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提升影響力的六大祕籍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提升影響力的六大秘籍

茗禾君悅

影響力對特定人群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我們乖乖地把金錢捧上。

即使我們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利用到我們的身上,但到底是為什麼,當一個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時,我們的反應就會從負面抵抗變成積極合作呢?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用提升影響力的六大秘籍,一一給我們破解了難題。看了這本書,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無人問津的東西,價格乘以2以後,反而被一搶而空?為什麼房地產商在售樓時間,會先帶顧客去看沒人會買的破房子?為什麼汽車經銷商在顧客掏錢買車之後才會建議顧客購買各種配件?

秘籍之一: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的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加以回報,如果人家施恩於我們,我們就應該以恩情報之,而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報德。

互惠的核心就是給予,索取,再索取。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超市總喜歡提供免費試用?

一個人靠著硬塞給我們一些好處,就能觸發我們的虧欠感。超市是贈送免費樣品的絕佳場合,消費者經常在那兒得到某種產品的少量試用裝。服務人員總是微笑著遞上樣品,好多人都覺得只是還回牙籤或杯子就走開太過分了。於是,他們購買了一些產品,哪怕並不是十分喜歡。

免費樣品的真正妙處在於,它同時也是一份禮物,能把互惠原理應用起來。推銷的人提供免費樣品,表面上不過是為了讓消費者曉得他們的商品,暗中卻把禮物天然具備的虧欠感釋放了出來,十足是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柔道手法。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提升影響力的六大秘籍

茗禾君悅

秘籍之二:承諾和一致原理

承諾和一致原理認為,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就會想方設法,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接受瑣碎請求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它不僅能提高我們對分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關的事情。

為什麼有些大公司,經常發起有獎徵文比賽,參賽者無須購買該公司的任何產品,卻有機會獲得大獎?

其實徵文比賽的目的是讓儘量多的人寫下對一種產品的表白,為了得到吸引人的獎品,參與者自願寫文章,儘管獲勝的概率很小,他們知道要想文章勝出就必須讚美相關的產品。隨著而來的結果是成千上萬的人以書面形式證明了,該產品具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在文字的神奇推動之下,他們真正相信了自己寫下的東西,從而為產品做了有影響力的廣告。

公開承諾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每當一個人當眾選擇了一種立場,它便會產生維持它的動機,因為這樣才能顯得前後一致。

秘籍之三:社會認同原理

社會認同原理,認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是當我們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如果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我們就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

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如果旁觀者群體沒能幫忙,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確定。那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

很明顯,身為受害者,除了提醒旁觀者,我們需要緊急救助之外,我們還必須多做點什麼,我們要消除他們的不確定性,告訴他們怎樣提供救助,誰該提供救助,什麼樣的方法才有效才可靠?我們可以說:“那位穿黑衣服的那位先生,我需要幫助請叫救護車來”。

在需要緊急救助的時候,我們的最佳策略就是減少不確定性,讓周圍人注意到我們的狀況,搞清楚自己的責任。

秘籍之四:喜好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對於這一點恐怕不會有人感到吃驚。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有些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卻想出了上百種方法利用這條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

為什麼特百惠公司的家庭聚會能讓每天的銷售額超過250萬美元?因為這家公司讓客戶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從朋友手裡買東西。這樣一來友誼的吸引力,溫馨感,安全感和義務感全部被帶到了銷售環境當中,社會紐帶的影響比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好惡強兩倍。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提升影響力的六大秘籍

茗禾君悅

秘籍之五:權威

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很多情況下,只要有正統的權威說的話,其他本來應該考慮的事情就變得不相關了。在沒有真正權威的情況下,有幾種象徵權威的符號,能十分有效的觸發我們的順從態度。

比如說,騙子大多喜歡給自己冠上各種頭銜,打扮成權威人士,帶相關的身份標誌。他們明白一旦如此包裝自己,對方順從的概率就會立刻大大增加。這就是為什麼行騙高手們總是把換裝作為一種行騙手段?因為頭銜比當事人的本質更能影響他人的行為。

秘籍之六:稀缺

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就越高,稀缺原理對我們行為的方方面面造成影響,對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對獲得同一種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的動力。

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我們曉得會失去它,自然就會愛上它了。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青少年反叛的根源就在於他們的逆反心理,個性意識萌芽是青春期的特點。

對青少年而言,這種萌芽意味著走出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成人一角,獲得隨之而來的一切權利和義務。

這時候對青少年施加父母的權威,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是企圖控制他們,青少年不是陽奉陰違,就是公然對抗。管教前後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強的孩子。

正常情況下,促使我們做出順從決策的幾個最常用的信息,都可以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決策時頻繁、機械的使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原理的原因。

每個原因本身都能夠極為可靠的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說“是”比說“不”更加有利。但現實中大量的極易偽造的信息被人利用,他們藉此引誘我們做出機械的反應並從中獲利,我們不得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