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人才都不願意從事科研工作,更別說去從事教育了,讓人深思!

經過高中教育的都有感受,一道數理難題,平凡的老師,梳理時學生聽得雲裡霧裡。而出色的老師,稍加點撥,學生更茅塞頓開。可是,現在,拔尖的一撥人才都不從事教育了。施一公老師在多次的公開場合演講都提到了中國一個不好的社會現象,中國的精英人才都不願意從事枯燥的科研工作,更別說去從事教育了。

精英人才都不願意從事科研工作,更別說去從事教育了,讓人深思!

幾天前,在南京,聽了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嚴華銀老師的一場講座。嚴老師講到中國教師構成現狀,在中國,高考人群中,比如一百人,以前大約在二十四到五十名之間的學生報考師範院校,而在西方,約在三到二十四名之間的學生從事教育行業(當然會有個例)。

我是深有同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報考師範院校的學生在班裡均是中等生,而中師會好得多,他們都是初中學習佼佼者。可是這一批人,到現在也五十上下了。如今,現狀更令人當憂,我所在的縣城,前幾個月招考一批小學老師,不但沒招滿,已招到的也很多是專升本拿到教師資格證的,從事幼教老師,招的大多是初中成績最差的一撥,後考到職中學習幼教的一類學生了。我想老少邊狀況更堪憂。

精英人才都不願意從事科研工作,更別說去從事教育了,讓人深思!

嚴老師說,據他了解,在南京的社會辦學機構如火如荼,為什麼呢?這有社會土壤,社會辦學機構收費靈活,待遇高,所以可以招到高文憑的老師。許多都是名校的學生。無可非議,人的智商是有差別的。能考上名校的學生要是當老師,自然有他的一套。

有這麼一例子,我有個親人,考上浙大,由於家貧,當學生就在當地做家教。後來工作了,還是到社會機構兼做家教,一方面他得心應手,很受歡迎,另一方面來錢也更快。

大家都覺得老師重要,可是就是沒人願意當老師。這個社會怎麼了?有人說,老師象巴鹽,重要,但不值錢,多少深刻的比喻。

精英人才都不願意從事科研工作,更別說去從事教育了,讓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