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浮梁县古县衙

历史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流通的,有三种主要货品——丝绸、瓷器与茶叶,这“三大件”也因此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三张名片。江南有一个千年古县,因瓷器与茶叶的辉煌,与丝绸之路紧紧联系,并因此而成为五品县。这个古县,就叫浮梁。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浮梁茶园

盛夏的浮梁,青山滴翠,茶园飘香。日前,记者来到了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的景德镇市浮梁县。“摘叶为茗,伐槠为纸,丕土为器”,宋人汪肩吾在《昌江风土记》中记述浮梁人生产生活的画面,至今依稀可见。古产业与古村落互为支撑,新田园与新农村交相辉映,既镌刻着一千多年的史诗印记,又描画着泽被后人的水墨新景,让人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融媒体团探访浮梁高岭

古色古香的瓷源茶乡

浮梁县瑶里镇有一个叫高岭的村庄。这个村庄并不大,然而“高岭”二字却是陶瓷业界人士最为熟悉。这里出产的高岭土质地极纯,因为含铁量极低,是配制高级细瓷坯和釉的最好原料。高岭土,是世界上唯一以村名命名的矿物质。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高岭国家矿山公园

“如果没有高岭的土,恐怕就没有了景德镇的繁荣。”景德镇人都这么说。在高岭村的高岭国家矿山公园,记者被眼前的古采矿遗址深深吸引。如今,浮梁不仅将这里保护起来,而且和旅游相结合。沉寂的高岭山,现在已成为国内外陶瓷研学人员朝圣的殿堂。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海上丝绸之路源头”——浮梁县瑶里镇高岭东埠村。 (江西日报记者 徐 铮 摄)

“高岭采土,东埠运土。”记者顺着高岭土运输的轮印,来到了高岭山下东河岸边的东埠古村。东河则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它曾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运输动脉。步入东埠,东河把古村一分为二,古韵悠长的古街、古道、古桥、古码头、古民居,与高岭山一起,成了瓷源之旅的独好风景。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古代矿工经过的徽饶古道

“特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我们正在大力挖掘整理瓷茶文化、衙署文化、古村落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浮梁历史文脉。”县委书记罗建国介绍说,浮梁县正在以“瓷源茶乡、诗画浮梁”为主题,形成“一核两轴三集群”的全域旅游格局。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前一句引自唐代王敷《茶酒论》,后一句引自明代汤显祖《浮梁县新作讲堂赋》。唐代开始,浮梁县创造了茶叶的辉煌。“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此时,浮梁的茶叶税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三强。“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的这句诗佐证了浮梁大唐茶都的盛景。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工人在浮梁县臧湾乡新佳茶园采摘茶叶。 (江西日报记者 徐铮 摄)

浮梁茶的香味,也与瓷器一样,延绵不绝,香飘海外。1911年前后,浮梁有茶号200多家。1915年,产自浮梁北部江村乡严台村祁峰山下的茶叶,被上海茶叶协会和天祥茶号选送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茅台酒一起获得了金奖。

“国酒茅台,国茶严台。”在江村乡严台古村里,村民一直以此为荣,世世代代从事着茶业的种植与制作。

江村乡严台古村“天祥茶号”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1915年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巴拿马金奖的奖状复印件,并与“天祥茶号”传承人进行了交谈。据悉,清末民初时期,严台村有茶号7家,其中数江资普先生开设的“天祥茶号”规模最大,并在上海设有“天祥号茶叶会馆”。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浮梁茶农采摘春茶

座落在江村的浮梁贡茶叶有限公司2370亩的连片茶叶基地,翠色欲流,茶香沁脾,置身其中,如在茶的海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有机无公害茶园已得到欧盟认证,从不用除草剂,每次采摘茶叶前,要先组织人工对杂草进行割除。

浮梁县致力打好茶叶牌,力争打造全省最大的茶产业示范区,同时整合茶叶品牌,弘扬茶文化,做好茶旅结合文章,将“浮梁茶”打造成为新时代的“金叶子”。据悉,浮梁目前有茶园15.66万亩,茶企61家、专业合作社135家。2017年,茶叶总产量达8493吨,外贸茶2700吨,茶农队伍5.5万人,人均涉茶收入9540元。今年该县将重点发展江村、鹅湖、臧湾、经公桥、西湖茶园,发展和改造良种茶园3万亩。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工人在浮梁县臧湾乡新佳茶园采摘茶叶。

