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中国德械师的血肉长城!

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当时能达到德式标准的有: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国军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这些部队堪称当时国军主力,战斗力极强。

打破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中国德械师的血肉长城!

作为当时的德械师,装备情况也是相当给力

在轻武器方面,德械装备有步枪和手枪。德械师主要单兵武器是国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K98k的前身。

轻机枪:德械师装备的轻机枪多是国造仿制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时和法国的轻机枪。轻机枪装备数量基本能达到每班一挺的标准。

二战中著名的德式M1935钢盔,在1937年以前不过生产了50万顶,由于大部分都被中国订购,德军自己都来不及装备。这些德式钢盔抗战前几乎普及到大部分中央军。

在重武器方面,有重机枪和火炮。重机枪多采用仿制马克沁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重机枪的装备数量是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有一个重机枪连,共3个排6挺。这一配置标准只相当于德国陆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

火炮,这是现代化军队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装备,可惜中国由于技术和财力所限,德式部队中,除了教导总队拥有自己独立的直属重炮部队,其他各德械师都没有师属重炮部队,连装备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师,也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而已,外加各1个战防炮连和高射炮连。

打破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中国德械师的血肉长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械师根据所处的不同位置分别开赴不同的战场。最先与日军交手的德械师,是奉命参加淞沪会战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独立第20旅(原第2师补充旅改称,会战期间又扩编为第61师)。按照原先的设想,装备德械的调整师应该完全能够承担起对抗日军的任务,然而在缺斤少两的“调整”以及战术思想依然落后的情况下,调整师并不占据任何优势。调整师不仅无法完成歼灭日军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的任务,更加暴露出种种战术弱点,比如不懂坦步协同作战,任由战车部队落单被日军步兵逐一消灭,又如进攻作战时不知选择重点,导致处处都在进攻,处处都无法取得进展。

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时间,全部德械师就损失过半。但作为淞沪会战中坚力量,硬是凭着血肉之躯挫败了小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打破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中国德械师的血肉长城!

中国和日本的军队源源不断开赴上海。在调整师方面,陆续投入到上海战场的已完成调整的部队计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57师、第67师和教导总队,中断调整的部队计有第1师、第13师、第16师、第51师、第56师、第58师、第78师和第98师。这些部队在同占据优势火力的日军鏖战了三个多月,最终都以损失惨重的代价不得不陆续撤出战场,它们的德式装备,尤其是重装备也大都丧失。南京保卫一役,更是断送了大量调整师,如第36师、第51师、第58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

打破小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中国德械师的血肉长城!

在华北战场上,第4师和第89师在南口;第2师和第25师在保定;第10师、第83师和第85师在忻口、第27师在娘子关先后与日军交锋,同样遭到重创。抗战才开始四个多月,28个调整师因损失过大,又无装备可作补充而不得不宣告结束。剩下的第80师因位于福建战场伤亡不大,第5师因驻防重庆而幸免于难,但到1938年时,也因中德军事合作的中断、德国军事顾问团的解散而在历次作战的消耗中改用起了国械。

虽然抗战中后期再无德械师,但是德械师的血肉长城也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致敬这些英雄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