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衛冕冠軍魔咒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再次應驗,德國的小組遊很快結束了,隨後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一個個腳下細膩的球隊也都逐一出局,傳控打法被密集的防守和強壯的身體擋在了門外,更注重效率的球隊會獲得更好的成就,這也不免讓人疑惑,足球的技術真的沒那麼重要了麼?巴西會不會是下一個被淘汰的技術流?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德國足球的傳統,一直是崇尚效率的強硬打法,而本屆世界盃卻玩起了細膩的腳下活,總是試圖依靠傳帶把球送到對方球門,而球員從第一場看起來就沒那麼興奮,不知道是對戰術的不滿還是隊內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到位,總之無精打采的球員加上並不適合自身的戰術讓德國早早的回家。而以防守著稱的瑞士、冰島等球隊在小組賽中卻紛紛給了那些傳統豪門當頭一擊,這也讓人懷疑,未來足球真的會變成鐵板一塊,大家都打防反的效率足球,那還有什麼看頭?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世界盃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足球的歷史就更為久遠,隨著足球的商業價值的增加、市場化程度的增大,足球已經逐漸從一種遊戲game變成了博弈game,更加科學化、數據化、體系化的支撐,讓足球發展為一種綜合性的對戰,而不僅僅依靠某些球員的技術。也正是如此,現代足球發展到我們這個時代,會呈現一種和而不同,百花齊放的態勢,分析起來,主要有三大原因來主導了足球方向的變化,他們就是足球的——

全球化、效率化、數據化

五大聯賽讓足球無國界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先看個簡單數據,本屆俄羅斯世界盃,近半數球員都來自歐洲五大聯賽,其中107名球員來自英超,其次是西甲、德甲。從小組賽進球的球員所屬聯賽分佈來看,來自14個國家的21名西甲球員包辦了最多的32粒入球,英超球員打入了30粒進球排名第二,來自五大聯賽的德甲、法甲、意甲球員分別打入了10粒、7粒和7粒。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很早之前,我們能很清楚的分清楚歐洲足球、南美足球以及亞洲足球的風格,他們就像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被割裂的孤島,在自己的國家中,任由著自己民族的個性以及對於足球的理解獨立的發展著。那時候巴西的激情,阿根廷的奔放,德國的嚴謹都是刻在他們球隊風格上的烙印。

伴隨而來的式打法上的相生相剋,各個球隊之間彷彿是一個棒子老虎雞的遊戲,而且由於打法的隔離,會有很大程度的不適應情況,在世界盃賽場上,兩個國家的球員幾乎都不認識,可能這一輩子也只跟對方在這場球上碰面,這就導致了球員之間互相不瞭解,互相很難防守。那時候的足球就會呈現出一種分離帶來的魅力,打起來就好比太極對巴西柔術,完全不同門派不同風格,卻在同一個競技場上爭鬥。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隨著足球的商業價值逐漸被開發出來以及國際化程度的加劇,好的球員不再是一個國家的瑰寶,而變成了一種國際商品。梅西身上不僅有著阿根廷的標籤,更強烈的反而是他代表著巴薩俱樂部,C羅也是身為一個葡萄人轉戰英超的曼聯和西甲的皇馬。球員的流轉只是一個表象,在背後包括教練的流轉,技術戰術打法的融合,球員之間的熟悉程度等等,逐漸地,世界盃上的一場國家之間的比賽,彷彿就成了一個聯賽當中的頂級對決。

就好比這屆比利時和英格蘭的碰面彷彿就是英超的一場全明星比賽一樣,不同國家隊的球員之間,球風之間的差異已經不再是像過去一般強烈,這也就導致了足球勢力的一種均衡化,強隊不再那麼一枝獨秀,而弱隊也不再那麼不堪一擊,世界盃的賽場上,大家都具備了抗衡的基礎,那麼在此之上,是什麼趨勢主導了球隊之間的爭鬥呢?