浮梁的发展,一直深受交通的制约。记者从高岭到严台,足足用了三个小时。但“东西不畅”的这种状况很快就会一去不往了。同行了县领导介绍说,县里正在大手笔规划建设“一环三纵四横”公路网,将在浮梁形成一个“半小时旅游交通圈”。

如诗如画的生态家园

“湿日云间淡,晴峰雨后鲜。水吞堤柳膝,麦到野童肩。”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入浮梁界》中描写的情景。

“浮梁太美了,住在这就像在一个大花园里。”在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县,景德镇市区、鄱阳、婺源等地群众购房占比达24%,前来旅游的人也是逐年上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浮梁情有独钟?记者在经公桥源港村采访,找到了答案。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浮梁县经公桥镇源港村。 (吴国庆 摄)

源港村位于赣皖边界,始建于宋朝末期的千年古村,有着“水乡灵韵”美誉,是“全国文明村镇”。行走在源港村,幽幽的小巷,古老庄重的宗族祠堂,如黛的青山映着如带的清流,一幅新鲜而湿润的水墨画徐徐展开……

“源港村按‘玉’字形设计,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村党支部书记计松民告诉记者,源港村按照景区化建设农村的要求,结合民俗文化、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乡愁经济和乡村旅游,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行打造,节假日前来旅游休闲的客人非常多。

在“打糍粑”的民俗表演现场,记者看到,吸引了在场的许多游玩的人参与,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跃然在风景中。

“县委、县政府提出‘努力把浮梁建成对话世界的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的战略目标,为我们乡村振兴找准了方向。我们要依托青山绿水做文章,扛起这份绿色的担当。”经公桥镇党委书记洪玲如是说。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游客在浮梁县经公桥镇源港石桥下欣赏向日葵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17年来,浮梁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城乡环境大整治行动,坚持“县级城市、地级水平”的建设理念,做到城乡同步、建管并重,做好“面、线、点”三篇文章,将散落的“珍珠”般的秀美乡村串起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诗画浮梁,尽显水墨江南韵味。茶马古巷---勒功古街、水乡灵韵—经公桥源港、茶记小镇—江村严台、椿年故里---鹅湖良溪、童画村---臧湾杨家庄等,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精美的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休闲旅游乡村,镶嵌在绿山碧水间, 熠熠生辉。

互动互融的致富之路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浮梁的思路是‘四化’:有机化发展农业,让农业强起来;景区化建设农村,让农村美起来;精准化造福农民,让农民富起来;项目化振兴乡村,让乡村发展起来。”浮梁县县委书记罗建国告诉记者。

在机器轰鸣的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记者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浮梁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这是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由景焦集团和浮梁县共同倾力打造的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高岭·中国村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围绕鹅湖镇园艺场及其周边区域打造“中国匠心村”,新建万亩花海、万亩茶海、万亩林海以及高标准农田改造等,打造一个“江西之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推进中,坚持以“三权分享、三股分红、三手合力”的理念,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换,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高岭·中国村项目效果图

乡村振兴,需要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县当前正在重点推进“9个1”项目,其中涉及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方面的有5项。“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是其中之一。

在臧湾乡双龙湾农业生态园,信步其中,果园花果飘香,水池鱼儿跳跃,小木屋依山而立。双龙湾生态园是臧湾乡当地返乡创业人士李新明投资兴建,面积达2300 亩,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2015年,双龙湾农业生态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附近200多名农民在生态园就业,从业农民平均年收入达到了3.2万元。

江西风景独好|浮梁做好绿色文章振兴乡村

浮梁县臧湾乡双龙湾农业生态园

臧湾乡党委书记黄晓红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坚持有机化发展农业、景区化建设农村、精准化造福农民、项目化振兴乡村的建设要求,重点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长忆浮梁风景好,赤栏杆外柳千条。如今的浮梁,远看是一幅画,聆听是一支歌,默写是一首诗。在传承中这片古老的大地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