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回歸市場價會達到多少錢一斤?

幸福進行時47586110


據市場監控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的稻穀價格整體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早秈稻的市場價多會在1.1元每斤左右,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而筆者預測,後期的中晚秈稻的市場價會在1.2元每斤上下浮動,

而粳稻的市場收購價格也會不及前兩年,會在1.3元每斤徘徊。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我國的稻穀託市政策的調整,不但降低了價格標準,還提高了收儲等級要求,這就加大了農民的賣糧難度。

舉例來說,以前能夠賣到臨儲倉庫的國標四等稻穀在今年很有可能不被允許收購,只能由市場化來收購。因此,2018年我國稻穀市場價整體較去年有進一步的下調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稻穀收儲制度改革必須進行。

那麼,我國為何要對稻穀下手,對其進行收儲制度改革呢?筆者以為,這還要從我國目前的稻穀供需形式來說,因為我國的稻穀供需關係已經連續多年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了,如果不及時進行收儲制度改革,那麼,稻穀將會成為第二個玉米,成為繼玉米以後第二個臨儲庫存炸彈。

一直以來,我國稻穀的產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消費量也是如此,但是我國每年的稻穀消費量卻明顯不及產量,這就造成了我國稻穀供給關係中供大於求的情況,而且這種關係還是連續多年存在的,年復一年,我國稻穀庫存量也就越來越高,抑制著國內稻穀市場價格,制約著國內稻穀產業發展。

2017年,我國稻穀產量達到了2.05億噸左右,以此同時,我國的稻穀消費量只有1.9億噸不到,這一下子就多出了1500萬噸的剩餘,此外,由於供需結構等問題,我國每年還要進口數百萬噸的進口大米,這就更加重了我國稻穀庫存量高企的狀況。

據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稻穀庫存量已經突破了一億噸,如果不能夠大力進行收儲制度改革的話,這些糧食將會成為一個負擔,一個炸彈,讓國內稻穀價格不得安生,讓國內稻穀市場永無寧日。

長痛不如短痛,忍痛進行稻穀收儲制度改革,是根治我國稻穀市場“三高”頑疾的有效方式。只不過,農民或許要忍受住改革帶來的陣痛。


鍾情三農


目前,我國南方各產區的早稻已經陸續上市,但是從各省區市場上反饋的信息來看,價格有點不盡人意,多在2200元每噸左右徘徊,明顯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筆者以為,如果後期價格不能有所改善,或者政府出臺補貼政策的話,今年稻農的種植收益將大不如前,來年的種植積極性卻有所降低。

新稻購銷持續進行,價格在1.1元每斤左右。


現在已經是七月底,我國南方各大早秈稻產區收割工作基本完成,普遍進入購銷高峰期,但是大家最關切的市場價格卻顯得有些不盡人意。

市場監控信息顯示,湖南,江西,,廣州,四川等地早秈稻市場價格多在2000至2300元每噸不等,摺合1至1.15元每斤不等,明顯不如去年同期水平,畢竟託市價格標準連續兩年有所下調。目前購銷還是以市場收購為主,還沒有一個省份啟動今年的早秈稻託市收購預案。

今年國內稻穀市場價格整體下滑。


筆者預測,隨著市場收購的逐步推進,加上各地託市收購預案的啟動,稻穀市場價格或將有所回暖,但是今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價格整體不如去年將是一個趨勢。

究其原因,一個是稻穀託市政策的調整,肯定會再一次波及市場價格,其次是我國稻穀目前面臨的三高狀態沒有改善,勢必對市場價格形成進一步的抑制。

2018年的稻穀好比2016年的玉米一樣,站在歷史節點上。


糧油市場報


水稻是國家調控範圍之內的糧食產物,​ 糧食是國人的命脈,糧食安全問題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如果糧食價格不加調控,也不從國外進口,糧食的市場價格要比現有的價格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必然會引起糧食市場的混亂,所以政府一直在調控著糧食的價格。

