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6年電力史!

天熱了,插上插頭,輕輕撥動開關,空調、電扇等電器開始運轉,這就是我們的日常。

但是,開關連接的,是迄今為止最複雜的人造系統之一——精密而龐大的電力系統。如果“穿”回136年前,一點點電力的光,才剛剛在歷史中亮起來……

1882年7月26日傍晚7點,上海外灘6.4公里長的供電線路上串聯的15盞弧光電燈亮起。路燈的電,來自中國第一家發電廠。這一天,中國的電力事業從上海起步。然而,這個在中國大地上誕生的第一個發電廠,屬於英國人創辦的上海電氣公司。

中國136年電力史!

1888年,慈禧太后的寢宮儀鑾殿的電燈,是京城亮起的第一盞電燈。京城的官員、富戶陸續用上電燈。後來,北京也有了民用電。

中國136年電力史!

1888年7月23日,位於廣州的兩廣總督衙門亮起廣州第一盞電燈。

中國136年電力史!

1893年1月7日,張之洞在武昌創辦的織布官局裝有電燈1140盞,是湖北最早辦電的工礦企業。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06年,重慶第一盞電燈在李耀庭卜鳳居亮起。

中國136年電力史!

到辛亥革命前,中國有20餘座城市新建電燈廠,也相應地有了少量的供電線路。全國的發電裝機總容量只有2.7萬千瓦。

1912年,中國第一座水電站——雲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投產,這是中國水力發電事業的開端。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21年,長32千米、電壓等級23千伏的昆明石龍壩水電站送出線路建成,中國有了第一條萬伏級輸電線路。

1930年,國民政府頒佈了《電氣事業條例》,逐漸統一了頻率和電壓。頻率採用50赫茲,用戶電壓為380伏與220伏。這是中國電力工業最早的標準化,且延用至今。

1949年以前,工業發達的上海擁有較大的城市電網,被日本侵佔過的華北和東北地區出現了中國第一個電網——平津唐電網以及當時唯一的跨省大區電網——東北電網。

到1949年,歷經戰火與磨難的中國電力工業已經有67年的歷史,卻如同一個孱弱幼兒——電廠凋零、設備殘舊,電網薄弱、運行維艱。這一年,美國的年發電量是中國的60多倍。

新中國誕生了,中國電力事業也獲得新的生命力。

1953年,中國啟動第一個五年計劃。作為主要基礎設施,電力工業開始規模發展。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56年,國產第一臺6000千瓦火電機組在淮南電廠投運,我國終於可以自己製造火電設備了。

電網的生長和延伸,始終伴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電源的建設發展。

1955年,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110千伏輸電線路——京官線建成,配合官廳水電站電力送出。這比國外同等級遲了近50年。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54年,新中國第一條220千伏線路——松東李線投運,滿足豐滿電廠水電外送需要,確保了遼南地區恢復和發展工業的用電。此時,世界上第一條220千伏線路已經問世31年了。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69年,我國首座自行設計、施工、設備製造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在中國人的母親河黃河上游投運。

1972年,劉家峽電廠水電外送的劉天關線投入運行。這是我國第一條330千伏輸電線路,仍然比世界同等級輸電工程晚了20年。

20世紀60、70年代,除西北電網外,中國電網逐步通過220千伏線路互聯,以220千伏線路為主網架,以省域為主要供電範圍的省級電網開始形成。

這一時期,電力的發展主要是為了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生產需要。“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那個年代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電力需求隨之日益旺盛。電力供應“僧多粥少”的局面,持續了一些年。

針對缺電狀況,20世紀80年代,全國電力行業開始千方百計辦電、建電廠、多發電。一批大型水電站、坑口火電站以及核電站陸續興建。

中國的經濟在追趕世界和時代,中國的電力同樣在加速追趕。

1988年年底,當時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

中國136年電力史!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2009年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全部完工,總裝機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接近1000億度,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發電站。

中國136年電力史!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1991年12月,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併網成功,實現中國內地核電零的突破。

中國136年電力史!

秦山核電站

1994年,中國引進國外技術建成內地第二座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

中國136年電力史!

大亞灣核電站

電源發展如此迅速,迫切需要更高電壓等級、更加堅強的電網。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81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條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河南平頂山至湖北武昌輸變電工程竣工。湖北河南兩省聯網加強,擴大了電網容量。中國成為世界上第8個擁有500千伏線路的國家。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90年,葛洲壩—上海±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連起了華中、華東電網。

歷時10年建設的三峽到江蘇常州、廣東、上海三條±500千伏線路,將水電源源不斷送入東部、華南的負荷中心。

奔跑的腳步從不停歇,進入21世紀,中國電力工業厚積薄發。

2004年,我國成為世界上水電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2014年,全國水電發電量首破1萬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髮電量的五分之一。

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達到世界第一,還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世界先進的三代核電技術。

規模化的電源與先進的大電網相伴相生。

2009年1月,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建成,2010年7月,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產。中國電網全面進入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時代。

2011年,青藏聯網工程投運;2014年11月,川藏聯網工程投運。除臺灣省外,中國各省電網全部實現交直流聯網。

2014年,中國特高壓技術走出國門。2015年,中國核電技術走出國門。中國電力,在世界上成為一個響亮的名字。

中國136年電力史!

不僅僅只是規模,中國電力生產、傳輸和消費都更為“綠色”。

2004年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僅有74萬千瓦,2011年已達6236萬千瓦,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到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超過1.3億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已連續數年全球第一。

中國136年電力史!

2017年、2018年,青海電網先後實現了連續7天、連續9天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這是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一百多年來,6.4千米的路燈線,綿延成為世界第一大電網。電能湧動,穿山越嶺,跨越江河,進入城鎮和鄉村,如血脈延伸到千家萬戶。

中國136年電力史!

1996年2月,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實現戶戶通電。

到2015年年底,中國已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人均裝機超過1千瓦。

2016年,江蘇全省實現戶戶通“動力電”,經濟發展動能更足。

電已然從百年前的“奢侈品”,成為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伴侶,也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更清潔,更智慧,更美好。

今天,我們回望歷史風煙,

今天,我們堅守當下責任,

今天,我們展望前行之路,

百年奮鬥,不忘初心,

中國電網的未來值得期待,中國電力的未來值得期待,中國電力人,一起祝願,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