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這是1000多年前的一個炎炎夏日的夜晚

那時的開封還不賣開封菜

那時的東京還是指的汴梁

七月不安生,東京真的熱

熱得宋太祖趙匡胤有些失眠

總覺得旁邊有人打呼嚕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趙匡胤產生這樣的幻覺是有原因的:

他沒有掌握核心武裝力量

先做個小科普

當時的武裝力量大致分兩種:

中央禁軍和地方藩鎮軍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爸爸,當今皇上

禁軍歸中央直接管,是親兒子

藩鎮軍是節度使養大的

感覺總像抱養的娃,不太親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別以為禁軍只是一小撮警衛員

舉個栗子,宋開國之初

整個北宋的兵力不到40萬

但是禁軍有20萬

在《水滸傳》中林沖號稱“80萬禁軍教頭”

雖然故事是編的,但數字不是空穴來風

宋仁宗期間,禁軍數量就達到巔峰的83萬

所以正常情況下

禁軍威武雄壯,藩鎮軍發育不良

想當好爸爸,首先就要管好禁軍這個親兒子

然而當了爸爸之後

趙匡胤發現了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親兒子

不一定

管得住

老趙把他們當兒子

但禁軍首領們卻把他當兄弟

開口閉口都是“老鐵”

畢竟這江山都是他們一起打下的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輾轉反側的趙爸爸

這個時候又想起白天趙普

對,就是那個說自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小聲嘀咕的一句話:擔心將軍們控制不住自己啊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如果你不想要

動手要趁早

老趙越想越睡不著

越睡不著越想

於是在這個失眠的晚上

老趙終於沒忍住

動,手,了

他叫來了這幫一起哈皮的兄弟

老趙只做一件事

就是端著酒杯走到兄弟跟前

半杯呀半杯一杯呀一杯地

敬酒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大哥給小弟敬酒,可不是小事

兄弟們一想

得咧,也沒帶紅包

門口那些小兵就送給大哥了

就這樣

敬酒,加兵

敬酒,加兵

敬酒,加兵

循環操作

喝到最後趙匡胤把禁軍兵權收盡

這一夜

就是史上著名的

杯酒釋兵權

(沒聽說過的站教室後面面壁去)

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著名?

因為牛掰

為什麼牛掰?

因為歷朝歷代都是

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

開國功臣幾乎都被殺

就是因為皇上擔心他們兵權太大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而通過一次次的敬酒乾杯

一聲不響地把兵權收了

還是頭一遭

但細心的同志肯定一臉懵逼

啥人啊,家裡有礦啊?

喝酒隨個份子錢也就算了

居然連兵權都隨了

首領們是不是都被忽悠瘸了啊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酒,具體是怎麼喝的

這很關鍵

我們來還原趙匡胤當時的喝法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

老趙親切慰問:

“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

“念爾曹之德,無有窮盡。”

沒有你們,哪來的我?

一句話,開始走心

把緊張的君臣關係

變成親密的兄弟關係

既然是兄弟,下面很多話就好說了

於是開始訴苦

“然為天子亦大艱難

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

當皇帝難昂,天天數綿羊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光自己訴苦那是不行的

也對兄弟們表示理解和同情:

禁軍槓把子也都不好當

濃縮成一句最經典的話: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

老趙終於說出了心裡話:

“汝曹雖無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慾富貴者何!”

翻譯一下就是

你們無心,他們有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其實這時候大家都隱約感覺到

老趙這是要把我們解決了啊

但是老趙卻說:

要不你們去做節度使吧

你們不要誤會

從禁軍頭領到節度使

相當於升職加薪

厚道的老趙,還描繪了一幅畫面

“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

歌兒舞女以終天年”

大家以後共同富裕

這兩句話加起來的意思是:

不是擔心你們,而是為你們擔心

這麼安排的初衷

當然是老趙為自己的兵權考慮

但同時

他也是實實在在地為大家考慮

眾將撲通一聲都跪下了:

“陛下念臣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所以

我們一度以為這是場鴻門宴

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場掏心窩的深夜擼串

大家都是老江湖

虛情假意的酒早喝膩了

就因為喝出了這酒裡難得的人情味

這才一杯接一杯敞開心扉

大哥你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那我們就走

也讓大哥沒有後顧之憂

一起扛槍,一起商量

一起喝酒,一起富有

這正是我喜歡宋朝的地方

宋朝小歸小,弱歸弱

對外感覺總是低聲下氣沒出息

而且是文不如漢,字不如晉,詩不如唐

但有個地方他很行,那就是——

宋朝很有人情味

你敬我,我也敬你

你講感情,我也講感情

整個一大家子很和氣

宋朝三百多年

外無漢朝王莽之患

內無唐朝武則天之禍

自家皇子內鬥,不存在的

皇子要打老子,不存在的

下邊人要造反,也不存在的

宋朝有人情味到啥樣?

有個叫程頤的大學問家說得更好:

學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個故事就看懂宋朝

一個名副其實的五好學生

人情這個東西

看起來沒有規矩

但在真實的世界運轉中

規矩真的不是萬能的

規矩的世界是方的

所以總是硬碰硬角對角

間隙橫生,合不到一塊兒

就像德是法的補充一樣

人情是規矩的完美補充

而最懂人情哲學的朝代

非宋朝莫屬

所以

整個中國歷史上

很多朝代的開國酒

喝著喝著就從敬酒喝成了罰酒

罰酒喝成了毒酒

最後什麼都沒有

滾滾長江東逝水

敬酒加兵

只有這麼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