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聽到“我和某某某是未出五服的關係”,那麼這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人們常說的“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五服”是指五種孝服,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為有服親屬。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血緣關係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服制按服喪期限及喪服粗細的不同,把親屬分為五等,由親至疏依次為:斬榱、齊榱、大功、小功、緦麻。也就是指親人去世後,按親疏關係什麼人應該穿什麼喪服的意思。當然了,這是古代的叫法,現在這幾種喪服雖然還在,但是這個叫法已經沒人用了。

“斬衰”就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製做,斷處外露不緝邊的衣服。諸侯為天子、臣為君、兒女為父母、媳對公婆、妻對夫,都要穿斬衰,這是是最重的孝服。

“齊衰”用粗疏的麻布製成的喪服,衣裳分制,凡剪斷處均可以收邊,下襬貼邊都在砸邊際。孫子、孫女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均遵“齊衰”的禮制

“大功”用粗熟麻布製做,面料比“齊衰”稍好的喪服。為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小功”用較細的熟麻布製作的喪服。為從祖父母、堂伯叔父母等服喪而穿的。

“緦麻”是使用面料最好的喪服,也是喪儀最輕的。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人們常說的“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

現在的“五服”是指親戚關係的五輩九族,用“五服”劃分親屬關係的標準是以父親家族為標準劃分的,範圍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這九代人,被稱為本宗九族,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關係較遠。也就是指與自己為圓點,自己往上四輩(父親、爺爺、曾祖、高祖),自己往下四輩(兒子、孫子、曾孫、玄孫),超過這四輩人的親戚關係就是“出五服了”。

人們常說的“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

《禮記.大傳》裡有句話,叫:“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其實就是跟五服這種關係相對應的,意思就是五服之後就可以分家另過了。換句話說,不在五服之內,就不算親戚了。五服內的親戚之間人情世故來往交集比較密切,五服外的人情世故不用走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