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四川环保科普工作如何推进?专家给了这七个建议!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崛起已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但环保知识尚未普及。这就造成了公众不知道怎样参与环保,不知道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甚至对建设环保设施存在恐慌心理,作出过激反应;管理层不知道如何治理污染,不知道如何有效保护、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同时,领导层在进行决策时,也需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可行。

环保科普亟待加快加强

新时代下四川环保科普工作如何推进?专家给了这七个建议!

近日,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姜晓亭在四川省环保志愿者培训上以“四川省推进新时代环保科普的思考和建议”为主题进行了授课。姜会长结合我省实际,针对新时代环保科普现状,提出推进我省新时代环保科普的思考和建议。

我省环保科普现状

➤ 环保科普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我省已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环保科普工作格局:

一是硬件平台建设有效推进。目前,我省已建立了10家国家级环保科普基地、10家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四川环境教育1+N联盟、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等多家社会组织发挥着骨干培育作用,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对标发展的格局。

二是软件平台建设价值凸显。2017年3月,我省启动了四川省环境科普教育资源共享库建设项目,目前,有效地整合了全省科普资源和信息共享,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明显显现。

➤ 环保科普系列活动积极开展

我省近年来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全国性环保重大活动,积极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环保特色突出的科普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省内外关注,主要开展了以下七项活动:四川省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环保工作开放日活动、四川环境教育研讨会、四川省“美境行动”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与科普师资培训、四川省首届环境科普大讲赛等。

新时代下四川环保科普工作如何推进?专家给了这七个建议!

(“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

新时代下四川环保科普工作如何推进?专家给了这七个建议!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

➤ 环保科普产品形成多样化

按照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相关要求,我省近年来大力繁荣环保科普作品创作,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环保科普作品创作,推动环保科研成果科普化,科普图书、挂图、视频、漫画、动画、音频、科普文章等环保科普产品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同时,形成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报刊、杂志等环保科普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

存在的问题

➤ 环保科普联合、联动、共享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

➤ 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建设数量、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地产出成效需要进一步提高。

➤ 环保科普宣传效果欠佳,缺乏高质量成果,社会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扩大。

➤ 环保科普本土化研究与实践不足。

➤ 环保科普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对策与建议

01

深化联合、联动、共享机制

➤ 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联合、区域内各环保科普基地间的联合机制

环保科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主导实施,并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积极参与。同时,区域内的各级环保科普基地应实行联合,共享区域内资源,促进区域内环保科普形式、内容、受众的多元化。

➤ 建立环保部门与宣传、教育、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联动机制

开发环保科普大众旅游及中小学生研学线路;环保科普读物、画册、视频、音频在汽车、火车、飞机上进行投放;将最新环保产品运用到餐饮行业,减少污染浪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使环保科普知识及产品融入到公众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

加快健全省内外环保科普信息共享机制

加快建好用好环境教育资源共享库,使成果惠及全川甚至全国。

02

加大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建设力度

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环保科普工作发展

➤ 提高基地建设数量

鼓励全省有条件的市(州)和县(市、区)积极申报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全川,如攀枝花市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甘孜稻城亚丁风景区、宜宾五粮液景区等。

➤ 注重基地建设质量

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技术、政策、资金、人力、渠道等方面给予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建设以大力支持,树立品牌意识,融入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 追求基地产出成效

除传统宣传介质和科普形式外,积极推广应用VR虚拟现实、3S(GIS、GP、RS)、AI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增设环保科普体验环节,将相关科技产品和设备应用到环保科普中,使参与者从被动式地知识接受向主动式探究模式转变,提升其感官体验。积极探索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环保科普中,让参与者自行设计环保产品,将打印出的成品带回家,增加其获得感。

➤ 加强基地宣传推广

确保基地网站等宣传平台能正常访问、信息及时更新,同时紧密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话题设计宣传栏目,提升宣传质量,增加访问数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03

环保科普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

环保科普内容紧密围绕地方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展开,在全省标志性区域如沱江、岷江、嘉陵江、金沙江等重点流域和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等大气联防联控联治重点区域建立好国家或省级环保科普基地。环保科普产品设计开发应与地方传统文化如蜀绣、川北大木偶、木雕唐卡、攀枝花苴却砚、绵竹年画、自贡灯会等有机融合,探索以地方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环保科普的新方式、新特色。

04

加强高素质环保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构建环保科普人才职前培养体系,尤其是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职前培养,为环保科普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继续实施四川省“美境行动”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与科普教师培训等项目,从总体上提升我省环保科普师资队伍水平。

05

扩大环保科普工作对外交流合作

扩宽合作渠道,引入外部力量参与我省环保科普工作,提升我省环保科普工作成效,定期召开省内环保科普工作交流会、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基地、高校、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参与,扩大我省环保科普影响力。

06

深入开展环保科普研究工作

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开展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环保科普工作的调研,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环保科普大众化、特色化,重点围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普效果,对信息化时代环保科普受众需求、传播载体、方式方法以及环保科普本土化、环保科普效果评估、环保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开展调研活动,准确把握新时代环保科普工作受众的特点及有效传播方式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07

加大环保科普投入

环保科普主要是公益事业,要在财政上给予倾斜,建立健全更有效的激励工作机制。每年要积极实施一批环保公益示范项目。同时,要创新环保科普市场发展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保科普,支持和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环保科普音像制品、游戏、资源包、展教具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促进环保科普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