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一座大型的白領治療中心

我所在的成都,咖啡館非常多。在我家樓下1公里以內就有四家,分佈在四個商場裡。

這個以喝茶聞名的城市,年輕一代卻更鐘情於咖啡。咖啡比茶更貴,更提神,更重要的是,咖啡館提供了和茶館不同的空間。在河邊的茶館裡,經常能看到人半躺在椅子上曬太陽,旁邊蹲著自家的狗。一起喝茶的,往往都是非常熟悉的朋友,談話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咖啡館不同,它是一個魔幻的場所。

講來講去都是“成功”故事

我習慣去咖啡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桌子高度很適合我寫作。飛快敲擊鍵盤的時候,還可以偷聽到人們聊天。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個週末的下午,聽對面男士接電話。這哥們大概40歲的年紀,面色白皙,身高馬大,鬍子比較顯眼。他點了一杯拿鐵坐在那裡,面前沒有電腦,也沒有書,是一個比較純粹的咖啡消費者。


咖啡館,一座大型的白領治療中心


第一個電話是這樣的:“週一的事情,你和劉總商量一下,你來負責……”接下來兩分鐘的沉默,是聽對方說話,然後他變得強硬起來:“是我說了算,還是你?”“你想辭職,那就趕緊去辦手續。”

第二個電話是打給劉總的:“王xx太不像話了,他說要辭職,我喊他週一就去你那裡辦手續。”和劉總的通話時間比較長,對方比較耐心。最後的定性是,那個姓王的太沒有責任心了,自己負責的事甩鍋,還鬧著要辭職。

我看著眼前這位哥們,他的眼神裡透著迷茫。他在經營的公司,處境應該不妙。“高層”之間很不友好,臺子似乎馬上傾覆。放下電話,他在那裡坐了很久,甚至忘了喝手裡的咖啡。

對這位很不如意的“老總”來說,咖啡館對他而言,是一個逃避現實的場所,下一個週一,他就必須投入到現實的戰鬥之中。

像這樣沮喪的時刻,我其實很少遇到,更多時候,咖啡館裡充斥的是興奮的氣息。

如果是幾個男士一起喝咖啡,討論的多半是創業。我就碰到過一次,沒有聽清他們討論的項目,但是卻記住了一位穿格子襯衫的傢伙,他的音量很大:“對,這就是用戶的痛點,我們一定要抓住。”

這話讓我很吃驚,在文章中讀到“痛點”,通常沒有太大感覺,有一個人如此高調地說出,卻讓我感到有點害怕:很多創業項目都是這樣的,琢磨人性的弱點,利用人性的弱點。他們很少顧及一個事情可能的負面效果,很少討論道德,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如果是一男一女,話題就會更為曖昧模糊。但是在咖啡館裡邊,即便是男女之間,成功仍然是最主要的話題。我曾偷聽到一位男士如何向女伴佈道:“做得好的話,你掙個百萬年薪真是有可能啊。”

那個男士,在我看來一點都不像能掙到百萬年薪的人。他的女伴眼裡有一絲神往,但也有狡黠,她表現出了興奮的樣子,但也沒有完全投入。

過度的表達欲和過少的傾聽

週末的咖啡館,往往人聲鼎沸,幾乎每一桌的人都在討論如何成功。一個從來沒有來過咖啡館的人,可能會被這種場景嚇到。環境優雅,沒人抽菸,每一個人,看上去都比平常更幸福。那不是咖啡因的魔力,而是白領所特有的精神狀態。

咖啡館和茶館,都提供了家和工作之外的“第三個空間”,據說如何更好營造“第三空間”就是很多咖啡館成功的秘訣。相比之下,茶館更接近於家,而咖啡館更接近於公司。人們在咖啡館裡談到的話題,很多都是應該、但又不敢在公司談論的。

在中國,這種“第三空間”效應體現得特別充分。我曾經在紐約時代廣場旁邊的咖啡館買過咖啡,店裡的座位很少,很多人排隊買完咖啡後就拿著紙杯就走人了。

中國的咖啡館,在空間的營造上則是做到了極致:各種規格的桌椅,可以方便一人至十多人一起聊天,尤其是那種大桌子,完全可以用來開會。咖啡館不但有無線網絡,還有足夠多的插座可以充電。

咖啡館,一座大型的白領治療中心


如果從聽覺上來感受咖啡館,那實在是太吵了。幾乎每個人都在表達,而缺少真正的傾聽者。在咖啡因的刺激下,每個人的表達欲都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在人們的觀念中,這就是一個自我表達的場所。

如果為咖啡館畫一幅漫畫的話,每個人的面前都應該畫一些奇怪的、從口中噴出的符號——因為沒有人會真正理解它,沒人真的在意別人在說什麼。本質上講,咖啡館是一個大型治療中心:人們帶著焦慮而來,帶著疲乏和新的焦慮而去。

在咖啡館,“表達本身”變得無比重要。很有可能這正是咖啡館的魅力所在,不但家和公司無法提供這個功能,茶館也不行。因為茶館是一個製造和傳播八卦的地方,因為熟人很多,如果誰大聲說出秘密,馬上就有很多耳朵湊過來。咖啡館是陌生人的天下,沒有誰會對別人說的話感興趣,它比茶館更能體現都市性。

比較難得的是,我在咖啡館感受過兩次溫情時刻。

第一次是看到一群媽媽,集體在幫孩子完成手工作業,那個超大桌子派上了用場。她們沒有點咖啡,也沒有太大聲說話,她們專注於手裡的工作,但是又有真正的交流,大家互相幫助。在那一刻,家長們在合作中忘記了教育中的殘酷競爭。

還有一次是在一家咖啡館看到一個太婆為客人擦皮鞋。擦皮鞋本來是成都街頭常見的服務,每次不過2元錢就可以把你的皮鞋變亮。太婆很自然地走進咖啡館裡服務,而店員也未加干涉。

一種本土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發生在這個大型焦慮現場,多少為它注入了某種普通生活的真實感。

來源 功夫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