尋找天才的前鋒不如打造鋼鐵的後防

一直以來,那些被我們冠以天才的球員,大多數的位置都在中前場,無論是當年巴西的3R,還是當今的梅西C羅,我們也能深深的記住當年在世界盃一戰成名的追風少年歐文,以及這屆世界盃抬腳無人能追的姆巴佩。那些後場大師,如馬爾蒂尼等雖然被尊崇,但很少被冠以天才的名號。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畢竟,足球是一個進球的遊戲,沒有進球就難獲得勝利。但足球也的確是一個難進球的遊戲,電光火石間的一腳射門,包含了太多背後的汗水努力,以及天才般的靈感乍現。總有人在說,C羅是有多麼的自律和努力。但正如那句經常被我們誤讀的話一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後面還有一句補充,就是“當然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更為重要”。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所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進攻端更依靠天才,而防守端確是努力可以彌補。

與進攻當中靈感與身體完美的協調不同,在防守端,彷彿是一個勤能補拙的領域,防守需要堅韌的意志、時刻警惕的精神以及強大的體能。雖然防守不能進球,但可以保證不輸球。很多國家的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在保證不輸球的前提下,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能獲勝。

所以更多的國家隊在持續發掘天才的前鋒的前提下(更多情況是等待著天才前鋒的降臨,可遇不可求),開始深度的加強自己的後防線。只要足夠科學的選拔和訓練方法,一定可以打造一條不見得頂尖,但足夠優秀的後防線。

足球的精髓在於“以多打少”和 “製造真空”

但是在足球這項運動中,防守往往要比進攻耗費更大的體能。拋開腳下技術和整體戰術來說,在一個個局部的區域裡,足球的精髓在於“圍搶”,雖然有個別的天才像貝利馬拉多納那樣可以擺脫數名防守隊員,但是這畢竟是少數現象。大多時候,球員一對一都是水平幾乎相當的。在這樣情況下,如何在局部擊敗對方?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圍魏救趙”,在現代戰爭中,也有著很多優秀的戰術,用合圍的方式獲得勝利。在一對一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最簡單的就是二對一,三對一或者多對一。舉個更容易觀察的例子,在很多moba遊戲當中,如王者榮耀,確實存在著很多能夠一對多solo的英雄,但大多數情況下,1v1打起來,誰都不能佔有絕對的優勢,而想要擊殺對方,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點,己方人數要比對方多,也就是“以多打少”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而有矛就有盾,由於雙方的人蜀軍等,在對方以多打少的時候,必然存在著對方兵力真空的地帶,如果用自身能力比較強的人來牽制住更多的對方,就會“製造真空”,對方的防守真空,就是進攻的最好機會。

而對於防守方,就要極力避免真空,則需要其他人跑到真空地帶補位,從而製造了其他的真空,然後其他的人繼續跑到真空補位,只要跑的足夠快,輪轉的足夠迅速,就能做到既能夠保證防守強度,又避免防守真空的存在。

這時,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凸顯出來,防守中,除了集中注意之外的一個關鍵——體能。而體能靠什麼來解決——年輕。這都不用論證,自然現象,就像梅西被姆巴佩淘汰之後,有人說沒有人永遠十九歲,但永遠有人十九歲一樣,十九歲的速度和力量,是三十多歲無法匹敵的。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再來看數據,本次世界盃上年齡在25到35歲之間的球員,是主力年齡段,佔比45.1%。35歲以上老將,僅佔2.3%。尼日利亞隊平均年齡25.9歲,是本屆最年輕的球隊,其次是法國隊,平均年齡26歲。而首次征戰世界盃的巴拿馬隊,是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平均年齡29.6歲。被法國淘汰的阿根廷隊也屬大齡球隊,平均年齡29.3歲。在小組賽中表現良好而被寄予厚望的法國和英格蘭,正是年輕的代表。

年輕是體力旺盛,但經驗不足?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如果為了體力追求年輕,那就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球員的經驗。年輕就一定意味著經驗不足麼?經驗不足會變成致命硬傷麼?

