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爲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來到了自己的汽車工業黃金時代,然後,它們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

“車輪上的國家”

今年初,總理公佈了政府工作報告

裡面有五條有關汽車行業

其中三條是關於新能源汽車的

1)新能源汽車是強國建設,需要大力推動發展;

2)到2020年免徵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

3)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對外開放程度。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您看完總理的報告是不是想問:這架勢,中國是不是真的鐵了心要搞新能源汽車了?……很可惜,是的。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第二個“車輪上的國家”!不過,我們只是“電動車”車輪上的國家。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我們購買一輛連排氣筒都沒有的車,是因為“被政策引導”、因為“沒有提供給我們別的選擇”,反正多數人(至少我自己)是被迫。但是面對這麼多的質疑和不理解,為啥中國還是執意要做新能源汽車呢?

數據不騙人,咱往下看!

為什麼咱們鐵了心

要發展新能源?

從財新數聯的一份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以29.0萬輛(2018年1-5 月份)繼續位居全球第一,比去年同期增幅133%。美國、德國和日本緊隨其後,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二的美國比咱們少了1.9倍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大家都知道,中國汽車的工業水平遠不及後面的那幾位,難道因為是人家鼠目寸光不懂“新能源是未來”這個道理麼?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只有我們中國,鐵了心發展新能源呢?

汽車領域想趕超歐美日,只能靠新能源?

我國不是一個汽車強國,以前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

因為在傳統燃油車的製造研發上面,我說咱們“晚了西方國家一百年”,這不為過吧?但還在雛形階段的新能源汽車則不同,各國起點相同,這就意味著中國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中國自2009年出臺“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以來,新能源整車規模代表產業鏈的綜合水平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包括82萬輛的年汽車產量,同比增長58.7%和374億瓦時的全年動力電池產能,同比增33%(2017年數據)。

(比亞迪電池倉庫)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趨於成熟,在電池電機電控的技術和資源上也擁有優勢,我們完全可以憑藉新能源汽車,繞過發動機和變速箱這兩座大山,實現對現有其它汽車強國的“彎道超車”。

石油危機與擺脫石油依賴?

當初最先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美國是其中之一,他們的理由是“世界上石油不夠用了,最多還能用四十年!”但如今四十年過去了一半,這個說法居然慢慢消停下來了。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後來,在某世界級自然科學雜誌上有文章說“伊拉克石油是內生的”,簡單的說就是地表石油被抽出來後,地深層會自動生成新的石油。當然,“石油枯竭說”和“石油再生說”都是“專家”說出來的,也不知道專家們這麼抽自己的臉疼不疼。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專家自己掌摑也就算了,搞得各國跟著打臉可就不好了。還得拿美國舉例,當初率先制訂“停售傳統燃油車計劃”的國家,美國當仁不讓是第一批。但沒過多久,美國率先掣肘說:“算了,我們不玩新能源了,V8挺好”。

聞知這一消息,歐洲的小弟們不禁長嘆一聲“我的天啊,這麼打臉真的疼啊!”,不過“老大哥(美國)”都表態了,小弟也多少給點面子,那先從混動車開始做吧。

而中國這邊,基於第一條的鞭策,對地球村其它小夥伴的舉動表現出了漠不關心的樣子,繼續做著自己的新能源汽車。

(伊拉克主要原油產地)

對此我個人比較理解,因為就算伊拉克的石油可以自己再生,但伊拉克的東西畢竟是人家的,更何況伊拉克是美國的呢?

美國對世界石油分配力和對價格的巨大影響力還是令人髮指的,中國想強大,任何方面都不能看別人的臉色。

2015年,新能源汽車在並不普及的情況下節省了約為29.97萬噸的燃油。到2020年這個數字則會變成251.1萬噸,2030年1225.49萬噸……相當於2030年汽油產量的10%。

錢!money!деньги!マネー!

我把這個“最關鍵的原因”放在了第三點——其實不管政府出臺什麼政策,想引導什麼方向,至少不會以中飽私囊、個人盈利為目的。但各大企業就說不準了,他們這麼積極地相應號召,看似是“賠本發展新能源事業”,但您沒聽過一句話麼?叫“無利不起早”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以2017年為例,中國共推出了78款新能源乘汽車(僅乘用車),打開“某家APP”搜索“新能源車型”,更會顯示出125個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系。這麼多的新能源車,為啥有的我們連聽都沒提聽過?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拿2015年被國家曝光的“騙補領袖”吉姆西舉例:當時的“國補+地補比例是1:1”,以國補30萬計算,那麼一款6-8米的純電動中巴的補貼金額就是60萬元。但這類電動客車的成本大約僅為25萬-40萬左右……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吉姆西會找到一個客戶,雙方擬定購買合同,然後拿著這個合同去關部門申請車牌和車輛行駛證,只要事先在各個環節“協調好關係”,“打好招呼”……上完牌拿完補貼後,車企以回購汽車電池等核心零部件形式,將此前說好的“部分”分成返還客戶。

車企就是這樣,“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達到了“自產自銷”、甲乙互贏的目的。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不過這個現象就像《我不是藥神》裡的格列寧神藥,現如今已經不靈了。今年4月1日,國家頒佈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且政府在“雙積分”實施後減少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雙積分”政策可以看作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從政府單向補貼轉變成車企之間互相補貼

拋開政策

現在能不能入手新能源車?

