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下半场,诸葛亮为何泣血要坚持北伐?

熟悉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在刘备称帝后发动夷陵之战失败前后,关羽、张飞、黄忠等主要英雄豪杰先后退场,曹操、刘备等重要人物陆续去世,

整个三国时代进入了下半场。而这个时代的主线故事,就是诸葛亮北伐引发的蜀汉与曹魏政权的争锋。

为何这一时期的诸葛亮要兴师动众,坚持北伐呢?很多人也许会说,蜀汉政权偏安蜀地一隅,虽然可以暂时偏安,却逃脱不了被吞灭的命运。所以蜀汉必须要进取,才能有一线希望。这是非常流行的大而化之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太过宽泛。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来细细分析。

三国争霸下半场,诸葛亮为何泣血要坚持北伐?

《三国演义》中唐国强饰演诸葛亮

第一,以攻为守,夺取战略主动性。这是由蜀汉政权的地理形势决定的。蜀汉偏居四川和汉中,原本缺乏足够的民力和发展潜力。相比之下曹魏政权不仅控制了中原的土地和人口,还陆续进行屯田以恢复力量。相比之下,蜀汉政权如果消极防守,必然会在将来被强大的曹魏政权所颠覆。

诸葛亮北伐从战略上来讲是积极防守、主动防守,即“以攻为守”。主动进攻可以打乱曹魏的国力恢复和战略部署。诸葛亮更最大的希望攻取长安“还于旧都”,从而为未来的汉魏对峙和胜利奠定基础。

三国争霸下半场,诸葛亮为何泣血要坚持北伐?

《三国演义》中唐国强饰演诸葛亮

第二,以战养战,扩大政权基础。貌似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孤注一掷,但细细考察就会发现,诸葛亮北伐对蜀汉政权并没有根本上的消耗,反过来却在北伐过程中不断掳掠人口,扩大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增强蜀汉实际力量。

诸葛亮先后组织了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北伐属于两个政权之间的长期大型消耗战争。

第二次北伐失败,战斗只持续了20天;第三次北伐只是规模极小的局部战争;第四次北伐取得了胜利,获得大量战争物资,是以战养战。即使是两次大规模的消耗战蜀汉政权也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第一次北伐虽在街亭有所伤亡,却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军民全部迁往汉中。而第五次北伐诸葛亮虽然身死,却也未曾大败,蜀汉并未伤到国本。

三国争霸下半场,诸葛亮为何泣血要坚持北伐?

《虎啸龙吟》中王洛勇饰演诸葛亮

第三也是根本原因,那就是维护政权的合法性。诸葛亮北伐打着的旗号是兴复汉室。对诸葛亮而言,兴复汉室既是自己的平生抱负和政治理想,也是先帝刘备托孤的遗愿。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但是从更深层次的的层面来讲,兴复汉室更是整个蜀汉政权得以立足的正统性基础。魏蜀吴三个集团都为自己确立了正统性基础。曹魏声称是汉朝的继承者,顺应了从“火德”转换到“黄德”的天命,极大地得到了人心。相比之下,蜀汉政权自称是汉朝的延续者,其存在是要兴复汉室。整个蜀汉政权的统治集团都是坚定的兴复派,而蜀汉的政治基础确是广大的蜀地人民。统治集团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如果不思进取,一昧享受,必然遭到来自内部的质疑,这是更加根源性的原因。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