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767|我們常常陷入當下,而失去了未來

(1)

前幾天的文章裡,我提到了焦慮,感嘆自己的懈怠與懶惰。

身處校園市場,這兩天我休假一回來,逐一溝通了23個學生,都是所帶學生團隊的負責人,每個人從十分鐘到半個多小時不等,發現了頗多問題,而這相反讓我感到十分的安心。

正如那句話,知道自己無知的時候,正是我們最聰明的時候。相對的,當我們特別舒適的時候,其實更應該擔心危機的形成。

孫凌767|我們常常陷入當下,而失去了未來

(2)

進入一個行業,從事一份工作,讓自己發自心底的熱愛,不知不覺一個個機會浮現在眼前。

我自己就是如此,誤打誤撞,大學期間開始創業,跟大學生打起交道後,就一直做到了現在,說實話,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只因為除了校園這個市場,其它我一概不知,還距離較遠。

反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後,感覺越做越有意思,也自認為極有社會意義。

另外,我特別喜歡查理芒格的一句話,當你想要擁有一件事物的時候,先得讓自己配的上它。

許多人覺得我工作特別拼,之前自己創業還好理解,掙的都是自己的,但如今在大公司工作,其實混日子的人總有不少,畢竟人多了,偷個懶,公司也難以顧的上,還拼命工作的人實屬不多。

今晚,我剛下班離開公司的時候,拍了張照片,一百多人的大辦公室,加上我在內,還剩下三個人,都是我直屬團隊的成員。

孫凌767|我們常常陷入當下,而失去了未來

我常給團隊成員洗腦,讓大家多努力,把公司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對待,讓大家少了許多閒暇的時光,其實我也不知是否正確。

因為確實身邊總有人,並不是特別努力,但不知道怎麼就成功了。

(3)

其實,說真的,很多大道理,我們都知曉,比如謙卑、比如自律、比如多讀書,但就是自己無法做到。

我思考了許多原因,發現我們真的對於微小變化太不敏感,而“複利”這一偉大效應,則需要時間的日積月累,方能顯現出巨大差異。

為什麼我比別人工作更努力?在職場裡,卻依然看到太大的差異,一則是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二則是努力堅持了多久。

有時,我非常遺憾的看到,許多普通大學的學生,在一段時間的一腔熱血後,又恢復了生活的原狀。

這真的是一個惡性循環,此前就是因為自制力不夠,從而進入了普通大學生,結果後來幾次掙扎想要改變的時候,稍有起色,又掉回原地,久而久之,改變的心都不會再有。

孫凌767|我們常常陷入當下,而失去了未來

這幾年網上有句話,貧窮限制了想象,其實貧窮限制的更是認知,很多人覺得房價高,我如今在北京,也覺得買房不易,但是面對一些年薪數百萬的朋友,真的覺得買房,也不是特別困難。

正如所有的價格,在經濟學裡的都是供需關係的呈現,既然房價穩定在高位,並且緩慢上漲,說明總有一撮人是能買的起的。

只是我們很多人,不是那一撮人。

而我今天最後想說的,真的是貧窮限制了認知嗎?

大量免費的書籍,可供我們提升認知、擴充視野,我們卻仍在一邊,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我們自己的當下處境限制了認知。

陷於當下,失去未來。

作者孫凌,專注大學生市場,關注創新與創業,每天分享所思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