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在河西走廊的中段、張掖市的南部,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曾經是烏孫、月氏遊牧地。匈奴的入侵,使這裡的牧民流離失所。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先後擊敗了佔據河西地區的匈奴王休屠和渾邪,才有了以後的張掖郡。從此,祁連山一帶正式歸入中原版圖。這個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地方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古甘州的由來便是因為這裡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的美稱。張掖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而馬蹄寺風光,可謂祁連山下的小江南。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當朋友諮詢我這次行走河西走廊的路線時,我毫不猶豫地推薦馬蹄寺景區。馬蹄寺石窟群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夏天來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北涼時期石窟群,還可以看到塞上江南般的自然風景。“半山有村郭,炊煙夕橫巒。稚雞奔食走,犬吠生人來。曲徑沐苔淺,園圃新葉殘。悠居在其中,共陶一天然。”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裡的風景,那就是:治癒系!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行至馬蹄寺景區的大門口,便感覺到這裡別有洞天,背依祁連山脈,這裡的海拔已經達到兩三千米,雖是夏日,遠處祁連山上還能看見皚皚白雪。近處山花爛漫,綠草如茵,夏季的馬蹄寺景區秀麗明豔、涼爽怡人。一月份來這裡,重點參觀的是馬蹄寺石窟。冬天的馬蹄寺,天地間一片蒼茫,那種雄渾與壯美,給予我深深的觸動。(可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在馬蹄寺三十三天,讀懂無問西東》www.lotour.com/zhengwen/3/lg-jc-55518.shtml)時隔半年再次來到馬蹄寺,首先收穫的是滿滿的感動。聽說我來到馬蹄寺,佘總為我推薦了景區中的另一個景點:金塔寺。在景區藝術團屈團長的陪同下,一路暢聊,一路美景。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人跡罕至的二十五公里,看盡雲起雲湧

從馬蹄寺門口到金塔寺還有二十五公里的路程,本以為最美的風景在終點,卻不想路上的美景引得我們連連驚歎,不時停下車來駐足於這藍天白雲間。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一條新修的柏油公路在綿綿大山裡蜿蜒如練。一路行駛,竟沒有遇見任何來往的車輛。經屈團長介紹,才知道金塔寺石窟尚未對外開放。保護這些沉寂千年的歷史文物,保護這些尚未開發的原始風景,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沉甸甸的歷史寄託與責任。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公路時而繞過山嘴兒,時而鑽入草甸。犛牛在山坡上悠閒地吃草,尾巴輕輕一甩,一聲低沉的哞叫,劃破寂靜的天空。上百頭山羊在公路上列隊而行,任憑牧羊人鞭子怎麼指揮,它們也不肯給汽車讓路,惹得我們撲哧笑出聲來。乾脆下了車,在這個萬物競自由的世界裡,聆聽風吹過山坡的聲音。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一座座大山橫亙眼前,一片片草甸美如地毯,一片片白雲隨風遊走,一陣陣清爽的風輕撫耳邊。那種壯美,那種沉醉,如入無人之仙境。大美無言,就這樣靜觀雲捲雲舒,天地之精華給予你的心靈豐盈,是你此生的慰藉和前行的力量。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林松山上松濤鳴

攝影/如畫心語

經過九曲十八彎,行至柏油公路的盡頭,便是林松山腳下的原始松林。一座兩層的小樓映現在眼前,這邊是金塔寺石窟文物保護工作站。這段山路全是大小不一的碎石和溝壑,兩旁是原始次生林。陽光穿過樹木縫隙,松林中的苔蘚發著清幽的光。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據說這裡野生動物很多,前幾年林松山下的村子裡還有熊出沒,牧民家的牛羊半夜被咬死了好幾只。也許正是有這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和野生動物的存在,金塔寺才能在千年跌宕中沒被破壞。但是對於守窟人來說,豈不是又多了一份艱險。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風吹過樹梢,松果從樹上撲簌落下,踩在厚厚的松針上,簌簌作響。我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在松林間追逐著光與影。樹林間每一束光影的流動,都是大自然的恩賜。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金塔寺石窟,這裡的飛天雕塑比敦煌還要早300年

穿過鬆林,便看到在高處的赤色絕壁上,有兩座石窟像是懸空的天門,在千年風雨中,迎接著日月更迭、歲月輪迴。要登上石窟,必須要爬一段陡峭的臺階。沿著211級臺階一步步拾級而上,宛如踏上了淨化身心的修行之旅。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金塔寺有東、西兩大石窟,北梁、北魏、西魏、西夏曆代雕塑、壁畫,其中雕塑二百多尊,壁畫六百多平方米。窟頂為覆鬥式,中間有一中心方柱,眾多的高肉雕佛、菩薩、飛天把中心方柱裝飾得華麗輝煌。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攝影/寧靜

在文物界,敦煌和金塔寺石窟都因飛天而著名,所不同的是,“敦煌飛天”是平面壁畫,而“金塔寺石窟飛天”則是呈“V”字形、更加具有表現力的立體高肉雕塑,並且這些飛天雕塑時間上要比敦煌飛天還早300年。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抬頭凝視著一尊尊雕像,穿透時空的阻隔,那的慈祥目光依然訴說著積善因緣。難以想象,1600多年前的北涼時期,這裡如何颳起浩蕩學風;難以想象,歷朝歷代又是如何把自己的宗教信仰虔誠地寄託於金塔寺;難以想象,金塔寺在1600年裡,經歷了多少滄桑和磨難依然傲立於山水間。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出現在我們面前。守窟人劉國虎說,這裡路不好走,下一次山不容易,平常一個月回一次家,一年也就見孩子那麼十幾次,這次兒子放暑假了把孩子接上來聚聚。孩子目光澄澈如水,緊緊依偎在爸爸的懷裡。我的鼻子頓覺酸酸的,不由得對金塔寺的守護者們生出由衷地敬意。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如畫心語

走下臺階,回望蒼穹下的金塔寺石窟,在蒼山翠柏間,靜謐無聲。在1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信仰的力量就這樣被傳承下來。自走進景區,接連受佘總、張總、屈團長的盛情接待。向屈團長表達這得遇之情,樸實直爽的屈團長笑著說:我們這個地方都是這樣的人。從山川湖海到人間鬧市,哪裡有什麼藥神,心中的信仰,便是最好的良藥。正心、正念、正行,這天地間的精神共鳴,蘊藏在靜謐的寺院佛塔中,也蘊藏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攝影/寧靜

回來後,同行好友沉澱·飛舞為金塔寺賦詩一首,以此紀念這段治癒系旅行

——《遊金塔寺》:“佛韻禪光映九天, 金輝寶寺霧中懸。遠山高矮遊霞彩, 近渚蒹葭浮繞煙。夢中幾度思闊別 ,詩裡何時話前緣。頓開般若平安樂, 梵貝真經誦萬年。”

金塔寺:我不是藥神,但我屬於治癒系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