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從史料上來看,楊家將抗擊遼敵主要活動於山西和河北中西部地區,往北最遠到過易水河一帶,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易縣、淶源、涿州、霸州和雄州(今河北雄縣)一些地區。宋朝的“三關”則是瓦橋關(也稱雄關,在今河北雄縣境內)、益津關(在今河北霸縣境內)、草橋關(或淤口關)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淤口關

其實,宋代與北方契丹(曾改號遼)政權長期對峙的、史書和戲劇中經常提到的“三關” ,並不在山西省的雁門關一帶,而是在當時無棣縣所在的滄州北部,海河南岸一帶的“三關” ,即: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境內)、益津關(今河北文安縣境內)、淤口關(今河北霸縣境內)。只要打開地圖一看,就會發現這三關原來是無棣的近鄰。

為什麼是這 “三關”呢?

這裡需要提及一段歷史故事。五代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兒皇帝” 叫做石敬瑭,他為了登上 皇帝的寶座將“幽雲十六州”作為答謝禮物割讓個契丹。這十六州東起河北省的遵化,西界山西省的神池,北迄長城,南至天津一帶,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200公里,總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足足容得下三個臺灣島。中原政權不但失去了大片土地,而且使老祖宗世世代代修築的長城失去了防禦作用,中原北部大門洞開,留下了巨大的邊防隱患。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五代時期,唯一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周世宗柴榮,於顯德六年(959)四月春,以保大軍節度使田景成為淤口關部署,右神武統軍李洪信為合流口部署,前鳳翔節度使王宴為益津關部署,侍衛親軍馬步都虞侯韓通為陸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大舉北伐,水陸並進抵達滄州,只用了四十天的工夫,“兵不血刃”,收復了瀛洲、莫州和三關 (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共十七個縣。之後在瓦喬關置雄縣(含容城、歸義二縣),在益津關置霸縣(含文安、大成二縣)。

《遼史 . 蕭思溫傳》中也有同樣的記載,“周主復北侵,圍瀛洲,陷益津、瓦橋、淤口三關。已而陷易、瀛、莫等州”。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怎奈天不作美,正當北伐節節勝利之時,周世宗突然發病,不得已而班師,不久就去世了,致使功敗垂成。

北宋建立,國力不強,幾次“北伐” 、“御駕親征” ,均以損兵折將告終,基本是寸土未得。所以 ,“三關” 這一帶成了宋、遼“國境線” 。宋僅採取守勢,瓦橋等三關便成為北宋的邊防要地,這“三關” 位於界河(今海河、大清河一線)南岸。地處平原地帶,無險可守,於是集結數十萬重兵“把守三關” 。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楊延昭正是宋初鎮守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一帶的名將。而“三關”又是高陽關路(高陽關治所在今河北高陽縣東)的前哨。當時無棣縣所在的滄州正好屬於高陽關路的轄區。那麼,楊六郎在無棣駐軍設防,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滄州風物誌》(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載 :“滄州便成了 宋和契丹交兵的前沿陣地。…滄州轄清池、無棣、鹽山、樂陵、南皮等縣及吳橋鎮” “北宋時楊延昭屯兵莫州,把守三關,即霸縣的益津關、雄縣的瓦喬關、信安鎮(在霸縣東)的淤口關,與遼兵對抗二十多年。”

下面,首先要說明楊六郎在滄州以北“把守三關” 歷史事實,其次說明無棣一帶有把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楊六郎的抗遼征戰活動幾乎全是在“三關” 一帶進行。

據《宋史 .真宗》《宋史 .楊業傳》、《宋史精華 .楊延昭傳》、《中國通史(第七卷)》、《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永熙三年(986)“楊延昭升為崇義副使,任景州(今河北景縣、東光)知州” ;

之後,“又升崇義使、知定遠軍(今河北東光),改保州(今保定)緣邊都巡檢使” ;

鹹平二年(999)十月,以冰智守遂城(今河北徐水西),蕭太后無計可施,被迫退兵,楊六郎乘機追殺,大獲全勝;

鹹平三年(1000)“以功升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 。這年冬,楊六郎誘敵深入,取得羊山大捷(河北徐水西50餘里 ,為紀念這一勝利,人們把“羊山”改稱“楊山” )。

鹹平四年(1001)四月,“楊延昭升莫州團練使” ;

鹹平六年(1003)六月,“楊延昭改任保州(今保定)、威虜軍(徐水遂城)、靜戎軍(今徐水)緣邊都巡檢使,駐保州,負責河北西路北部防務” ;

景德元年(1004)春,“改任寧邊軍(今蠡縣)部署,並增加兵力至萬人” ;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景德二年(1005)正月,“改任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 ,“升領(保州)防禦使,後又改任高陽關(今高陽東)副都部署,加如京使。 ” ,連任九年。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初七 ,在高陽關任所去世,終年57歲。

《楊延昭傳》載,“在邊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楊六郎”是契丹人給楊延昭起的綽號,據說與天上的南斗六星有關。因為按《宋史》楊延昭是楊業的長子,並非排行老六。

從楊延昭簡略的年譜中可以看出,楊延昭二十多年的戍邊生涯都是在滄州(包括今山東的西北部的無棣)北部的“三關”前線度過的,這是歷史的真實,而不是戲劇的藝術演義。

楊家將鎮守三關指哪三關?今在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