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威震華夏的關羽兵敗身亡?全在董昭這一計「一箭雙鵰」

是什麼讓威震華夏的關羽兵敗身亡?全在董昭這一計“一箭雙鵰”

漢建安二十四年初,蜀將關羽聞聽吳將呂蒙離任養病,便舉兵北攻襄陽,圍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

七月,曹操派左將軍于禁等救援。八月,江水暴溢,關羽趁勢發動水攻,水淹七軍,俘虜于禁及步騎三萬餘,威震華夏。

曹操又派徐晃率兵馳援。

吳主孫權攝於關羽之威勢,遣使聯絡曹操,密謀引兵西上,偷襲江陵、公安二城,援助曹軍,解樊城之圍。還特別交代不要走漏消息,以防關羽有備。

曹操收信後,召集群臣商議,皆言此計可行,應該保密,唯董昭有異,說:“軍事要注重權變、合乎時宜。應該表面上答應孫權,為他保密,但實際上要把它洩露出去。”

關羽聽說孫權出兵西上,如果退兵保護自己,樊城之圍可迅速解除,我方便獲得利益。還可以使孫權、關羽兩支賊軍互相對峙、攻擊,我們可坐以待斃。

如果我方保密而不洩露消息,讓孫權的計劃實現,對他的好處最大,那不是上策。

另外,圍城中的將兵如果不知道有救兵,想到糧食越來越少,會產生恐懼情緒,倘若有了其他的想法,造成的危難將不會小,所以還是透露這個消息對我們利益最大。

並且關羽為人強橫兇暴,自己倚仗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堅固,必定不會立即退兵。

曹操覺得董昭言之有理,命徐晃將孫權書信內容,射進被圍的樊城和關羽營中。樊城軍士知道消息後,士氣大振;關羽聽聞後,果然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幾天後孫權軍陸遜引兵攻破江陵、公安二城,關羽兵敗身亡。

評曰:

董昭此計可謂是“一箭雙鵰”,既解了樊城之圍,還佔據了主動。如果秘而不露,孫權佔得主動,戰局的走勢對曹軍不可把控。即使兩軍合擊,贏得關羽,自己的損失也會不小,樊城軍士在密謀之間是否會投降也未可知。

所以在戰局之中一定要從自己利益最大化去權衡、考量,切莫“為他人做嫁衣”。“兵事尚權,擇機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