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譽煒:老班長的遺物里有我寫給他的信

馬譽煒:老班長的遺物裡有我寫給他的信

20多年前老連隊在京聚會,老班長李業發(後排右一)由於經濟困難,開始不想從江蘇來京,兒子當時勸他說:"爸爸,這次您若不去,以後再想去,可能也去不成了"。這話不幸言中,轉眼老班長李業發離開我們十多年了。(圖片剪自作者在《北京青年報》刊發文章)

前天,我當新兵時的江蘇溧水籍老班長李業發的兒子李爽輾轉聯繫上我,加入微信後,李爽發來一個唐山抗震救災年代地方政府發給救災官兵們的藍色塑料慰問袋圖片,說這是近日搬家,發現他已故去11年的爸爸留下的這件遺物,打開一看,裡面有我在軍區機關工作時給他寄的一本《真情》書籍和一份《北京青年報》,還有當時寫給他的一封信。進入手機、微信時代後,對過去的書信既有些陌生,也越來越有些留戀。聽李爽這樣一說,我就很想看看當初自己給老班長寫的啥,也是對那個時代和故去的老班長的一份懷念和祭奠。

馬譽煒:老班長的遺物裡有我寫給他的信

老班長李業發遺物中的慰問袋。 李爽供圖

馬譽煒:老班長的遺物裡有我寫給他的信

當年寫給老班長的信箋。李爽供圖

下面,就是李爽通過微信傳來的我1996年11月14日寫給老班長的信:

老班長:您好!

收到您在秋收大忙之季的來信,很高興!

的確,這次連隊聚會,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一次團聚,尤其是能見到在江蘇農村的您,更是我所想不到的。20年了,人生能有幾個20年!感覺一晃就過來了。這期間,我們都歷經坎坷,都生活得不易,只不過各有各的環境和命運罷了。這些年,我不論在哪裡,總愛回顧在連隊的時光,回想當兵的時候,想念你們這些離隊的老班長們,有您,有申三元、王永常、唐玉山、榮世忠……等等。多想有機會再見上一面哪!這次聚會,不知是誰先動的意,不過我總覺得有些倉促和草率,既沒有物質上的充分準備,也沒有精神上的活動安排,只在一定程度上了卻悶念之情吧?

在日益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里,友情也要受到經濟條件和地位的限制。這一點,在我們聚會之前我就體會到了。現如今,朋友關係、戰友感情,遠不及當年我們那個時候了,我們都只能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但是對於我,總覺得還是應該講點感情的,唯有真情最可貴,這是金錢買不來的。世界觀一旦形成,是不容易改的。正如老班長您還是那樣正直、樸實,一身正氣;李xx他還是那樣“牛氣”、虛榮,韓xx還是有點大咧咧,也學會了擺闊吹牛……

你們走後,我琢磨再三,還是寫了一篇稿子,連同合影照片,寄給《北京青年報》,這個眼下在全國頗有影響的報紙,未想到,幾天就給用了,刊登在11月8日《北京青年報》第十版上,咱們在京的戰友郭維克、張桂林、段曉飛等同志都看到了。我的目的是讓人們看看,一個老兵對部隊留戀的情結,部隊在過去年代官兵之間的感情,一個老兵重真情的故事。特寄上那天的部分報紙(共16版)。

代問全家好!在農村很辛苦,這次見到您,感到江蘇農村並不像我原來想象的那樣都富起來了,還有艱苦奮鬥的。歡迎有機會你們再到北京來!有什麼問題可隨時來信。

致以

軍禮!

戰友 馬譽煒

11.14

這封已經放了20多年的信件,明顯已經有些泛黃,上面似有水跡,是雨水還是淚痕?不得而知。此刻在我眼裡幻化出許多難忘的軍旅歲月。如今,不到70歲的老班長因病故去又是一個10年了,我們再也無法相見!想起來真有些悲痛難耐。

耳畔又似傳來那首《懷念戰友》的歌聲:

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

好像那雪崩飛奔萬丈!

啊,親愛的戰友——

我再也不能看到你雄偉的身影

和藹的臉龐

啊,親愛的戰友!

你再也不能聽我彈琴

聽我歌唱……

2018.4.18於北京知行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