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鳳爪,看《葉問》

吃鳳爪,看《葉問》

【本文轉載自屈穎研@HKG報首發】近年大家都在說中國影響論,南美、非洲、一帶一路貫通國的大計劃聽得多了,今天我想說說的,是英國一個小鎮上的中國故事。

大女兒在英國唸書,農曆新年,學校竟也有慶典。一間只得三十來個中國人的中學,竟然為這批小眾辦了個「中國日」。

老外對於中國的認識很老外,不外乎舞龍舞獅寫大字,正如他們以為咕嚕肉、春捲和片皮鴨就是經典中國菜一樣。

老外有中文名才是時尚

那個「中國日」的最受歡迎活動,就是寫揮春,幾個中國留學生拿起毛筆在紅吉紙上寫字,吸引了大半間學校的老外師生湧出來排隊輪候。即席揮毫的不是什麼「心想事成」、「萬事勝意」,而是一個個中文名。

明明最初寫的是四字揮春,後來不知是誰問:「可不可以幫我改個中文名?」於是同學仔揮筆寫了個「海倫」、「鍾斯」之後,老外學生老師奔走相告,哇,那裡可以改中文名呀,於是人龍愈排愈長。從前香港人在殖民地都習慣改個英文名,現在風水輪流轉,老外有個中文名才是時尚。

女兒說,寫揮春的都是中學生,哪懂改名,「阿森」、「彼得」、「瑪莉」尚且可應付,忽然來個越南人叫Thuuyen就考起了。

結局這個Thuuyen給胡亂起名「投威安」,中國同學都掩嘴竊笑,老外師生一個二個卻歡天喜地把中文名字上載社交平臺炫耀:我有中文名啦!

大國掘起滲入平民心坎

這天,老師備了紅包,裡面包了巧克力,每個同學發個紅包,還興高采烈四處問:「你是什麼動物(生肖)?我是老鼠呀!」女兒說,老外不知道,生肖其實可以算出年歲,平時說年齡是秘密的老師,一個個不忌諱地互數生肖,於是她們一個個計出了老師的年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老外真的「猜不透你」。

「中國日」除了書法、舞獅,還有一個有趣項目,就是食鳳爪看《葉問》。

女兒說,學校特別佈置一個放映室,滾桶式播放電影《葉問》,桌上小吃是鳳爪,讓老外同學挑戰膽量。

我沒興趣知道老外孩子對鳳爪有什麼評價,我倒有興趣知道他們啜著鳳爪看到葉問在擂臺上打敗英國人是何感想?

大國掘起,不只存在於國際新聞間,原來已經滲入平民百姓心坎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