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這樣,但是你呢?選擇辦公室還是咖啡館?

傳說中整日閒坐在巴黎咖啡館裡的人不是藝術家,就是思想家。所以,他們點一支菸呆坐發痴都是有型有款,說是在工作都不為過

然而,在現實且物慾的美國,你若是碰見一些神情專注的型男或酷女耳朵上夾著藍牙耳機、面前攤著“蘋果”,在咖啡館的某個角落猛嘬著一大杯冰拿鐵,可千萬不要把他們和法國閒人們混為一談。這些年輕人都是正兒八經在賺工資的,只不過把辦公地點搬到咖啡館裡罷了。

國外這樣,但是你呢?選擇辦公室還是咖啡館?

根據《今日美國》的報道,目前全美已有三千萬上班族在相當長的上班時間“定居”咖啡館,這個數字佔整個勞動大軍的五分之一,並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著。

對於曾經在家工作的自由職業者來說,咖啡館裡的人氣多少消除了由於長期獨自在家而產生的“幽閉恐懼症”傾向;對於公司來說,只要職員有定時定量的“產出”,咖啡館要比不斷擴大公司辦公面積划算得多。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提升,有很多事情可以在咖啡館裡一邊享受陽光,一邊喝著拿鐵而搞定。收發EMAIL、網上即時溝通、閱讀和調查資料、手機與客戶通話,接著把完成好的文件發到附近的複印店,然後在去開會的路上順便取走打印成冊的文件。

這些被稱為“金考一代”(Kinko's generation)的上班族,大多從事工作方式靈活多樣的新媒體、顧問、銷售、市場策劃和經紀等工作。據說最近聯邦政府都開始推行僱傭“室外”工作人員的方案,可見這種新型工作方式之走俏。由此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咖啡館們為了招攬這些固定客戶們而競相出招爭搶生意了。地段好、氣氛環境對路、周圍配套設施齊備(比如毗鄰圖書館、複印店等)、有無線網絡和良好周到的服務,會成為人們“上班”的首選,當然飲料食品價廉物美也是必不可少的。

國外這樣,但是你呢?選擇辦公室還是咖啡館?

久而久之,在同一個咖啡館上班的“同事”,居然也形成了一個小圈子,不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也沒有令人頭疼的“辦公室政治”需要解決,的確是理想不過的工作環境。不同的圈子吸引不同興趣和職業的人,所謂的人氣和名氣也就這麼傳開了。有的咖啡館甚至還利用一些“上班族”來招攬其他顧客,比如某個設計師定時為咖啡館客人做點免費小設計什麼的,像這樣的你情我願何樂而不為,還同時給雙方帶來互惠互利。

當然,這樣鬆散的工作團隊搞不好也會帶來管理上的一些麻煩。上了一年的班,很有可能你連同事的臉都不怎麼記得清,最熟悉的人倒是那個不斷給你續杯的服務員。對於重視傳統形式的企業文化與團隊精神的公司來說,這種工作方式顯然也有點不著邊際,儘管這本身或許也會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精神突破。

儘管沒有了傳統辦公室死板的條條框框、嚴格的著裝禮儀和無聊費時的插科打諢,在咖啡館上班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首先不能忘記的,就是工作成果。喝咖啡也好、果汁也成,老闆和客戶要的東西總還是定時交待,否則很快就沒人為你的午飯買單了。其次,“咖啡館辦公室”也有不少不成文的規定和彼此心知肚明的套路,你要是不識相,可別怪服務員不客氣,那個靠窗的寶座可就難坐穩了。

國外這樣,但是你呢?選擇辦公室還是咖啡館?

小費要給大方了,自然不用說,否則這一整天你自己都坐得不自在。光坐著還遠遠不夠,每隔一段時間,總得叫點東西,就當是花錢買個座,總比同樣地段的辦公樓租金要便宜多了吧。但即便如此,碰到客源高峰時,還是識趣點出門轉一圈透透氣,免得遭受其他顧客惡狠狠的白眼,有“佔著茅坑不拉屎”之嫌。手機和電腦最好都設置成靜音,免得騷擾其他人;而自己的東西也最好碼碼齊放好了,不要把文件堆得滿桌子都是,電線繞得三尺長,好像真跟自個兒家似的。大家都是來做正經事的,不要很八卦地亂搭訕,除非別人也主動招呼,否則沒人有空陪你瞎聊,更別伸長了脖子偷看別人的電腦屏幕,弄不好告你個企圖盜竊商業機密!自己的東西也要看住了,畢竟是公共場合,小賊難防。

從選址到點單,以及如何和服務員打好交道,這一切由常客們做來都駕輕就熟,新手們不得不暗自偷學幾招,才能使自己成為“咖啡館最受歡迎的員工”。但無論如何,這些都算不上麻煩和障礙,只要不是在公司辦公室和家裡,咖啡館仍然是另類上班族們的鐘愛之地。只是“工作在別處”果真能給依舊為資本家們打工的“奴隸”們某種心理上的轉變嗎?這可能沒有固定的答案。但在咖啡館辦公肯定能給上班族們不一樣的感覺,而他們要的也正是這種感覺。

國外這樣,但是你呢?選擇辦公室還是咖啡館?

其實在國內一些一線城市

也越來越多的上班族選擇去咖啡館工作

可能就像文章說的比較自由

也可以避免辦公室政治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咖啡館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