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8月23日下午,记者跟随“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了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宕昌县哈达铺镇。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哈达铺,宕昌县普通的小镇,是革命历史上一个璀璨耀眼的名字,1935年至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两次经过这里,整编部队补足给养,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也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位于陇南市宕昌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1935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哈达铺的义和昌中药铺里,一束灯光伴着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夜晚,他咏出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篇”。在长约1200米的“红军街”上,记者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走进义和昌药铺,和颇具传奇色彩的“邮政代办所”,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张张记载历史的资料图片、一件件见证惨烈战斗的文物,吸引着媒体团成员们纷纷驻足、凝望。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红军曾经留下的红色足迹,现在已经成了哈达铺最宝贵的资源。在哈达铺的街道两旁,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店名随处可见。而一批又一批寻找红色文化的游客的到来,不仅让旅游业升了温,也使位于“红军街”的红军鞋厂火了起来。据介绍,红军鞋厂经过多年探索,已从当初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年生产量近2万双、年利润达70多万元的专业“红军鞋”生产企业。在这里,一双“红军鞋”的制作工艺,包括撑麻、搓绳、纳鞋底、做鞋面、裹底子等二十多道流程。鞋厂负责人拿起一双草鞋介绍道:“这就是按照当年红军穿过的草鞋样式制作的”。一双普通的草鞋承载着对那段红色历史的缅怀。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红军鞋厂的不断发展带动当地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目前红军鞋厂总共招工42人,其中有24人是在家灵活就业。鞋厂还为17名邻近村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便利,使他们也通过鞋厂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脱贫攻坚看甘肃」哈达铺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达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而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的建设,使哈达铺红色旅游迅速升温,一批革命旧址旧居得以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记者 张龙 编辑 刘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