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耍赖:脉动的经销商跑路了……

什么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成为了一种侈望。

如果说山东寿光的泄洪让很多农民的半生心血赔了进去,那快消品经销商时不时的跑路,对终端客户就是一场场的洪水,“冲”走了一年的收入。

脉动经销商跑路

这两年,老纳没少关注经销商跑路的事,但能像南阳脉动经销商做的这么“绝”的客户,那还真是少有。

无数的细节告诉我们,南阳脉动经销商的跑路是一场有计划、有策略的“跑路”,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场“教科书式耍赖”。该经销商并没有跑,还在自己家正常生活,却把所有财产都转移了。让打钱给他的客户连封仓库的机会都没有。

杨娟,在南阳主要经营莫斯利安酸奶(以下简称:莫酸)和脉动。做莫酸,已有四五年了,接手脉动是两年前的事儿。她经营莫酸的大部分款项都依靠贷款,如此一来,费用就越占越大。有莫酸客户反映去年莫酸的费用到现在都没有核销完。

原本,莫酸和脉动是很好的互补,莫酸是中秋、春节的旺销,脉动是夏季的旺饮。可这样一个靠贷款经营的公司,一旦有一个品项资金无法周转时,另一个产品自然也就陷入困境。

每个即饮客户在春节前都会抢一波水头大战。脉动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很多客户打了500-3500箱的款,但并没有提完。直到6月,还有大量的预付款在杨娟那里。因为旺季还没到来,销售自然缓慢。

没有回转,靠借贷周转的杨娟自然迟迟无法给脉动公司打款。见杨娟迟迟无法打款,脉动公司的做法是,给杨娟申请一笔打款奖励,让杨娟自己再让点利出来。举行一场订货会,把终端客户的钱再收一轮上来,打给公司、完成业绩。

于是,2018年6月,在脉动城市负责人的参与下,这场订货会可谓十分成功。收款达200余万。然而款打出去了,终端客户不仅看不到新的货,就连春节没有提的货也提不到了。种种迹象表明,杨娟要跑路了。

教科书式耍赖:脉动的经销商跑路了……

可实际上,她根本没有跑路,而是把自己的资产全部转移到自己姐姐名下。面对来要货的客户,杨娟说自己的钱都用来还高利贷、还给自己的姐姐了。

无奈的终端客户报案后发现,这是一起预谋以久的耍赖。杨娟公司的法人是李莉,可经营者一直是杨娟,如果公司出了问题,她只是个“打工的”。另外,杨娟安排业务收预付款时所打的收据也不合乎规矩,大部分都是用白纸写的,一个个白条,没有公章。

令人气愤的是,脉动的城市负责人不仅甩锅认为这件事与脉动无关,还组织一些大的二批商,用杨娟的户头往脉动公司打款发货,继续冲刺自己的销售任务。

如今脉动公司依然没有给终端客户一个解决方案,而杨娟继续着自己的老赖生涯……

卖不动的脉动

杨娟跑路跑得独一无二。先不要说警方无法定其罪,就算是真把她抓起来了,她也会像河北肇事司机黄淑芬那样,在监狱呆段时间再出来。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又不讲究“连坐”。

但值得追究的是,脉动公司真的无责任吗?

在经销商明显资金不足的时候,为何不是想着换经销商,反而想着给经销商政策,一起去收终端客户的钱。当终端客户被骗后,并没有想着解决客户问题,反而想办法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果没有上述200万的收款,杨娟会跑路嘛?问题出现后,公司层面是不是应该考虑如何安稳下面的客户,而不是考虑如何甩锅、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呢?

我们不能从杨娟的“跑路”就妄言脉动卖不动了。但脉动这两年确实有些卖不动了。作为法国达能全资收购的乐百氏公司,脉动肩负着为达能洗脱差名声的责任。

教科书式耍赖:脉动的经销商跑路了……

达能在收购乐百氏后,把矿泉水业务基本关停,全心投入了脉动的运作。在尖叫、激活纷纷退市的时候,脉动依然坚持。整整赔了七年,脉动才凭借着自己清淡的口感,维生素饮料的概念,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同。

因为脉动同音“卖动”,有“产品卖得动,回转好”的寓意,成为很多卖场开店的饮料。但明显脉动并没有在这方面做文章。多年的广告依然是“随时随地脉动回来”。脉动算是轻功能饮料,与红牛等功能饮料的效果差很多,更多是运动后的补水功能。但脉动的广告上并没能显现出来。

近些年,饮料市场的大单品除红牛外,其它产品的日子都不好过,脉动也如此。推的纯功能饮料炽能量,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而“天方叶谈”也有点昙花一现的意思。说白了,没有找到自己明确的定位。而达能这样的企业,依然是老一套经营思路。

相反当年退市的农夫尖叫,却凭借一股五大最难喝的饮料,在网上掀起热议,进而推动了线下的销量。在占用经销商费用上,农夫也远超脉动,毕竟农夫员工工资都是经销商代垫。可农夫凭借着时不时的新点子,调动着经销商的心,时刻吊着经销商的命。就如同一个将死的人,被人参汤续命,而这人参汤还非常的多。

经常有朋友在创业时讲:如今老一套的思路经销商并不喜欢,因为没有竞争力;经销商更喜欢一些新奇的营销方式。而脉动依然延续着给经销商力度,让经销商收预付款,这种上世纪的操作套路。

你连个基本的一物一码的营销方式都没有,如何去抢夺新生代的消费者。

经销商跑路越来越多,一方面确实是快消品难操作。但另一方面却因其接收到的信息。以前,经销商的信息虽然相对闭塞,但在这种“无知”状态下,却掘取了大量财富。而如今,信息发达了,经销商发现自己的日子却更“难过”了。更重要的是,经销商的内心变得更加焦虑。确切地说,整个快消链条都在焦虑。

每天,大家在各色公号上看着没太多营养的文章;他们“恐吓”经销商:今天你要被取代,明天你要被淘汰。今天消费升级,明天消费降级。他们一遍遍地重复,造就了更多恐慌。

其实,经销商本是挺善良的一群人,只要这个文章有一个点能说到他心里,哪怕就是这个公众号有“经销商”三个字,他们都觉得找到了精神家园。却不知,正是他们认为的精神家园给他们制造了一个个的精神垃圾。

各色信息的爆炸、理论的风暴,让经销商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所以,这些所谓的精神家园对经销商起到了麻痹的作用,仿佛那是一个联盟。就算他们被制造了焦虑,经销商依然相信那是为了自己好,是自己有问题,不怕别人说。

更确切的说,他们在这个联盟中找到了与自己同命运的人。而一些厂家正是看到经销商这样的心理,推出一个又一个夸张的产品。什么,“这是下一个王老吉”,“你错过了六个核桃,不要再错过这个产品”;“娃哈哈、统一、康师傅都要为它让路”等等,当现实中的产品都没有带给经销商希望的时候,却发现网上太多好产品等着他们去经营。就像赌徒一样,永远觉得下一张牌最好。

醒醒吧,如今是存量经济时代,你还渴望出现增量经济时的奇迹?怎么可能。但凡是这样的文章,大多都是“骗商”,毕竟,如今的大品牌都步履艰难。广大经销商们,老纳觉得,生意再不好做,也还是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多看多想,少被“精神垃圾”迷惑了心。否则,明天等待你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