首先,我們拋不開政策……

2018年4月的NEVI數據顯示,廣州仍然以很大優勢位列我國“新能源第一區”

,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緊隨其後。 這個數據很好理解,我國新能源汽大省都是採取了限行/限號措施的地區,而北京則因為之前插混車型未在新能源名錄中而沒有擠進前三。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我還注意到一項數據——我國新能源車型數量雖多(2017年底已經有78款新能源乘用車),以年均39%的增速增長,佔全球新能源車總數的近四成。但“堆量”策略掩蓋不住單一車型品質堪憂的問題。

我拿中國保有量最大的比亞迪秦舉例,秦在“全球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榜”中只居第七,銷量遠在日產聆風和特斯拉Model S之後。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日產聆風在美國)

如果說特斯拉作為行業標杆“無人能敵”的話,那秦幹不過與之定位/售價相似的聆風確實就是因為品質問題了,秦在中國賣得歡,但老外就是不引進……畢竟用各種零碎部件和車殼拼湊出的中國新能源車難有“質感可言”。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特斯拉內飾環境)

醒醒吧,我的中國車企們

中國品牌新能源氣車的口碑差、體驗不佳路人皆知,你問身邊開國產電動車的朋友“您這車怎麼樣?”得到的答案是不是“能別買就別買,我要是有(燃油車)指標,我瘋了心買這車?”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這樣的現象,其實就給了進口/合資品牌搶奪中國新能源市場一個巨大的機會,工薪階層開始放棄比亞迪、北汽,倒戈選擇雷凌雙擎、聆風等合資品牌。中產們則直接購買特斯拉或寶馬Le車型了。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寶馬530Le)

中國正在經歷消費升級時期,中國人開始學會用牙線清潔牙齒、用廚房專用紙擦灶臺,去星巴克說“double Espresso”,甚至我奶奶都知道喝馬提尼得要手搖不加冰的。中國車企再想用充斥著廉價塑料味的新能源車糊弄消費者恐怕已經不行了,所以“質變計劃”迫在眉睫。

就沒有一輛能買的嗎?!

最後我還是表揚幾款車吧,也算是為大家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提供些許參考。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首先,工資階層的價位上我覺得比亞迪秦算是可以入手的車型,畢竟比亞迪憑藉先入為主的優勢積攢了一定的用戶基數,在電池領域也有一定優勢,這就是傳說中“隨大流不會吃大虧”的道理所在。

小資級價位上榮威ERX5可以考慮,這車我本人親自體驗過,算是為數不多能談得上“品質”的國產新能源車型,如果非讓我買一輛,我可能會選它。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榮威ERX5)

而對於50萬以上的中產階級車型,我個人還是建議您選擇進口品牌的重混車,比如寶馬530Le。畢竟50萬不是小數,咱不能把錢花出去給別人交學費不是。這個價位我建議您選擇進口/合資品牌的插混車型,其實還是因為現階段插混技術還是比純電動成熟很多,還有就是不用考慮充電等配套設施這些問題。

中國引領的新能源風!

因為之前新能源汽車產品受電池成本技術極大制約,所以使得在成本上存在優勢的微型(A00)電動汽車和價格敏感度較低的SUV,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突破市場的主力。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未來,電池技術和電池成本將會有突破性進展,這勢必會把以A00級、SUV車型為主導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漸變成多樣化市場。從長期來看,中國的新能源乘用車一定會在未來趕超歐美日等汽車強國!這一點,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車型推薦,您可以在公眾號中回覆“新能源”獲取相關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買單呢?

—————(這是條華麗的分割線)—————

中國和美國註定都會成為“車輪上的國家”,但因為兩國體質不同,所以發展路線不會相同。美國人就喜歡V8,電動車就得靠邊站,總統頒佈了很多新能源的補貼政策但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取消了未來停售燃油車計劃。

而中國是一個肩負著人類可持續發展使命的國家,所以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我相信各位是會充分理解和響應這些政策的。

千言萬語,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求下月能中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