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本土全境叛亂,元朝皇帝無奈下令:封關羽爲戰神!果然獲大勝

眾所周知,關羽不僅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武將,同時也是佛儒道共用的武神,百姓均尊稱關羽為“關帝”。然而在宋朝之前,中國最廣為人知的戰神並不是關羽,而是周朝的姜子牙。那麼關羽為何能取代姜子牙,晉升為新一代的戰神呢?這就要從元朝的一場叛亂說起了。

蒙古本土全境叛亂,元朝皇帝無奈下令:封關羽為戰神!果然獲大勝

元朝興起於漠北草原,但自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元朝就一直很難解決蒙古本土的叛亂問題。在西方學者眼中,元朝是一個二元帝國,不僅以漢地為根本,同時也以蒙古地區為根本。由於忽必烈擅自稱汗,並醉心於實行漢法,因此讓因循守舊的漠北諸王十分不滿。因此,阿里不哥、海都等人頻繁在漠北製造事端,與以漢地為根本的元朝皇帝打起了一場似乎永無休止的戰爭。

因此,元朝出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元朝士兵竟然要據守長城,防備自己同胞的騷擾。之後忽必烈、元武宗等皇帝平定了漠北叛軍,中原與蒙古的戰爭暫時消停了。但在元文宗時期,兩方的戰爭又一次打響了。

蒙古本土全境叛亂,元朝皇帝無奈下令:封關羽為戰神!果然獲大勝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又被稱為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他是元武宗的次子。元武宗繼位時,曾與弟弟元仁宗有約。等元仁宗繼位後,就立元武宗的兒子為皇太子。然而元仁宗繼位後,立即食言,反而將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立為太子。元仁宗不仁不義的行為,讓很多元武宗的舊臣很不滿。

公元公元1328年9月,元仁宗的後代泰定帝去世,留守大都的權臣燕帖木兒立即發動政變,搶先立元武宗的兒子——圖帖睦爾為皇帝。就這樣,皇位又落到了武宗系手中。雖然圖帖睦爾稱帝了,但形勢仍十分嚴峻。漠北諸王認為元文宗是喜歡漢人琴棋書畫的娘娘腔,根本不能繼承大統。因此他們在漠北發動叛亂,立泰定帝幼子阿速吉八為皇帝(這名字-_-||),是為元明宗。叛軍佔領了漠南的上都,和大都的元文宗分庭抗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兩都之爭”。

蒙古本土全境叛亂,元朝皇帝無奈下令:封關羽為戰神!果然獲大勝

當時,絕大多數蒙古騎兵都掌握在上都勢力手中,而元文宗手中只有一群漢軍。當年蒙古鐵騎橫掃中原,漢軍根本不是他們對手。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個大臣給元文宗出了個主意:“我們把關羽封為戰神吧!”

實際從宋朝開始,關羽就廣受民眾崇拜,然而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同。直到宋徽宗時期,關羽才被封為“王”。隱隱然,關羽在民間有超越姜子牙的態勢。到了元朝時期,戲劇、評書在市井間變得更加流行,一生傳奇、忠義無雙的關羽受到廣泛尊崇。《三國志平話》等話本開始在大都、蘇州、揚州等大城市流行。在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一批關廟。

蒙古本土全境叛亂,元朝皇帝無奈下令:封關羽為戰神!果然獲大勝

由於漢軍官兵普遍信奉關羽,因此有人認為,如果將關羽封為“戰神”,或許能提升士兵的士氣。因此,元文宗順應民意,將關羽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從此以後,關羽正式成了武廟的首腦,能與文廟的孔夫子相提並論。

聽說自己信仰的神明得到了皇上的認可,大都的漢軍果然士氣大振,他們在燕帖木兒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開往大漠,與居庸關的蒙古叛軍發生激戰。當年10月,大都漢軍連續在密雲和通州大敗來犯的蒙古騎兵,大獲全勝。當月13日,大都軍反攻上都,並一舉攻取。就這樣,元文宗輕鬆化解了蒙古本土的叛亂,終於可以做個太平天子了。

蒙古本土全境叛亂,元朝皇帝無奈下令:封關羽為戰神!果然獲大勝

“兩都之戰”勝利後,關羽成了蒙古貴族眼中的大功臣,地位開始一再升級,關帝廟開始在國內廣泛建立。而民間文人也在推波助瀾,偉大的小說《三國演義》正式成書於元末明初,關羽成了忠勇、正義的化身。

到了明朝,關羽終於升格為帝,成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到了清朝,閱讀了《三國演義》的滿洲人更是對關羽推崇備至。入主中原後,10個清朝皇帝竟有8個加封過關羽,最終關羽便成了“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

如今關羽的“武聖”之名幾乎人盡皆知,甚至連日本、越南、韓國人也明白這一點。然而這一切的開始,竟始於元文宗的一道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