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请停止得不偿失的行为!

关注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长们的必修课。实际育儿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度保护的行为?

说说身边的一个事例。一天,和朋友相约带着孩子一起逛超市,走到饮料区,朋友的孩子就不想离开了。我问他,你想要什么?他只是摇摇头。我问,想不想要酸奶,我给你买好吗?他低着头说妈妈讲过只能喝水和鲜榨的果汁,其他饮料都是不健康的。我看向了朋友,朋友有点尴尬,说平时确实约束比较多,怕孩子生病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了。我的孩子正在欢快地挑选着酸奶,而看着朋友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不免让我重新思考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定位。

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请停止得不偿失的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是基于孩子对自己保护能力很弱的基础上,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更不意味着自我保护能力在未来不会增强。过度保护,恰恰是在扼制孩子的成长,孩子始终处于家长的约束圈内,自己的能力无法得到证明,在一件件小事中,自信心将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

怎样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1. 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孩子自出生起,就一直在用自己的身体去探索这个奇妙的新世界。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我们要理解他的动机,没有必然会发生的危险就不要轻易去制止。

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请停止得不偿失的行为!

2. 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大的空间。随着孩子的长大,能力也随之增长,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学会放手,学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3. 允许孩子试错和失败。让孩子做一些挑战性的尝试,哪怕你明知道结果是失败的,也要允许孩子试错。在失败中,孩子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收获,要不怎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多家长就是见不得还是失败,越俎代庖,亲自为孩子操刀,使孩子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请停止得不偿失的行为!

4. 鼓励多于批评。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要鼓励他继续尝试,不能泄气,相信自己的成长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来的孩子,才能具备更加强大的能力,自信心才会与日俱增,在未来的挑战中将更胜一筹。

5.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家长的过分约束,对于孩子是被动的。应鼓励孩子自我约束,制定一些活动计划或者学习计划等,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将孩子放置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如果一味靠外界压力才能对自身产生约束力,就让孩子无法得到自我约束的动力。孩子自律性的培养,决定着未来人生旅途的成败。

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请停止得不偿失的行为!

孩子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信心的树立,透过自信可以获得安全感,过度保护却使自信心无法破土而出,安全感无法生根发芽。当孩子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心,具备很好的自律性,保持了旺盛的好奇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才会获得日趋强大的生活能力。反之,过度保护只能“保护”当下的孩子,反而会导致安全感的丧失,在未来得不偿失,一个束手束脚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将会无所适从。

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请停止得不偿失的行为!

各位家长是否赞同我的观点?飞扬奶爸在此恭候各位的回复,欢迎关注我并一起来讨论育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许下一篇讨论的热点就是你所关心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