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軍廢物再利用 打造出一款精品戰車 可惜生不逢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軍的裝甲部隊可以說是赫赫有名,其中以“虎”、“豹”最為出名,其實德軍的裝甲車輛除了這兩款,還有許多優秀的裝甲車輛,坦克殲擊車就是其中一種。

納粹德軍廢物再利用 打造出一款精品戰車 可惜生不逢時!

圖來源網絡

1943年初,德國通過了一項所謂“輕型通用化驅逐戰車”的改革方案,該方案計劃就是利用各種戰鬥車輛改裝成坦克殲擊車,也就是通常說的廢物再利用。

BMM公司則受命利用輕型坦克的底盤進行改裝研發,使用現有車輛的底盤加裝火炮,把它們當做坦克殲擊車來使用。這款坦克殲擊車被命名為:追獵者。

納粹德軍廢物再利用 打造出一款精品戰車 可惜生不逢時!

圖來源網絡

追獵者是一款性能非常優異的坦克殲擊車,其輕便的重量可以適應幾乎所有戰場地形,而低矮的身材則更容易隱蔽不被擊中。其裝備的75毫米主炮足以摧毀大多數盟軍的坦克,在7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毀T-34。

這種坦克殲擊車傾斜裝甲也為它帶來了良好的防護,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全包覆式裝甲使車組員能夠獲得比黃鼠狼II和黃鼠狼III系列更良好的防護。

納粹德軍廢物再利用 打造出一款精品戰車 可惜生不逢時!

圖來源網絡

但它的缺點是主炮射界過窄,使得有時需得挪動車體才能瞄準快速移動的目標。主炮位置也非常影響炮手和裝填手操作,因此追豬者的射速低於預想。

另外狹窄的車內空間卻要擠下四個車組成員,車長座位位於最後方,由於車體前方是一片平坦,沒有炮塔和觀測車頂,因此車組成員與其說是擠,不如說是在車內蹲。

納粹德軍廢物再利用 打造出一款精品戰車 可惜生不逢時!

圖來源網絡

即使有不少上述缺點,但它仍然很受德軍重用,1944年,首批20輛追獵者下線並向希特勒進行的實地演示。同年4月,追獵者便開始取代黃鼠狼III進行量產。用於為配備步兵師管轄下的自行反坦克炮營,使其擁有基本的機動反裝甲戰力。

直到戰爭結束,德國一共有2584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完成生產。但儘管有數千輛追獵者後來裝備在德軍陣營,但因為投入戰場時間太晚,蘇軍已經湧入到了德國本土,德軍已經大勢已去,所以並沒有發揮效果。

納粹德軍廢物再利用 打造出一款精品戰車 可惜生不逢時!

圖來源網絡

可是追獵者還是以生產簡單,性能可靠成為德軍的一款精品戰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追獵者並沒有隨著戰爭的結束而告別歷史舞臺。

戰後捷克斯洛伐克繼續生產和出口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並由於其經濟適用的特點,一直在瑞士軍隊中服役到197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