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眾所周知,我國在如今的世界舞臺上有這樣一個外號,就是“基建狂魔”。什麼是基建狂魔呢?就是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這一塊,我國不管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尤其在效率這一塊,更是令無數國家見識到了什麼是“萬丈高樓拔地起”的中國速度,基建狂魔的稱號便由此而來。

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國人之所以在基建這一塊成就如此之高,離不開自古以來的基建優秀傳統。這一傳統,早從我國進入封建時代時便已開始。當年秦始皇修築長城、開闢秦直道,還修築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靈渠。而秦昭王末年,李冰父子修築的都江堰,都可以稱得上早期的中國基建傑作。

不過,這麼多基建項目裡,工期最長,工程最為龐大的當屬“大運河”項目,這項起始於公元前486年的基建工程,包含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個部分。全長2700公里,涉及範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而且,直到今天,該基建項目還在運轉和建造,已經持續了整整2500年。

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宏大的人工運河項目,大運河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古代的交通運輸。眾所周知,古代陸路交通沒有汽車這類的東西,且路況十分差,不管是馬還是馬車,都受制於各種複雜地形的影響。

但水路交通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其依靠水流作為動力,既省力,還十分經濟。而且,河道還不像陸路那樣有丘陵山地這種複雜的路況。因此,在古代河道運輸有著無比巨大的優勢。

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不過,河道運輸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線路固定,只能隨自然河道而行。有些地方根本就達到不了,此時,人工運河便應運而生,通過人工挖掘,將河流引流改道,便是大運河設計的初衷。

而這三條運河裡,最出名的自然是京杭大運河了。起初是為了方便江南地區的漕運。其南起餘杭,北至北京,河道上終年繁忙,將富庶江南地區的糧食和白銀,源源不斷運送到京城。其也是大運河項目裡最核心的運河,全長1797公里,幾乎佔據了大運河總量的一半。

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到了現代,由於陸路交通的飛速發展,內陸運河上的水運也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但京杭大運河並沒有因此衰敗落寞,反而因為“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展,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1959年之後,為了解決南北水資源不平均的問題,國家啟動了轟轟烈烈的南水北調運動,由於我國的天然河流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為了將充沛的南方水系運送到北方,這些人工開鑿的南北走向古運河便成了重要的輸送手段。

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他們不但沒被時代淘汰,反而因為南水北調再一次得到了擴建。1963年,京杭大運河擴建了徐州至長江段400餘公里的運河河段,之後陸陸續續都還有所擴建修繕。一直到今天,關於古運河的建造仍沒有停歇。

中國工期最長的工程:2500年前開始修建,至今仍未竣工,不是長城


這個修建了2500年的運河基建項目,直到今天還能投入使用,某種程度上能看出古人工藝的高超。而這種匠人精神和智慧,從未被國人丟失。所以,中國基建之所以強,是不無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