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8月23日下午,記者跟隨“改革開放40年新變遷·脫貧攻堅看甘肅”2018全國百家網媒扶貧攻堅典型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了被譽為紅軍長征“加油站”的宕昌縣哈達鋪鎮。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哈達鋪,宕昌縣普通的小鎮,是革命歷史上一個璀璨耀眼的名字,1935年至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兩次經過這裡,整編部隊補足給養,哈達鋪成為紅軍長征的“加油站”,也是決定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哈達鋪紅色旅遊景區位於隴南市宕昌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1935年9月21日,毛澤東在哈達鋪的義和昌中藥鋪裡,一束燈光伴著他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夜晚,他詠出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的詩篇”。在長約1200米的“紅軍街”上,記者隨著講解員的步伐走進義和昌藥鋪,和頗具傳奇色彩的“郵政代辦所”,彷彿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張張記載歷史的資料圖片、一件件見證慘烈戰鬥的文物,吸引著媒體團成員們紛紛駐足、凝望。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紅軍曾經留下的紅色足跡,現在已經成了哈達鋪最寶貴的資源。在哈達鋪的街道兩旁,以“紅軍”、“長征”命名的店名隨處可見。而一批又一批尋找紅色文化的遊客的到來,不僅讓旅遊業升了溫,也使位於“紅軍街”的紅軍鞋廠火了起來。據介紹,紅軍鞋廠經過多年探索,已從當初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年生產量近2萬雙、年利潤達70多萬元的專業“紅軍鞋”生產企業。在這裡,一雙“紅軍鞋”的製作工藝,包括撐麻、搓繩、納鞋底、做鞋面、裹底子等二十多道流程。鞋廠負責人拿起一雙草鞋介紹道:“這就是按照當年紅軍穿過的草鞋樣式製作的”。一雙普通的草鞋承載著對那段紅色歷史的緬懷。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紅軍鞋廠的不斷髮展帶動當地貧困婦女和殘疾人實現居家就業,目前紅軍鞋廠總共招工42人,其中有24人是在家靈活就業。鞋廠還為17名鄰近村的殘疾人提供了就業便利,使他們也通過鞋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脫貧攻堅看甘肅」哈達鋪 紅色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哈達鋪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也是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而蘭渝鐵路、蘭海高速的建設,使哈達鋪紅色旅遊迅速升溫,一批革命舊址舊居得以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記者 張龍 編輯 劉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