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是青州】青州與「飛馬」牌香菸的淵源

“飛馬”香菸,作為國內的一個知名品牌,相信許多人記憶猶新。說起“飛馬”,她與青州還有一段歷史淵源。

【這裡就是青州】青州與“飛馬”牌香菸的淵源

1948年5月,生產“飛馬”的新群菸草公司奉命與山東轄區其他隨軍菸廠在當時的中共華東局所在地青州集中,共同組建新的“利華菸草公司”,下設工廠部和營業部。1949年春,利華菸草公司隨省政府遷入濟南,組建山東省菸草公司,而公司的工廠部就一直留在青州,成為後來的青州菸廠。新群菸草公司是當時組建青州菸廠的主體廠家,為新四軍二師供給部1942年創辦於淮南,是我軍華東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軍籍菸廠。由於該品牌在解放區聲名顯赫,因而許多人將新群菸廠稱之為飛馬菸廠。

【這裡就是青州】青州與“飛馬”牌香菸的淵源

“飛馬”煙標上,一匹駿馬展開兩個翅膀,在太陽的照耀下揚起四蹄飛騰著,寓意革命事業發展如駿馬飛騰。說起“飛馬”牌煙標誕生和發展的過程,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抗日戰爭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抗戰期間,在新四軍淮南抗日根據地,由於沒有生產香菸的能力,“大英牌”、“老刀”牌等煙是從敵佔區流入的,香菸特別稀奇。1942年,新四軍副軍長兼二師師長張雲逸在江蘇盱眙黃花塘師部召開營級以上班幹部會議,儘管會議室窗戶大開,室內依然雲霧繚繞,嗆得張軍長不停地咳嗽,他知道這是幹部們抽著用樹葉捲成的喇叭煙。散會後,竟有幾個戰士溜進會議室在撿拾菸頭抽,他頓時一陣心酸,戰士們抗日殺敵,出生入死,可連支菸也抽不上,這樣不行,得儘快辦個菸廠。張軍長找來供給部長鬍弼亮商議:“我們能不能辦個菸廠,解決幹部和戰士的抽菸問題?”胡弼亮聽了很驚訝,辦個菸廠談何容易?張軍長說:“你們供給部是有辦法的,當然困難是難免的,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把菸廠辦起來的。”不久,新四軍攻佔了天長縣銅城鎮。當時天長縣是國民黨統治區,由於敵人的封鎖,洋菸進不來,土煙又供不上,於是銅城鎮幾戶商人,集股籌辦了“群眾菸草股份有限公司”,但國民黨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當新四軍解放銅城時,這家菸廠已奄奄一息,難以維持下去了。張雲逸在認真分析了形勢後指示,辦菸廠可分兩步走,先安排合作社支持該廠部分資金,以解燃眉之急,同時選派幹部戰士進廠參加生產和管理,為籌建新廠創造條件。自辦菸廠方案確定後,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既然合股經營的菸廠叫“群眾菸草公司”,那我們公營的這家就稱“新群菸草公司”。“新群”寓意根據地的群眾是新型的群眾。為了菸廠順利開工,張軍長還特批42元淮南幣,這在當時可買一頭200斤的大肥豬,後來就有了一頭大肥豬變個大煙廠的說法。土法上馬的香菸出廠後,張軍長又親自為香菸取名為“飛馬”牌,煙標圖案由胡部長委託淮南日報社的兩位秀才設計,並由美術編輯高志平設計了彩色圖案:一匹駿馬長了兩隻翅膀,在大海上飛騰,它象徵著革命的發展如駿馬飛騰。張雲逸高興地對大家說:“這象徵著革命的發展如駿馬飛騰,好,太好了”。

【這裡就是青州】青州與“飛馬”牌香菸的淵源

在張雲逸親自指揮下,“飛馬”牌香菸很快“飛”出菸廠,“飛”到了前線,“飛”到了周邊的集鎮。可是,如要繼續生產“飛馬”牌香菸,就必須要有製版設備,解放區沒有,胡部長就派人潛入上海,通過在上海大業印鈔廠的一位愛國工程師,在他的秘密支持下,精製了數副套色鋅版,用上好的道林紙,印十萬枚切制好的飛馬煙標,還採購了數十令道林紙、油墨、香精、甘油、朗姆酒等配方原料。地下黨通過關係找到了一位崇明的船老大,足足裝了一船的貨。經過千難萬險,貨物終於運到了淮南的桐城鎮。新群菸廠的廠長是位獨臂老紅軍,他率職工早在路上等候了,大家歡欣雀躍,把寶貝搬進了平房大院的廠內。從此,菸廠越辦越大,採用淮南上好菸葉和配料精製的飛馬牌香菸,不僅能自給,而且開始進行貿易,用它換糧食、藥品、彈藥、布匹。同時,香菸的製作技術和質量也不斷提高,其色、香、味壓倒了名牌貨“大英”香菸。當時,四鄰的煙販們紛紛匯聚銅城鎮,在菸廠門口連夜排隊,甚至出現了上百人排隊爭購的場面,連敵佔區的煙販也冒著危險到桐城批發站來批“飛馬”煙。為了讓解放區的“飛馬”產品出關,張雲逸想了個“冒名頂替”的辦法。他託人從上海精印了大批“大英”牌香菸空盒到銅城,裡面裝上了“飛馬”,然後一船船地裝運出去。於是,這匹“飛馬”展開了它金色的翅膀,飛遍淮南,並一舉突破了敵偽對根據地商品的封鎖,名揚京、滬等敵占城市。這時,在上海、南京街頭,經常能見到煙商們神秘地告訴顧客:“剝了皮看貨,這是‘四爺’(新四軍)貨真價實的‘飛馬’啊!”四爺是當時人們對新四軍的稱呼。

【這裡就是青州】青州與“飛馬”牌香菸的淵源

▲1945年秋,華東軍區後勤部利華菸草公司全體幹部職工合影

1943年秋,陳毅奉命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給中央領導帶去幾條“飛馬”牌香菸。毛澤東一邊抽著“飛馬”,一邊興奮地說:“‘飛馬’為抗日戰爭服務,為根據地建設服務,可謂勞苦功高!”1946年夏,新群菸草公司隨新四軍北撤進入山東,仍堅持生產“飛馬”;1948年5月與其他隨軍菸廠奉命集中於青州,共組新的“利華菸草公司 ”,初期仍主要生產“飛馬”。由於“飛馬”香菸在解放區的知名度,當新中國剛成立,共產黨接管上海的中華菸草公司後,最先推出的牌號就是“飛馬”商標,煙標採用新群菸廠時的圖案,只是色彩改變一些,宣傳的亮點為“解放區的名煙”,很快就在華商與洋商林立的上海捲菸市場站住腳,深受消費者歡迎。有人曾經感慨:“飛馬牌不僅從老解放區飛來上海,並且飛向全國,外銷香港”,可見“飛馬”的魅力。1954年經改版的上海捲菸廠生產的“飛馬”圖案取消了馬體上的雙翅,成為了一匹強勁有力的駿馬騰空而起,飛向空中,極具動感,並採用工農業建設為背景,飛馬生煙,俯視山川、田野、工廠,寓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飛馬”作為國內的知名品牌,一直生產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