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難,但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犧牲 日軍:敬佩之至

中國歷史上並不缺豐功偉績的人,很多人民英雄都願意在國家危難之際站出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義不容辭。而其中有一個人民英雄一直不會被國人遺忘,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一直在與敵人斡旋,最後壯烈犧牲。他做出的犧牲永遠不會白費,他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楊靖宇。

進退兩難,但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犧牲 日軍:敬佩之至

1940年2月15日,楊靖宇受到吉林蒙江縣偽警察本部的日軍的重重包圍,傷亡慘重。楊靖宇身邊所有的將士都相繼被殺,只留下楊靖宇孤身奮戰。楊靖宇隻身一人躲到山頂上,此時的他進退兩難,因為被叛徒背叛,已經斷糧五天,身患重感冒,右臂也受了傷。後來日偽軍也往山上衝去,雙方開展了激烈的槍戰。

進退兩難,但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犧牲 日軍:敬佩之至

孤身被圍,其實他大可選擇屈膝投降,但是他沒有,他選擇了戰鬥至死。所謂軍人,大概就是這樣吧,錚錚鐵骨,毫無畏懼。在與敵人的激戰中,楊靖宇最終還是因為體力不支中彈了,子彈擊中了他的胸膛,一代英雄倒下了。而事實上,日軍還不敢上前去確認,不敢相信他們已經擊倒了這個英雄。

進退兩難,但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犧牲 日軍:敬佩之至

後來,日軍割下了楊靖宇的頭顱,梟首示眾,還將楊靖宇的屍體解剖,想要知道是什麼支持著他五天五夜不倒。令人驚訝的是,他的肚裡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而他的胃也由於長期飢餓而萎縮變形。後來日軍一改以往草率的態度,將本已被拋棄的楊靖宇屍體找回,用木頭刻了一個頭顱,一起裝到上等木材中,按日本習俗將其厚重安葬。一說是因為日軍知道楊靖宇在百姓心中威望極高,為了不觸犯眾怒,便以此來收買人心。

進退兩難,但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犧牲 日軍:敬佩之至

楊靖宇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將長存。長白山下,松花江畔,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就是為了紀念在此犧牲的楊靖宇,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進退兩難,但面對敵人毫無懼色,英勇犧牲 日軍:敬佩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