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蘇尼特草原羊介紹

中國羊肉看內蒙,內蒙羊肉看錫盟。意思是說,中國最好吃的羊肉在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羊肉的核心區在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而錫林郭勒草原的蘇尼特羊肉無疑是最好吃的。

蘇尼特羊肉,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蘇尼特羊屬蒙古綿羊系統中的一類群,在蘇尼特草原特定生態環境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分佈在內蒙古中部草原,蘇尼特羊生產的羊肉,即蘇尼特羊肉。

蘇尼特羊於1986年被錫林郭勒盟技術監督局批准為地方良種。

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羊肉部位圖

蘇尼特羊外貌特徵

蘇尼特羊體格大,體質結實,結構均勻,公、母羊均無角,頭大小適中,鼻樑隆起,耳大下垂,眼大明亮,頸部粗短。種公羊頸部發達,毛長達15~30cm。

背腰平直,體軀寬長,呈長方形,尻[kāo]高稍高於鬐[qí]甲高,後軀發達,大腿肌肉豐滿,四肢強壯有力,脂尾小呈縱橢圓形,中部無縱溝,尾端細而尖且向一側彎曲。被毛為異質毛,毛色潔白,頭頸部、腕關節和飛節以下部、臍帶周圍有有色毛。

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蘇尼特羊肉口感

蘇尼特羊肉煮熟時香味濃郁,其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後回味無窮,食而不膩。

蘇尼特羊肉無羶味,肉層厚實緊湊,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肌間脂肪分佈均勻,富有人體所需各種氨基酸和脂肪酸,容易消化,是製作涮羊肉的最佳原料。

蘇尼特羊曾是元、明、清朝皇宮供品。深受國內外廣大用戶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

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蘇尼特羊的營養價值?

蘇尼特羊肉營養價值明顯高於同類產品,被稱之為“肉中人參”;

據測定,蘇尼特羊肉pH值為6.46;水分含量為72.80%;粗蛋白質含量19.5%,粗脂肪含量3.14%,失水率13.79%,碘價27.96%。

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低,脂肪品質好。肌肉的6種主要脂肪酸,即豆蔻酸、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的累計組成佔肌肉總脂肪酸含量的93.2%~96.93%,其中油酸和硬脂酸含量最高,分別為48.07%和17.04%。

蘇尼特羊肉的各種氨基酸含量較高,特別是穀氨酸和天門冬氨酸的含量比其他羊肉高,因此,蘇尼特羊肉鮮味較濃,味道較好。

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蘇尼特羊生長環境

(1)土壤地貌情況:土壤主要以慄鈣土、棕鈣土、風沙土為主。地貌以高平原為主,間有丘陵、沙地、湖盆低地。

植被以荒漠草原和乾草原為主要類型。草場營養類型以氮碳型為主,優質牧草主要有小針茅、隱子草、沙生冰草、冷蒿、蔥類、小葉錦雞兒等。

(2)水文情況:蘇尼特羊產地區域內無常年性河流;地表水含量為1717.25萬m3,地下水總量為54494.07萬m3。產地區域地下水的主要補給為大氣降水,其次是溝谷洪水滲漏和側向徑流補給,年總補給量為3.55億m3,地下水開採利用量為1.5億m3/年。

(3)氣候條件:氣候屬於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2.6℃;≥10℃積溫為2100-2500℃,無霜期130-140天;年均降水量在200mm左右,年平均相對溼度54-52%,年平均蒸發量為2425mm;全年日照時數為3196.4小時;年平均風速5.0-6.2m/s,大風次數最多,全年大風日數70-76天。

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漫長,春季乾旱,多大風;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溫劇降,霜凍臨早。

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人文歷史因素

蘇尼特羊肉始於明代,距今至少有600多年的歷史,因蘇尼特羊肉具有中醫學說中的“強筋壯骨、滋補元氣、開胃、健脾、固腎、強肝”等功能,當地婦女在產期有喝羊肉湯,羊肉粥的傳統,在明代就有蘇尼特封建領主沿“張庫商道”嚮明廷進貢蘇尼特羊的記載,開蘇尼特羊肉專供宮廷御用的先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東北和蒙古地區的“涮鍋”食法傳入京都。

如今,火爆京城的北京東來順涮鍋更令蘇尼特羊肉聞名遐邇。

蘇尼特草原羊“名羊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