十幾二十年前,這種硬傷是無法彌補的,而現在,似乎沒那麼關鍵了。首先,隨著足球商業化的發展以及各個國家對於足球的重視,國家的青訓、俱樂部青訓讓很多具有足球天賦的孩子能夠更早地接觸到職業化的訓練和比賽,在經驗的積累上,已經早早起步。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另一方面,五大聯賽的開放性,讓所有熱愛足球的人都可以看到聯賽的精彩,同時也給那些專業的足球運動員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來源。對頂尖聯賽的深度解讀,深入研究,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獲取比賽的經驗,當然有很多經驗是需要通過球員在場上的應用而融入到肌肉的動作,但是在素材方面的積累,讓球員也能夠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只要足夠用心,彌補個六七成經驗是不成問題的。

釋放數據的魔力

布拉德皮特演過一部電影,叫做《點球成金》,講的是在美國棒球界,一個落魄的教練,在數據的幫助下,選擇了那些非傳統意義上的好的球員,組成了自己的王牌球隊,獲得勝利的的故事。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上面提到的在當今的商業化的足球時代,足夠多的比賽素材,足以彌補球員的一部分經驗的欠缺。而這些素材,也能夠為球員提供更好的決策。就好比在點球大戰中,如果守門員清楚對方球員習慣性的出球方向,就更容易撲出點球,而射門的球員更清楚對方守門員習慣性的撲球方向則更容易進球。

一場比賽,除了雙方的球員跑了一個多小時之外,還會積累出大量的數據,從球員習慣到戰術體系,這些數據經過充分的沖洗和解讀之後,就會形成對一支球隊的不完整描述,而比賽量越大,這種描述就越完整,這支球隊就越容易被針對。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這也是世界盃衛冕冠軍魔咒的來源之一,上一屆冠軍必然成為眾矢之的,而他們的比賽也會被更多的記錄和解讀,從球員到打法也越容易被針對。而衛冕冠軍卻沒有個假定目標,在盲目中很容易失去自我,而成為首輪遊客,早早出局。

現在足球已經朝著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展,甚至進化到什麼位置的球員,應該攝入什麼樣的營養,養成什麼樣的身體素質等等。一支完美的隊伍,就像一架精密的機器,雖然都是肉身打造,但背後的數據魔力一旦被釋放,就會獲得更大的優勢。在技戰術、球員風格都不再稀奇的時候,誰掌握更多的有用信息,誰就能夠利用信息的不對稱獲得勝利。可以說足球已經進入到了信息戰的時代。

視頻裁判 剔除更多的偶然因素

在足球場上,還有著一個重要的制衡因素,那就是裁判。雖然裁判有著上帝的權力,但是卻沒有上帝般的視野,無法對每一個違規明察秋毫。這也是足球比賽經常惹起爭議的地方,經常裁判的一個錯判誤判,會主導一個比賽的走向,偶然性的因素會因為裁判的執法水平和執法尺度的不同而增大。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俄羅斯世界盃針對裁判的問題,開創性的引入了視頻裁判,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平公正性的增強,就意味著偶然性的降低。偶然性的降低會有一系列的影響,比如降低了某個天才在比賽中的影響力,而強化了團隊的整體實力的權重比。以前某個天才的靈光乍現主導比賽的情況越來越少,依靠著整體團隊戰略戰術的執行獲得比賽的勝利會越來越多。這也就是本屆世界盃呈現出防守整體性的球隊的表現要明顯好於天才領導型的球隊。

從已經進行的比賽,以及被淘汰的球隊來說,世界盃的賽場上,誰被淘汰都不委屈,誰晉級也不是完全憑運氣。足球的發展方向,已經逐漸顯現出全球化、效率化、數據化的威力。足球的規則也越發的鼓勵公平,減少偶然,獎勵整體。

中國足球,何日出頭?

說了這麼多,不得不提一下中國足球,對比三十多萬人的冰島,我們十三億泱泱大國,足球真的就不行麼。當然不是,如果我們能夠把足球當作一項系統性的學科來對待,用數據化作為基礎,提升效率,強化年輕隊員的培養,強化防守的能力,同時推動國際化,並不是買很多球員來我們的聯賽,而是送我們的球員出海,獲得全球化的視野。

中國足球能從這界世界盃中取到什麼經?

從本屆世界盃中呈現的趨勢裡面,學習經驗,必然能找到一條合適的發展路徑,關鍵兩個字在於“科學”,把足球當作科學,並且尊重科學,尊重事實,而不是以主觀臆斷和某種精神來指導足球的發展,也許中國足球還有走出去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