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刚刚,灵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北京時間8月14日早上8:45,當地時間8月13日18:45,

2018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的最終結果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市會展中心揭曉。廣西桂林興安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這項榮譽 含金量超高!

這次增加的“世遺”牌子——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被稱為“灌溉工程界的諾貝爾獎”。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選並授予的榮譽稱號,每年審定一次,迄今已經評審至第五屆。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景觀、世界農業遺產、國際溼地遺產並稱為世界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

“申遺”10項硬指標 一個都不能少

什麼樣的工程才能入選名錄?翻看國際灌排委設置的“申遺”門檻中,裡面包含10個硬性指標。

申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工程必須具有如下價值:


一、是灌溉農業發展的里程碑或轉折點,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二、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工程規模、引水量、灌溉面積等方面領先於其時代。

三、增加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計、促進農村繁榮、減少貧困。

四、在其建築年代是一種創新。

五、為當代工程理論和手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六、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注重環保。

七、在其建築年代屬於工程奇蹟。

八、獨特且具有建設性意義。

九、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烙印。

十、是可持續性運營管理的經典範例。

同時,入選的工程建成投用時間,應在100年以上。

靈渠的前世今生

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溝通長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灕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它始建於公元前214年,兼有水運和灌溉效益,宋代文獻已有靈渠灌溉的明確記載,乾渠上以有壩或無壩引水、提水等多種形式灌溉湘桂走廊沿線農田,目前灌溉面積約6萬畝。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天下為三十六郡”,為平定南方,一統天下,於是派遣50萬秦軍兵分五路,向嶺南進發,攻打百越。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第一路人馬在興安縣境內的越城嶺(即鐔城之嶺)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甌部落軍隊英勇頑強抗擊,史稱“秦甌之戰”。秦甌之戰的主要戰場,就在越城嶺一帶。由於有越城嶺的阻隔,無法運送軍糧,秦軍無法推進。眼見攻不下嶺南,秦始皇下令“以卒鑿渠,而通糧道”,派史祿主持靈渠工程。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史祿率十萬之劈山通道,經幾載寒暑,終於在公元前214年鑿渠成功。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興安靈渠外,此次我國入選的還有四川都江堰、湖北白起渠、浙江姜席堰三個水利灌溉工程項目。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都江堰(資料圖)

都江堰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是中國古代無壩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勢利導、因時制宜”和“深淘灘、低作堰”等技術特點而著稱,引長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國”的美譽,目前灌溉面積1000多萬畝。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姜席堰(資料圖)

姜席堰位於浙江龍游縣,始建於元至順年間(14世紀),渠首自衢江支流靈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萬畝農田,併為縣城區供水,灌渠沿線利用高差還修建有多處水能利用設施。

剛剛,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長渠(資料圖)

長渠位於湖北襄陽,相傳前身為戰國大將白起水攻所開渠道,至遲南宋時期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灌溉體系,是古代“長藤結瓜”式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目前灌溉面積30多萬畝。

作為世界最早的人工運河,

靈渠曾經導引過無數南來北往的舟船,

也曾有過無限的風光;

它灌溉土地,濟世濟人、澤及天下

兩千多年而不怠,

也在無數人的心裡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作為廣西人

衷心希望這項偉大工程

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