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识是消除洗稿的第一步

洗稿一直是自媒体行业的一个重要现象。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对另一个自媒体大号周冲洗稿的指控,引发业内热议。所谓洗稿,就是把一篇文章,加以改写,通常的办法是,用近义词、“否定+反义词”替换;变换词语顺序;变换句式,颠倒句子;更迷惑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意思复述一遍。洗的再厉害的,就调整一下逻辑结构。更高级的,还会再加点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要洗稿?

首先当然是为了流量。被洗稿的文章,一般都是传播得较火的文章,经过了市场检验,确定可以带来流量与点击的。据传有一些团队通过洗稿的风格是引来流量,能够日入万元。

其次,洗稿所需技能不高。一篇文章最核心的部分,是观点、知识、材料等等,这要么需要作者具有创造性思维,要么需要对资料的长期积累,是写作中最稀缺,也最具价值的部分。除此之外,行文优美、逻辑的顺畅也需要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但是基于人类语言、文字的同义、多义特性,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句子表述出来,而且这种变换,并不需要太高的技能。

第三,洗稿不同于抄袭,洗稿没有法律风险。洗稿可以全文没有连续相似的十个字,但却意思完全一样。六神磊磊指控周冲洗稿,周冲回应说自己没有抄袭。一方面,这意味着,周冲不得不承认洗稿,因为洗稿太容易辨认。而另一方面。这个回答也撇清了法律责任。

所以,洗稿虽然很易辨别,但只需要一个不高的技能,就能安全的获得自媒体最需要的流量,对那些欠缺原创能力的自媒体来说,这个吸引力是巨大的。由于没有法律责任,许多真正的原创者拿洗稿者毫无办法。洗稿的指控,只能降低一个自媒体的声誉,损害商业上的商誉。

那么,真的拿洗稿没有办法了吗?这也未必。

洗稿的猖獗,首先是因为洗稿是法律规定之外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泰斗郑成思曾说:“知识产权是一门诡辩的学科。至于远在抄袭之外的洗稿,则更是处于“人人都知道,但却难以下定义”的一种状态。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而非思想本身。思想一般指概念、术语、原则、客观事实、创意、发现等等。表达则一般指是指对于思想观念的各种形式或方式的表述,如文字的、音符的、数字的、线条的、色彩的、造型的、形体动作的表述或传达等。显然,洗稿就是从表达上改变,从而避开著作权法。

其次,的确有可能写出相似的文章。只要不是逐字抄袭,洗稿者就可以说,这是巧合、看了受启发等等。多年前一位作家,撰文说自己梦中偶得一佳句“江湖夜雨十年灯”,结果不想是黄庭坚的诗句。不管如何,文章的偶然类似,的确是可能发生的。而且,知识的确是一个传承与再发扬的过程。看了之后受启发的再创作,也并不是没有意义。洗稿洗得深,改写力度大的稿子,与再创作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

所以,要想解决洗稿问题,必须在法律之外,建立业界共识,制定行业公约。现在的自媒体都是依托于各个平台的,洗稿既损害自媒体的信誉,也损害平台的信誉。有了行业公约作为制度基础与思想基础,平台可以在业界公约的基础上,建立审核措施。

现在看来,这个审核还得人来做。现在硕士、博士毕业论文都有电脑查重机制。但是,这些方法还非常笨拙,著名的知网的查重方法是以“连续13个字与别的文章重复”做为判断依据的。显然,这是一个笨办法。由此网上流传着许多躲过查重机制的技巧,除了换用公式编辑器,把文字做进图片等,这些技巧大部分就是洗稿的方法。

现在人工智能如此热火朝天,人们自然会想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这些词。但是,很遗憾的是,虽然人工智能据说已经要替代编辑与记者了,但在判断洗稿上,可能还不如小学生,因为这涉及到人工智能最困难的一部分,即对语义的理解 。六神磊磊所举的一个例子中,“高兴”被改为了“激动万分”在上下语境中,人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出激动万分中所含的高兴的成分,但人工智能恐怕就不能体会出“激动万分”在这具体语境中的相似含义,而把它认定为截然不同的词语。所以,计算机可以完成一部分工作,但最终仍然需要靠人来解决。

既然是人来判断,既然深度洗稿与再创作并无明显分界线,既然可能是巧合,所以,对洗稿行为的认定与处罚,应该是有弹性的。可以由机器进行一个宽泛的筛选,再由人工审核。或者抓大放小,小号洗洗,原创者也不在意,大号则采取“举报——人工审核”的模式。 对于触犯者,采取软性的、弹性的处罚的标准,一年有3、5篇、7、8篇是雷同的、巧合,就算说得过去,不予处理,但一年一二十篇总说不出过去了。对于达到上限的自媒体,则采取降级、警告、封号等多种办法。

洗稿是业界的毒瘤,它伤害了原创者的利益,抑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希望2018年自媒体的第一桩公案,不是热闹一番,然后一切如旧,而是建立业界共识,共反洗稿,毕竟,只有原创才能促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