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德國鬼子後,他們相擁而泣

趕走德國鬼子後,他們相擁而泣

紅軍戰士在解放的村莊安慰一位老太太。

這張照片並不廣為人知,但一看就給人出自大師之手的感覺,它的作者正是前蘇聯的攝影實踐家伊萬·沙金。

照片攝於1941年12月,蘇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轉入反攻階段,德軍佔領的村莊被一個個收復。“在解放的村莊”是沙金本人為這張照片寫下的說明,老大媽和紅軍戰士的悲喜交加通過鏡頭呈現在世人面前,一張看似簡單的近景照片背後,包含了多少難以言述的複雜感情。

1941年12月初,德軍渡過莫斯科-伏爾加運河,其前鋒部隊離克里姆林宮只有12英里。不過這也是德國戰爭機器的強弩之末,從12月5日開始,蘇聯紅軍開始了全面反擊。

參與反擊的蘇軍有很大一部分剛從西伯利亞回援莫斯科,雖然是勞師遠征,但他們對面的敵人所承受的壓力更是超過了極限。瓦西里·鮑裡索夫就是當年回援莫斯科的紅軍中的一員,他回憶說:“司令員們常說,是西伯利亞部隊拯救了莫斯科。在反擊中我們經常要和德國鬼子在戰壕裡一對一肉搏,強大的人最終倖存,軟弱的人只能去死。”

僅僅用“精疲力竭”還不足以形容德軍的窘境,他們的裝備完全不適合在蘇聯嚴寒的冬季作戰。納粹高層堅信他們在1941年秋天就能贏得這場戰爭,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準備冬季作戰的裝備呢?

“當氣溫降到零下30度時,我們的機槍都開不了火了。”當時在莫斯科前線的德軍軍官瓦爾特·舍費爾-克納特回憶道,“機槍是一種精密的武器,槍油變稠就沒法正常操作了,這讓我們非常恐慌……夜晚凍掉手指和腳趾這樣的非戰鬥減員相當多,步兵要在露天睡覺,就得在雪地裡挖一個洞,每隔兩小時就有警衛巡查一圈,看有多少人在睡夢中被凍死。尤其是白天發生過戰鬥之後,由於身上有汗,夜間被凍死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這樣死倒是沒有什麼痛苦,可是誰願意不明不白地死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