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人才都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更别说去从事教育了,让人深思!

经过高中教育的都有感受,一道数理难题,平凡的老师,梳理时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出色的老师,稍加点拨,学生更茅塞顿开。可是,现在,拔尖的一拨人才都不从事教育了。施一公老师在多次的公开场合演讲都提到了中国一个不好的社会现象,中国的精英人才都不愿意从事枯燥的科研工作,更别说去从事教育了。

精英人才都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更别说去从事教育了,让人深思!

几天前,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的一场讲座。严老师讲到中国教师构成现状,在中国,高考人群中,比如一百人,以前大约在二十四到五十名之间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而在西方,约在三到二十四名之间的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当然会有个例)。

我是深有同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在班里均是中等生,而中师会好得多,他们都是初中学习佼佼者。可是这一批人,到现在也五十上下了。如今,现状更令人当忧,我所在的县城,前几个月招考一批小学老师,不但没招满,已招到的也很多是专升本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从事幼教老师,招的大多是初中成绩最差的一拨,后考到职中学习幼教的一类学生了。我想老少边状况更堪忧。

精英人才都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更别说去从事教育了,让人深思!

严老师说,据他了解,在南京的社会办学机构如火如荼,为什么呢?这有社会土壤,社会办学机构收费灵活,待遇高,所以可以招到高文凭的老师。许多都是名校的学生。无可非议,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能考上名校的学生要是当老师,自然有他的一套。

有这么一例子,我有个亲人,考上浙大,由于家贫,当学生就在当地做家教。后来工作了,还是到社会机构兼做家教,一方面他得心应手,很受欢迎,另一方面来钱也更快。

大家都觉得老师重要,可是就是没人愿意当老师。这个社会怎么了?有人说,老师象巴盐,重要,但不值钱,多少深刻的比喻。

精英人才都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更别说去从事教育了,让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