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拯救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焦慮和不自信?

語言學習是一個包含多種要素共同作用而且是相對複雜的過程。對我們大多數英語學習者而言,

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忽視情感方面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怎樣拯救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焦慮和不自信?

我們這裡說的情感方面的影響指的是 Krashen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說。這一理論認為情感過濾控制著學習者接觸到的輸入(input)的量, 同時控制著輸入轉化為吸入(intake)的量。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外語的習得 ,它會對語言輸入進行過濾, 從而阻礙或加速語言習得。

情感因素既可幫助語言學習, 亦可阻止語言學習。過濾之所以產生影響是因為決定其強弱的因素與學習者的動機、自信或焦慮狀態有關。

如果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進程中容易出現學習動機不清晰,學英語目標不明確、缺乏自信,而且還高度地焦慮,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否定自己,那麼得到的語言出入的量就會很少;但如果英語學習者是動機強烈、樂觀少焦慮而且是充滿自信,那麼他獲得的英語輸入量就會很大,語言能力生成就會更快

怎樣拯救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焦慮和不自信?

1960年,Alpert和Haber把焦慮分為促進型焦慮 (facilitating anxiety)和阻礙型焦慮 (debilitating anxiety)。前者使學習者產生動力, 促進他們向新的學習任務挑戰, 並努力克服自己的焦慮情緒; 後者會使學習者逃避學習任務以切斷焦慮的源泉。

今天Alex和大家主要談一談比較容易焦慮、缺乏自信的學員在實際英語學習過程中該如何調整心態,促進自己的英語學習。

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

第一, 我們首先要明確學習英語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工作、旅遊還是日常生活的興趣。當我們感覺到學好英語對自己的幫助,以及有一個美好的預期,那麼我們的學習動機就非常明確, 而且這樣會容易讓我們聚焦注意力來和老師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51Talk的英語老師,第一節課會問學員學英語是想要用到哪一方面的原因。

語言學習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

其次,學習過程中容易焦慮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什麼都講究快,但語言學習還偏偏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這會讓我覺得太慢了。其實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是一直在進步的,只是進步微小,我們沒有怎麼察覺而已。我們都學過一個哲學原理:量變引起質變。

所以建議大家,將每個月作為一個單位,每天錄下一句英文和一個英文小短文,每天重複一次,這樣當錄完一整月同樣的語音,再來回聽這個月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語音,你就會感到你的進步了。而在51Talk學習英語,老師一直是鼓勵學員,多發現學員的優點,進一步引導,這樣我們的焦慮就會進一步緩解,變得更自信,更願意表達,充滿了正能量把英語一步步學好。

按照時間規律及時複習

最後,我們要來說一說如何複習。學習過程中總是容易忘,就很痛苦,就會沒自信。首先我們知道忘是人的基本大腦功能。如果你的英語學習,是孤立式的無邏輯的記憶,這必然加劇忘的速度。所以我們需要在專業的有語言場景中的課堂或者生活場景中來去學習才能充分調動大腦的感知、邏輯等語言處理功能,這樣能讓我們印象深刻。還有就是溫故而知新,多去及時複習,及時應用,最終形成長久的記憶。

怎樣拯救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焦慮和不自信?

在這裡我們可以參考“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H. Ebbinghaus) 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

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他用無意義音節(由若干音節字母組成、能夠讀出、但無內容意義即不是詞的音節)作記憶材料,用節省法計算保持和遺忘的數量。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我們按照這樣的時間規律給自己制定好複習計劃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怎樣拯救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焦慮和不自信?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