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能崛起,只是因爲有眼力勁兒?

文|王宇丹

努爾哈赤是滿清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被尊為清太祖。他的成功崛起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把握時機,異軍突起。

16、17世紀之際,東亞地區政治格局急劇變化。曾經支配著東亞的、以明朝為中心的“華夷秩序”遭遇多方挑戰。比如,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一些東亞國家自強自信,有意改變與明朝的“朝貢”關係;蒙古、女真等民族也不再滿足於原本的發展規模,民族意識日漸增強。東亞變局無疑是一個契機,且看努爾哈赤如何把握?

努爾哈赤首先處理好與女真各部的關係,建造一個堅實的大後方。

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開始著手對建州女真的統一,用時六年,由弱變強。而後設計吞併海西扈倫四部——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努爾哈赤吸取先人的經驗教訓,運用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等策略。實力較弱的哈達和輝發很快被滅。烏拉和葉赫較強,一直到天命四年(即萬曆四十七年1619),努爾哈赤才基本完成對女真各部的統一。

努爾哈赤能崛起,只是因為有眼力勁兒?

在統一女真的同時,努爾哈赤儘量降低在明廷跟前的“存在感”。努爾哈赤以“屬夷”自稱,承認明為“上國”,接受明廷的敕書,稱臣納貢,對明朝表示“忠順”,以贏得明朝廷的信任。努爾哈赤此舉是吸取了前人的經驗,他在為自身的強大謀取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太過“高調”地擴大勢力,只會引起明朝的武力征討。所以即使已建立後金國,努爾哈赤對明朝仍以“建州國”自稱,保持臣屬地位。直到天命三年(1618),時機恰當之際,才公開向明宣戰。

努爾哈赤能崛起,只是因為有眼力勁兒?

另一要注意的是和蒙古搞好關係。蒙古本身當然不希望女真崛起,因為會威脅自身的利益。努爾哈赤根據蒙古各部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與科爾沁,是採取聯姻、化敵為友的方法,科爾沁蒙古最終成了後金最早的政治同盟。而應對喀爾喀蒙古五部時,努爾哈赤或招降納叛、或武力征討、或利用內部矛盾瓦解,總體上是在積極爭取喀爾喀五部。另一個較為強大的察哈爾部蒙古,努爾哈赤則對其進行孤立和打擊。

努爾哈赤能崛起,只是因為有眼力勁兒?

除了蒙古之外,朝鮮也是遼東舉足輕重的勢力。努爾哈赤在起兵初期,便主動向朝鮮示好,欲與之建交。而朝鮮的光海君即位後,也意識到女真的強大攻勢,採取事大與交鄰並行的外交策略。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遣使攜帶國書前往朝鮮,進一步深化和朝鮮的友好關係。不過後來光海君被廢后,後金與朝鮮的交往就終止了。皇太極即位後,發兵朝鮮。

努爾哈赤與明、蒙古、朝鮮顯然可以有很多種相處模式,但是如果考慮時局和情勢,則需謹慎選擇。努爾哈赤深知在崛起的過程中應儘量避免樹敵過多,才能為自身的成長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參考文獻:

刁書仁:《努爾哈赤崛起與東亞華夷關係的變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