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讀者問:宋朝何以湧現出一大批文人?

您這話說的——夏商周不去說,從秦代到清代,中國漫長的2000多年帝王時代,除了倒黴催的元朝,哪個朝代不能湧現“一大批文人”?什麼,秦朝?“坑儒”的“儒”是什麼人?您別告訴我坑了的文人在活著的時候就不是文人,再說,秦末群雄並起,智謀之士層出不窮,他們當然並不是突然就長那麼大了。

答讀者問:宋朝何以湧現出一大批文人?

這麼說吧,自從孔子倡私學,戰國諸王因爭霸需要競相鼓勵學術、吸引人才,文人就和其他各種人才一樣進入高產階段,如果進入大一統或相對穩定時代,則文人就會成為眾多類別人才中最穩產高產的一群——因為一方面穩定的社會和經濟養得起他們,另一方面其他類別的人才需求下滑(想想漢初盛極一時的縱橫家在諸侯權力削弱後的下場就明白了),就會顯得文人更突出。

此外,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楚王好細腰,宮貓多餓死,帝王的口味會令某類人才集中批量生長,而在大多數皇朝平穩時代的大多數正常皇帝,普遍喜歡的就是各種文學體裁,如漢武帝好辭賦則辭賦家迭出,南朝皇帝好駢文、樂府則駢文、樂府高手層出不窮,皇帝喜歡是巨大的動力,尤其在科舉還並不成熟的階段。

科舉成熟階段讀書人就更有動力了——唐代科舉重詩,因此唐代詩人獨多;宋代重策論,所以宋人的議論文寫得比啥都好,相反,明清兩代主要是八股和應用文考試為主,“讀書人”就越來越不一定和“文人”劃等號了。學而優則仕,不湧現文人難道湧現小鮮肉?

此外,市井文化消費也很重要,唐末以後,民間文化消費能力大增,妓女們養小白臉喜歡情詩寫得好的,商人喜歡看戲文,販夫走卒也愛讀小說……這些也會培養出一大批靠文學作品混飯吃的職業文人,比如南宋的江湖派詩人、詞人,明、清代的戲曲作家和小說家等。

回到宋朝:宋朝以策論取士,所以追求功名者會努力鑽研議論文寫作;宋朝市井生活豐富多彩,因此妓女們會倒貼柳三變這樣的詞人,窮極無聊的權貴會養著楊萬里這等高級篾片,就連劉過這類江湖詞人也能混個水飽;宋朝重文輕武又輕視各種伎術,惟獨撰文縱使無功至少也無害(清朝搞個文字那啥就不一樣了對吧),大大增加了文人候補者基數;除了吳鉤等宋吹嘴下,宋朝在大多數領域乏善可陳,所以屈指可數的幾個強項自然就熠熠生輝了。

最後想指出的是,兩宋自始至終都處於嚴重生存危機狀態下,居然沒能和其它類似生存狀態王朝那樣“湧現出一大批武人”,湧現出幾個也被紛紛掐死,就這樣一個時代今天也悍然會有KP和粉絲團,才是更值得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