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百年,卻拒絕漢化,以致後世對其知之甚少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原政權常常同周圍的遊牧民族展開激烈交戰,互有勝負。即便,漢民族不幸被擊敗,由於漢族先進、深厚的科學文化,不得不迫使入侵中原的遊牧民族進行漢化改革,融入華夏。

一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百年,卻拒絕漢化,以致後世對其知之甚少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導致國家內訌不斷,國力衰退,使得北方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有機可趁,第一次入主中原,史稱“五胡亂華”。

此後,北方先後被氐族人符健建立的前秦、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暫時一統,並均實施漢化改革。尤其是到了北魏孝文帝時期,頒佈大量的漢化政策、大力推行儒學和佛學、鼓勵鮮卑與漢族通婚、改漢姓,甚至北魏皇族都將拓跋姓氏改為元姓。後來西魏、東魏、北周以及北齊等多個政權,就連隋唐兩朝的開國建立者都有鮮卑族血統。鮮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通過不斷的民族融合,徹底融入了華夏,成為漢族。

一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百年,卻拒絕漢化,以致後世對其知之甚少

但在歷史上卻有個遊牧民族偏偏喜歡例外,雖然入主中原百年,卻一直拒絕漢化,認為自己民族高漢族一等,這就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國。蒙古族是個強大的民族,但長期分裂,經過鐵木真的一統,成為強大的蒙古帝國,世界也為之顫抖,不費吹灰之力,橫掃亞歐大陸。

一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百年,卻拒絕漢化,以致後世對其知之甚少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八年後,滅掉了南宋,一統全國。儘管元朝統治中原南地區近百年,軍事力量雄厚,但是還是和以前一樣,是純粹的遊牧民族,同北魏、金、清等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相比,漢化幾乎沒有什麼成果,自然在文治上就沒有建樹了。

一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百年,卻拒絕漢化,以致後世對其知之甚少

元朝的統治者一直拒絕漢族的農耕文明,對於蒙古族的遊牧文明頗為推崇。入主中原後,蒙制和漢制、回制以及吐蕃文化諸制並舉,導致了蒙古貴族奉行蒙古文化,漢人信奉漢文化,其他譬如藏族、回族等等都崇尚自己的文化,社會制度的極端混亂,極易發生民族矛盾。

一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百年,卻拒絕漢化,以致後世對其知之甚少

元朝統治中原的100年間,連一個漢化的皇帝都沒有,還只是停留在遊牧民族崇尚的野蠻掠奪時代。漢化最徹底的清王朝,人們基本知道清朝大多數皇帝,而且還常常被拍成電視劇。而對於元朝,人們一般只是知道成吉思汗、忽必烈,好一點就是被明太祖驅趕至漠北的元順帝,除此之外,基本都不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