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彭老總的親密戰友,曾任紅三軍團的參謀長,犧牲時才27歲


他的犧牲張愛萍將軍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揮筆寫下輓詩一首,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而這首詩也描述了,今天要講的主人公一生,他就是彭老總的親密戰友,曾任紅三軍團的參謀長鄧萍將軍。

鄧萍,1908年生於四川省富順縣,在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校期間加入我黨。不久後和彭老總一起曾參加領導著名的平江起義,7月22日上午10時,平江起義打響。起義後,按照省委的指示,以起義部隊為基礎,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由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政治委員,鄧萍任參謀長。

此人是彭老總的親密戰友,曾任紅三軍團的參謀長,犧牲時才27歲

平江起義後,遭到國軍進攻,彭德懷和滕代遠、鄧萍率紅五軍撤出縣城,一路苦戰,先是向湘鄂贛邊開進,後又南折,於1928年2月下旬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會師。會師後不久,兩軍前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為打破敵人對井岡山的“圍剿”,解決部隊的過冬給養,紅四軍跳出井岡山向贛南挺進,紅五軍留守井岡山。

而鄧萍他先後擔任紅五軍參謀長、後紅三軍團參謀長,參加過五次反“圍剿”和長沙戰役、贛州戰役,以及慘烈的廣昌保衛戰、湘江之戰。等紅軍到達遵義城外圍,在軍團司令部,鄧萍找來十一團政委張愛萍、參謀長藍國清,研究攻城部署。鄧萍說:“佔領遵義、調敵回援是毛主席戰略部署的關鍵。剛才,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來電告誡我們,攻城宜早不宜遲,晚了,不但達不到目的,敵薛嶽部還會趕來增援。現在我們已經暴露在城下,敵人明白了我們的作戰意圖,因此,攻擊的發起時間越早越好。我現在就同你們一起去看地形,研究、確定好攻城方案,務必要在明天拂曉前佔領遵義。

此人是彭老總的親密戰友,曾任紅三軍團的參謀長,犧牲時才27歲

冒著連綿的陰雨和料峭的寒風,鄧萍和張愛萍、藍國清隱蔽在茂密的草叢中邊看邊研究。鄧萍舉起望遠鏡一邊仔細地搜索、觀察。突然,“砰”的一聲,一發冷彈帶著強大的衝擊力,狠狠砸向他的腦袋,奪取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將領的生命。此時,他年僅27歲。

此人是彭老總的親密戰友,曾任紅三軍團的參謀長,犧牲時才27歲

意外的變故,給彭德懷帶來了猝不及防的重擊,使他覺得肝腸寸斷、撕心裂肺!這位身經百戰、爬屍趟血的硬漢子也禁不住悲痛萬分、淚流滿面。警衛員輕輕地呼喊打斷了他的沉思:“軍團長,劉主任來了。”軍團政治部主任劉少奇緊緊握住了他的雙手:“老彭,你就放心地指揮打仗吧,鄧萍同志的後事,由我們政治部來辦。我向你保證,一定要對得起烈士,一定要讓你滿意。”彭德懷點點頭,擦了擦紅腫的雙眼,默默拿起烈士的遺物,一一仔細凝視,交給劉少奇。然後,彭德懷掏出懷錶,拿起電話:“各部,總攻時間到。我命令,發起進攻,拿下遵義,為參謀長報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