上世紀80年代末糧食的市場價格曾經出現過上漲過快的局面,70年代的水稻價格一般是停流在10元/100斤左右,80年代初就上漲到20元/100斤左右。到了80年代末水稻的價格就漲到了80元/100斤左右。而在以後的幾十年當中,水稻的價格一直徘徊不前,到現在為止一般的秈稻好象都穩定在120元/100斤左右。自從農民有了糧食補貼後,糧食的價格基本上沒有多少漲幅。

如果拿水稻的迴歸價與工價、房價作比較,還真得仔細的想想,80年代末的工人工資100元/月左右,當時可以買到100斤水稻,折成大米只有70斤,100÷70=1.43元,實際上80年代末的米也就是這個價位。而現在的工人工資已經是3千至1萬不等,甚至有的更高,打個平均數也有6、7千,基本上是漲了8、9十倍。房價就更沒得比了,80年代10萬的房子可不比現在千萬的房子差很多哦,那麼這就可以說到現在為止房價已經翻了100倍。

我們只有通過比較,才好作結論,工價漲了8、9十倍,房價漲了一百倍,那如果糧食也漲了89十上百倍,那會是一個什麼價位呢,這個問題又何須用腦子去想呢,如果糧食真正迴歸市場價,農民又何愁買不起房子呢,這就不難理解農民抱怨為什麼會買不起房,因為糧食的價格太低了。這是頁川木木個人的看法,你如果有更多更好的見解,希望能在評論區看到你的美言,謝謝閱讀。





頁川木木1


水稻迴歸市場價會達到多少錢一斤?

在90年代,其實水稻的價格就是半市場化,那時要交公糧和購糧,那時的價格就將近100元一百斤,也就相當於一塊錢一斤的稻穀。在90年代,農村的萬元戶屬於有錢人,可想而知一塊錢的購買力是有多大,現在的一塊錢只是一個數字基本沒什麼購買力,市場上越來越難買到一塊錢以下的東西,連礦泉水都不止一塊錢了。後來取消了公糧購糧,再後來還有相應的農業補貼,實現了糧食保護價。剛開始實行水稻保護價時,水稻降價兩三毛錢一斤,種地不掙錢,於是農村的農民紛紛外出打工。

水稻價格的變化,種地越來越難維持生活

很多數據都難以查詢到,很多農村的農民就知道,在未實行水稻最低收購價格時,水稻的價格在當時的購買力非常強,農村農民都集中在農村,以種地為生。後來實行稻穀的最低收購價,還有相應的農業補貼,卻難以與大幅上漲的農資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步,種地越來越賺錢,所以年輕的農民都紛紛外出打工。從2016年開始,水稻價格經過上漲之後,又開始回落,而農資成本和人力成本卻逆勢上漲,水稻種植的利潤進一步壓縮。現在是“種地一年比如打工一月”。

現在有個怪圈。農民種植的水稻不值錢,種植戶種植的所謂的有機水稻價格高。

其實有機水稻種植,農民才是真正的高手,他們才是專家。在八九十年代,家家戶戶養豬養牛等家禽家畜,都是豬糞等禽畜糞便肥田,並且用人工除草,農藥的使用量非常低。這才是真正的有機水稻,現在的所謂的有機水稻有幾個人沒有使用過農藥化肥的。農民和水稻種植戶的差別是少了品牌,少了忽悠,少了營銷,少了概念炒作。有人說農民種植效率太低,應該淘汰。如果要真正的有機種植水稻,就是老農民傳統的種植方法,只是用機械插秧、機械收割。其實現在的有機水稻已經市場化,價格遠遠高出水稻的最低收購價。只是這些只能會惠及極少數人,普通農民大眾很難受惠。

要想知道,水稻價格迴歸市場價,可以參照所謂的有機水稻價格(概念炒作嚴重),略低於有機水稻價格就是水稻的真正市場價。但這種可能性太小,因為糧食價格一旦上漲,很多人又把物價上漲歸咎於農民。


昕瑞生態


截止今日(7月27日),我國南方早秈稻已經陸續上市,市場收購和消化將逐步轉換到新稻上來。但是目前水稻價格不容樂觀,以廣東省為例,糧庫收購入庫價較較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00元/噸左右。那麼水稻迴歸市場價會達到多少錢一斤?



