深意呢?我们不妨先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这段文字发生在原文第十回,金荣的姑妈因为金荣跟秦钟闹了矛盾,要来找秦钟的姐姐秦可卿讨说法,没想到秦可卿卧病在床,尤氏跟她说了一通儿媳的病,金氏走后,尤氏和贾珍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尤氏答道:“……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贾珍说道:“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其实这段话里,已经给出了答案,秦可卿每天之所以换四五遍衣裳,是因为每天有三四个大夫轮流着四五遍来看脉。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依然有疑问,第一个疑问就是,秦可卿换衣服难道只是因为有大夫来看病?会这么简单吗?难道没有任何深意吗?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大夫来看脉,秦可卿就要换衣服呢?晴雯看病都要放下帐子,秦可卿就更不用说了,换衣服完全没必要啊。

我们看尤氏和贾珍的对话,从贾珍的反应中可知,秦可卿换衣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他并没有觉得诧异,其实这是古人一种习惯,尤其是有权势的人家,常常每天都要换多套衣服。

这一点在秦可卿死后出殡时就写到了一次,王熙凤在乡村野店更衣,她方便之后,就换了衣服,然后就让宝玉他们换,他们不换。原文:凤姐洗了手,换衣服抖灰,问他们换不换。宝玉不换,只得罢了。

由此可知,换衣服对贾府这样的贵族来说,是每天的常事,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一套衣服穿一天甚至更久,他们一天中可能换多套衣服,尤其是见客之后,这其实是一种风俗和礼节。

其实不仅红楼梦,金瓶梅中吴月娘等人也是一天中多次换衣服,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所以秦可卿见不同的大夫换衣服,反应的正是她的知礼懂礼,也与她蓉大奶奶的身份契合。

所以,不管是来几个大夫看病诊脉,也不管是放下帐子甚至是悬丝诊脉,以秦可卿在贾母心中“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的身份,她都会当成女子见客的一件大事去对待,哪怕生病了,也不能乱了礼节和妆容,都会依礼更衣。

换句话说,如果每天来十个八个大夫,可能秦可卿就会换十遍八遍衣服,这是她自重也是重人的表现。贾珍的一番话,也很好理解,他觉得儿媳生病,不比往常,可以不用讲究那么多虚礼,衣服不用频繁更换。

如果非要说这其中有深意,可能有两点可以稍加猜测,一个是这时候贾珍与儿媳秦可卿已经有了关系,贾府众人都还不知情,秦可卿为了掩饰,通过频繁更衣这样一个细节,来表达她紧张慌乱的内心。

正所谓欲盖弥彰,她越是要通过频繁更衣来掩盖一些真相,越是让我们看出了她的心虚。当然,这只是猜测,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第二个是每天来四五个大夫看病,这显然不一般,似乎隐约暗示了秦可卿不一般的身份。一般来说,人生病了,找个太医来看就是,但秦可卿是每天都有好几个大夫轮流来看,这俨然是皇家之人看病的派头。

当然,关于秦可卿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红学界目前尚无定论,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定论,这样挺好。


少读红楼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秦应是大有来头的,她是被安排进贾府的,也是致使贾府破败的一根导火索。因为作者在书的最重要的章节,用最华丽的词藻,描写了秦的卧室,也算是她的贴身陪嫁,里面所有的东西绝不是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所应有的,而独独摆在了,贾府最高辈分的贾母的孙媳妇的卧房里。贾蓉的身份和地位本不足以配秦,只是不得不收下秦这颗名流尤物罢了,所以秦嫁给了贾蓉而不是年少有为的

贾珠。

还有一证,作者用最重要的章节,详细认真的描写了,秦的葬礼,如果仅仅作为贾府的孙媳,秦是不应该有如此豪华的待遇,并且这是连皇帝都默许的,因为贾蓉还为此捐了个宫官。

还有秦的侍女,应该是自小秦从王府带出来的,否则一进贾府就会因讳荣国公长孙贾珠,老祖宗的心头肉宝玉之名,主子就会马上给她们改名的,而不是把名字带到棺材都不改,是贾府没人敢给她们改这个名字。

秦之死,个人觉得,最主要是抱愧而死。愧对贾府,愧对公婆,愧对丈夫,愧对各位知书识礼的兄弟姊妹们,因为与公公贾珍的孽情是秦嫁入贾府的主要目的,跟不出色的贾蓉结婚只是幌子,搞垮贾府才是秦幕后主使的最终目的。

而因秦的聪明和高级教养,嫁入贾府后,秦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尊重和喜爱,但是和贾珍的事成之后,这种种尊重喜爱从下而上化为了泡影,而秦也作为弃子,完成了政治使命,只有死路一条了。

秦的短命应是红楼梦中规格最高的红颜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