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錢包能成爲第二個支付寶嗎?

當支付寶還面臨著工具產品“用完即走”的困境時,在區塊鏈這個錢包比場景誕生得更早的世界裡,錢包會否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區塊鏈錢包能成為第二個支付寶嗎?

支付寶當年因淘寶而生,這個誕生緣由成為螞蟻未來要獨立最大的夢魘。

如果沒有淘寶,用戶為什麼還需要螞蟻金服?

可能連馬雲都還在苦惱這個問題。在去年12月的阿里巴巴脫貧基金髮佈會上,馬雲澄清了螞蟻金服要上市的傳言,他認為螞蟻金服還沒有找到一個戰略性的產品。“如果只有短期的業績,上市也走不遠,上市也走得很累。螞蟻金服還沒有到上市的時候。”

就在螞蟻金服都還沒有找到自身存在意義的時候,區塊鏈世界就已經有一堆錢包夢想著要成為區塊鏈世界入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是,他們大部分都還在苦苦找尋盈利模式。

在這篇文章裡,Odaily星球日報將梳理目前數字貨幣錢包所嘗試的商業模式,並嘗試討論背後可能面臨的問題。

2013年數字貨幣創業大潮中,錢包經歷過起落,也因找不到盈利模式而屍橫遍野,最後只剩下幣信以礦業反哺錢包。如今相較於之前的環境,用戶規模起來了,能跑通的可能增大。於是,錢包們新一輪“創業”開始。

誠然用戶規模的上升帶來了新機會,本文判斷錢包行業的盈利模式跟5 年前相比仍未出現巨大進展,還是錢包+金融,唯一的變化是 DApp 的出現讓錢包可以嘗試給應用導流。

可是這條路並不容易走。當支付寶還面臨著工具產品“用完即走”的困境時,在區塊鏈這個錢包比場景誕生得更早的世界裡,錢包會否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什麼是數字貨幣錢包?

如果你是非常資深的業內人士,建議你直接跳過這個部分。

以比特幣為例,由於底層本質上就是一個賬本,記著“誰給誰轉了多少錢”和“誰有多少錢”,而且是有大概1萬個節點在記賬,所以不用擔心賬本丟失。當然這些人幫你記賬也不是白做,每次轉賬都是要支付礦工費的。

區塊鏈錢包能成為第二個支付寶嗎?

首先要明確,數字貨幣錢包並不是真的“錢包”,幣不存錢包裡,而存在上面說到的鏈上(實質是一堆數字),錢包只是個讓你開戶、查詢餘額和轉賬的應用。其實每一個幣種,理論上來說都會做自己的錢包。因此,市面上大部分錢包的作用更易用,聚合各幣種,或者更安全。大致來說,錢包可以分成冷錢包和熱錢包。

冷錢包的特徵是永不觸網,本質是私鑰存儲工具。

在數字貨幣的場景中,用戶不需要保存自己的token,只需要保管好密碼或鑰匙,也就是私鑰,轉賬需要用私鑰簽名才能發起。數字貨幣的匿名性決定,私鑰丟了錢就丟了,你再也無法證明賬戶是你的,所以要好好保管私鑰。私鑰其實就是一串字符,比如這樣:

5KYZdUEo39z3FPrtuX2QbbwGnNP5zTd7yyr2SC1j299sBCnWjss

冷錢包即讓這串字符永不觸網,黑客難以盜取。具體方式包括把密鑰放到安卓系統裡,搭載這個系統的手機無法聯網;或者把密鑰存在芯片裡,那黑客要偷就得攻破芯片了。冷錢包包括國外的 Ledger Nano S、Keepkey、Trezor;國內的庫神、Bepal、碧盾、SealBlock、Wookong、錢包大師等。轉賬的時候硬件需要配合電腦或手機等聯網設備使用。

區塊鏈錢包能成為第二個支付寶嗎?

熱錢包顧名思義就是私鑰觸網,常見的形態就是手機 APP 和電腦網頁,整個開戶、生成私鑰和轉賬的過程聯網,還經常需要輸入私鑰,大部分人當然是複製粘貼,可見一旦有人入侵了你的電腦是非常不安全。不過安全的話題我們在此不多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我們即將產出的研報。常見的熱錢包有 imToken、Kcash、比特派、MetaMask、My Ether Wallet。

還有一種錢包,叫託管錢包,簡單來說就是電子錢包幫你保管私鑰,用戶只需要賬戶名和密碼,轉賬時錢包後臺調取私鑰做簽名。好處是操作方便,跟交易所錢包的邏輯很像。這類有幣信、Cobo、極信區塊鏈等。

冷熱錢包其實並不衝突,甚至可能是互補的。熱錢包是網銀,冷錢包是優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