由於目前我國糧食產量充足,市場需求和稻穀供應出現失衡,糧食去庫存壓力增大。預計不久國家將會啟動新一輪的糧食託市收購,利用宏觀調控來保持糧食價格的穩定。2018/19年度全球大米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4.91億噸,較上年度增加300萬噸,全球大米供需形勢持續寬鬆。在全球大環境下,我國作為主要糧食生產國,價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下面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最近我國各地區的新稻上市價格對比:


上圖可以看出今年我國早稻價格普遍收購價在2200元/噸~2400元/噸之間上下浮動,各地價格略有差異,但總體價格較去年相比價格下降了200多元/噸不等,今年稻穀價格形勢依然嚴峻。一部分原因是我國糧食存量龐大,處於供過於求狀態,另外一個原因為我國大米貿易近幾年來持續維持逆差,進口大米價格優勢明顯,從而進一步導致了國內糧食價格上漲乏力。



隨著前段時間陳糧的拍賣,市場糧食存量進一步加大,導致今年新稻價格持續走低。前兩週進行的兩次早稻拍賣,共計投放2013~2016年產早秈稻75.29萬噸,實際成交1.63萬噸,成交率僅為2.16%,均價2005元/噸,且成交主力為2014年產早秈稻。目前對於新稻大部分收購企業正加緊收購當中,價格目前波動不大。



鄉村波比


不知道題主迴歸市場價是什麼意思?是說迴歸到現在的市場價,還是說和房價物價這些相比以前漲了多少倍來做比較呢?

比如說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水稻就是幾毛錢錢一斤,到現在也就一就一塊多一斤,那麼也就漲了幾倍,但是現在的房價和三十年前的房價,可是漲了幾百倍幾千倍的,那麼如果題主說的是迴歸到這個價格的話,那麼現在的糧食至少也是要上百塊一斤了啊,對於這樣的價格有多少人是願意接受的呢?

如果就說按照現在的市場價來說,現在全國各地水稻已經陸續上市了,基本上價格都是在一塊多左右,有的地方1.2,有的1.5的都有,但是超過兩塊的好像還沒有見過,除非是質量特別好的水稻。現在這個價來說,對於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可以接受的,誰不想便宜的買呢?但是對於種植戶來說就有點難了,現在水稻畝產也就一千多斤,袁隆平老爺爺據說研製出了畝產兩千斤的超級雜交稻,但是還是沒有看見有人種植啊,一千多斤水稻,也就只有一千多快錢,而且這個裡面還包括了大量的成本人工,化肥,農藥,種子,租地,還有一些設施等等費用,一畝地一年賺幾百塊就謝天謝地了,這樣的利潤有多少人願意種地呢?一畝地幾百塊,一百畝也就幾萬塊。一年累死累活的幹,也就幾萬塊,還不如出去打工,一年也是幾萬塊,不用那麼苦,而且也不用看天吃飯了。

現在的糧食價格已經很打擊一些一些種植戶的積極性了,所以說糧食的價格還是要小漲一點,這樣才能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現在農村的土地基本上都荒蕪了,到處都是荒地沒有人種植,搞得以後中國人是不是沒有地種了,養不活自己了呢?


張家界小伍


農業種植是兩種模式,一種是農村五、六十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將未承包出去的拐拐角角田地當作消遣來打發,他們不會去計較成本;

而種植大戶他們還需要田租,化肥、農藥、小工工資都年年稍漲,種田地對他們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盈利。他們依賴的是政府補貼,可補貼也有底線,他們真虧大了,會撂田荒蕪。且農戶心理上己默契了外包模式,糧價若再下跌,田地要荒蕪肯定是現實。田地荒蕪會造成與田地相互依賴的農藥、化肥等鏈家無法生存。

