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落塔的天之驕子,是誰助紂爲虐?

我常說做校園市場,需要的是情懷和初心,我有一個大哥的情懷比我更甚之,我們都常常被自己所帶的學生感動。

前幾天他收到一個三線城市大學生寫的思考,看完後感慨萬千,希望我能通過公號進行發佈出來,當我看完這篇思考之後,我覺得確實有必要轉發給更多學生看看。


墮落塔的天之驕子,是誰助紂為虐?


以下篇幅或有語句不通順之處,但均為這個學生的獨立思考。

“昨天下寢招生後,我回想自己大一到現在的經歷,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雖然昨天跑了十個宿舍,但就和一個宿舍的學生多聊一些,其他宿舍基本沒學生搭理我,也有人直接叫我出去,這種情況已經遇到過非常多了,也見怪不怪。

有個學生在門口見到我,斬釘截鐵跟我說,你們不用過來了,你們這個英語晨讀活動我們宿舍4個人都不會去的,我們對這個都不感興趣,說完就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在昏暗的走廊沉思。

還有個宿舍我剛進去,一個學生說,你們是在做晨讀活動是嗎,我們不可以參加晨讀,我們主席在我們大一剛進來時跟我們說注意事項的時候就跟我們說了,凡是什麼晨讀活動都不要參加。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他們對晨讀不感興趣,他們被提醒不能去參加這類活動,但此刻他們在幹嘛呢,真實情況是,十個宿舍,沒有一個宿舍不在打遊戲。很多宿舍配備了高端的遊戲椅,甚至有吊椅,這算的上高級享受了。

但見到陌生人進來,他們的態度是什麼,要麼不看你,不理你,告訴你有什麼事快說,要麼直接告訴你請你出去,很少會有人禮貌表達。這些學生不喜歡學習,對人沒有禮貌,還覺得自己很牛。

但真的只是這一部分學生嗎?我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和學長和好朋友一起創業,從那時候開始不斷進宿舍推廣我們的校園服務公眾號XX,大二的時候我們開始做xx校園外賣,為了推廣,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去跑宿舍,當時我們會發現絕大部分宿舍都有人在打遊戲,大三大四的宿舍像豬圈一樣,門口放滿了黑色垃圾塑料袋(現在宿舍衛生好了很多)。

我們經常被拒絕,但我們發現拒絕關注我們公眾號,不給我們好臉色的往往是那些愛打遊戲,無所事事混日子的人。白天我們拼命的送外賣,你又會發現那些在我們平臺下單、定外賣的往往還是那些愛打遊戲,無所事事混日子的懶人。

我不得不承認,在校園裡是這些懶人支撐起了我們,給我們貢獻了非常多。那些在學校裡忙於各種事物,經常往圖書館和考研教室跑的學生來說,吃個飯是個順道的事情,點外賣多此一舉,浪費錢也浪費時間。況且這類人所在的場所不允許帶飯去吃。所以點外賣的基本是喜歡待在宿舍的人。

這些事情也讓我自己去反思,我們到底是給學生帶來了便利還是助長了他們的懶惰。後來我加入XXXX,起初只是想學好口語,在別人面前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感覺超級厲害,但後來接觸深了,發現這是一個有理想有情懷的平臺,不只是英語,這裡的每個人都真心的去陪伴學生成長,幫助他們去培養好的習慣,引發學生自發自動的學習。

再後來,我當上了助教,去幫助學生成長,養成良好的習慣,鼓勵他們去追求夢想,但是我還是被拒絕了。

到底是為什麼讓學生能夠理直氣壯地拒絕晨讀,拒絕學習?學院把學生保護的太好了。這兩年很多企業和機構開始進入校園,做了很多很好校園活動,但有的為了迅速推廣和佔領市場,有的企業和機構做的不用心,個別甚至騙學生,為了防止學生受到了損失,學院開始抵制這類機構。

學生會通知學生不要參加各類晨讀活動,保護學生人身安全和利益這是學校和學生會的職責,但是學生會除了保護又做了什麼,有沒有去鼓勵和組織學生去晨讀,能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養成良好習慣,即使有想同時也去做了,那能不能做到呢,實際是大部分沒有,也不能做到。

禁止學生參加晨讀活動,於是學生剛好找到了不學習的理由,看到那些在晨讀的同學還覺得他們很傻。

對於那些天天在宿舍裡打遊戲,養老等死的同學,他們看到別人忙於各種活動,進宿舍進行活動宣傳和招生宣傳,還覺得別人是傻,反而感到自己很聰明很牛,我不禁為這樣的同學感到悲哀,別人已經甩開了你一大截,你還渾然不知。

如今大量的學生不能直接感受到社會的競爭和壓力,也找不到一個積極向上的圈子和環境,於是安心的在宿舍發呆、睡覺、打遊戲、養老和等死,對於未來抱有僥倖心理和幻想,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大三、大四,情況愈加嚴重。

當我們有心去改變這些人,去幫助他們擺脫這樣的環境的時候,常常是有心無力,外面的機構對這些人也是望而卻步。這些學生,他們的淪落和頹廢到底是誰的責任,我們都應該去反思。”


墮落塔的天之驕子,是誰助紂為虐?


當然,上面這個學生,作為一個推廣人員,有許多主觀的思考,有些片面,不過也完整還原了國內大部分學生寢室的真實面貌。

我們應該直視,這群所謂的天之驕子,進入大學之後,呈現出如何的墮落,如何對時間的荒廢,荒廢到了對那些努力者,不屑一顧,還能進行抨擊。

這的確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墮落塔的天之驕子,是誰助紂為虐?


作者孫凌,長期紮根於大學生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