當然糧價低廉會穩定糧食製品價格,可現實中糧食製品並不便宜,中間製造賺的太多了(這裡有市場經濟互相形成的)。


許多年前曾看過一個典故:甲國養蠶自家田地種稻、向乙國高價買桑葉,乙國人償到了甜頭普及栽桑、向甲國買米。三年後甲國停止養蠶致乙國桑樹成片擠佔了田地面積、並中止向乙國售米,乙國無形中不戰自亂被甲國吞併。

糧食每年應當上漲0.1元/斤,才可能與種植業上漲成本同步,也不會對民眾生活造成影響,多產糧可應對意想不到的全球“自然災害”。

這是本人觀點,言微理輕,不一定正確。


洞悉人生楊稼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水稻迴歸市場價位能夠達到多少錢一斤?對於這個問題中的市場價三個字還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其中包含兩層含義,其一:中國糧食市場價,其二國際水稻市場價。看似相似的兩個方面,但是其中差別還真的很大。下面分開來介紹一下。

中國水稻市場價

首先咱們看一份歷年水稻收購最低價位表,其中我們可以發現,價位在2014-2015年達到頂峰,隨後連續三年出現下調,那麼所謂的市場價位在你心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單純的從農資勞動成本方面考慮,在農資以及人力都在上漲的年頭,唯獨水稻價位出現了下滑確實不符合市場規律!

也就是說當前的價位並非市場該有的價位。從近幾年的農資成本方面考慮的話,農資成本佔到了收入比例的40%,在農資價位上漲30%的比例下,稻穀價位上調6分起碼才比較合理。然而我們從表中可以發現,最近三年的水稻價位卻出現了每年1-2毛的下滑幅度。

國際水稻價位

對於國際水稻來說大家也不要僅僅是看到泰國、越南、日本大米在國內價位較高就認為別的國家水稻也同樣都比中國貴。其實米價位的高低,還是要拿同等質量的米來比較。比如說泰國香米,中國每斤買到幾十元,而就實際表現來說,泰國香米的產量本身就非常的低,如果說拿我國的普通水稻同這樣的水稻價位做對比顯然也不公平。

在這裡科學興農找到一份美國自2004年到2016年的水稻價位走勢圖,從圖中也可以看出來,價位整體還是比較穩定的,在2011年價位有所上漲達到歷史頂峰的每公斤0.3美元。摺合人民幣相當於每斤1元的樣子,可以說這樣的價位也還是要比我國的水稻價位低的,而這也是國際上比較正常的價位。

綜合以上兩個角度來說,如果從國際水稻行情來看我國的水稻價位其實並不算低,而如果從國內的視角看我國的水稻價位就顯得有些低了,畢竟如今農資成本已經上漲了許多,尤其是近兩年環保問題,化肥農資成本直線上漲。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水稻迴歸市場價,定價也就主要結合供需基本面關係來確定,以農民的種植成本作為參考。2018年,儘管稻穀和小麥還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但託市收購預案卻做了較大調整,其中關鍵的導向就是改變原來的政策主導價格和市場,轉變為以市場化為主。同時,全面下調了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尤其是稻穀下調幅度較大;提高最低收購價糧食的收購標準,統一提高到只收購國標三等以上的糧食,原來納入收購的四等、五等糧走市場化收購。

在這樣的市場導向下,由於稻穀和小麥作為口糧,消費群體比較大,如果生產出現問題,那麼對於市場價格的帶動作用理應比較明顯。但從今年的小麥收購價格來看,卻並非如此,這也給稻穀上市後的行情提供了參考。



從今年新產小麥來看,由於不利天氣及面積下降,導致總產量比去年明顯減少,再加上收穫前後的持續陰雨天氣,使得南部麥區的小麥品質也明顯下降,芽麥增多,嘔吐毒素超標增多。在這個產情下,隨著新麥上市之後,市場各主體入市收購積極,儘管因為政策底價下調使得新麥開稱價同比偏低,但之後快速上漲,特別是質量好的小麥更是受到了競搶收購。由於小麥價格很快超過了2018年產的最低收購價格,再加上南部很多地區小麥毒素超標,使得今年託市收購啟動範圍小於去年,收購量更是少了很多,從整體收購來看,同比也是進度偏慢,截止目前,隨著糧庫輪換收購的入尾,很多地方反映購銷平淡,貿易走貨量明顯下降,尤其是質量不好的地區。從價格上來看,經過前期的上漲行情之後,隨著收購主體從國有糧食企業轉向麵粉加工企業,由於麵粉加工企業的庫存和資金限制,再加上當前處於麵粉消費淡季,開工率整體處於偏低水平,收購也逐漸轉向常態化收購,價格也根據到貨量的多少小幅調整,使得自7月以來,小麥價格表現為穩中小幅漲跌,目前北部質量好的小麥價格也就在1.21-1.24元/斤水平。



說了這麼多小麥的情況,其實是想推導稻穀上市後的價格走勢。新早稻目前已經收穫上市,由於託市收購底價大幅下調,使得今年新早稻剛上市的溼糧價格只有80元/百斤左右,低於上年同期。到目前為止,主產區的新早稻價格多在100-115元/百斤。原本想著由於新早稻因為面積下降較多,以及5月份以來局部不利天氣影響,導致產量預期創下有託市收購以來的最低水平,新稻供應與需求並不匹配。但後期隨著糧庫輪換收購的開展以及米廠的收購,價格會繼續穩步上漲,但由於主產省湖南等出臺指導政策,糧庫輪換收購可以隨行就市,不再像往年那樣參考託市收購底價。後期新稻穀的價格也就少了看漲的動力。畢竟,南方稻穀輪換任務並不大,再加上接下來還有中晚稻,在新稻穀漲到國標三等120元/斤的託市底價之上後,估計繼續上漲的動力就比較弱了。一方面是糧庫在新精神指導下,不會主動把收購價格提高到託市收購底價以上,而是根據市場行情和輪換任務要求,穩步的調整價格:另一方面,相比著麵粉加工企業的規模,大米加工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型的,自身的倉容、資金及加工量有限,雖然在企業數量上比較多,但開工率並不高,因此難以對稻穀價格發揮出明顯的拉動作用。



總的來看,對於市場化為主的今年的新稻穀收購市場,我個人傾向於後期市場價格的高點,也就是託市收購價格略高一點,在產量不出現大的問題的情況下,預計市場價格仍將參考託市收購底價附近運行,託市收購結束後可能會有比較強的下跌衝動。至於書多少錢一斤,各地品質不同,會有價格差,但基本可以參考早秈稻120元/百斤,中晚秈稻126元/百斤,粳稻130元/百斤,優質稻穀價格跟隨市場而定。


糧小咖


這個問題問的好!一切迴歸市場定價,稻米生產才有出路。

我試從消費者角度,從買方思維,來分析一下稻米的市場價格。

一,高端稻米。

有機大米、富鋅硒大米、特種彩色大米,均可列入高端大米,適應高收入、特種養生需求人群,具備禮品屬性。通常市價每斤在10元以上,摺合稻穀價格為6元以上。當每畝成本1500元,畝產500斤稻穀時,成本單價是3元/斤,大米成本5元/斤。如果產量更低,出米率低於60%,依此推算價格相應提高。

二,中端優質稻米。

綠色無公害、優質外觀和口感的稻米,均可列入。這類大米銷量在不斷增大,適應中產階層日益提升的需求。市場價格在每斤5~10元區間,以三口之家每月消費20斤大米計算,每月付出不足200元錢。折算稻穀每斤價格3~6元,當畝成本1000元,畝產1000斤時,稻穀成本每斤1元,大米成本每斤1.67元。

三,中低端稻米。

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文,並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對水稻最低收購價格給予了明確規定:

1,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格每公斤2.4元,比2017年下調0.2元。

2,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格每公斤2.52元,比2017年下調0.2元。

3,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每公斤2.6元,比2017年下調0.4元。

對應的三種大米成本分別為每斤2元、2.1元和2.17元。市場價格在每斤2~5元,國儲保障用糧、加工用糧均為此類,目前銷量最大。

以上價格計算,均以出米率60%為基準,在實際生產中,從40~70%都有。粳米和加工精度低的大米,出米率通常在60~70%。高產劣質大米出米率低,越低成本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