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会议议程|首届符号传播学研讨会暨2018年符号学高层论坛

7月9日会议议程|首届符号传播学研讨会暨2018年符号学高层论坛

7月9日会议议程|首届符号传播学研讨会暨2018年符号学高层论坛

2018年07月09日

首届符号传播学研讨会

暨2018年符号学高层论坛

会议议程

大会开幕式与学术报告

大会开幕式

主持人:胡易容(四川大学)

8:30-9:00

四川大学社科处常务副处长傅其林教授致辞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单波教授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分委会会长蒋晓丽教授致辞

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9:00-9:30

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大会学术报告

上午

9:30-12:00

主持人:董广安(郑州大学)评议人:唐小林(四川大学)

赵毅衡(四川大学)

论“文本意向性”

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

从同一性到差异性的演化机制——文化产业的符号学阐释

丁和根(南京大学)

谈谈传播学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隋 岩(中国传媒大学)

符号传播中的认知方式

赵士发(武汉大学)

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前提性问题

廖圣清(复旦大学)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新近20年:1998—2017

林升栋(厦门大学)

Emoji与微信表情包:符号传播的平行比较

刘 涛(暨南大学)

意象论:图像框架与视觉修辞分析

午餐 12:00--13:00 科华苑宾馆一楼 书香食府

学术圆桌分会场1:

传播学研究的反思与超越

学术圆桌分会场1:传播学研究的反思与超越

上半场


主持人:严功军(四川外国语大学)评议人:魏 伟(北京外国语大学)

林国雄(台湾交通大学)

谈中文传播的一些文言与白话之争

林 新(江西财经大学)

Media (Medium) 语义的逻辑结构区分与符号传播学发展空间的拓展

黄 敏(浙江传媒学院)

记忆重塑与认同建构:《自由时报》(2008-2016)有关日据时代台湾抗日史报道的话语分析

冯月季(燕山大学)

认知传播学:学科合法性质疑

张 媛(贵州大学)

网络民族志:时空、身份和真实性的伦理反思

梁旭艳(山西财经大学)

场景:一个传播学概念的界定——兼论与情境的比较

张 颖(陕西师范大学)

被争夺的意义权力——从符号学视域看公共阐释与个体阐释何以可能

任洪增(西北民族大学)

纪录片叙述能不能不可靠?

何一杰(西华大学)

无意义的意义:符号学视野下的“噪音”问题

下半场


主持人:申载春(重庆三峡学院) 评议人:赵士发(武汉大学)

胡易容(四川大学)

“后真相”时代:符号如何传播“真知” ?——兼论“社群真知”与“文明冲突”的发生

魏 伟(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正的幻像——俄罗斯世界杯VAR技术运用的符号学透视

张 骋(四川师范大学)

后真相时代新闻求真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符号现象学“真知”视角的思考

李 玮(西北大学)

从“符合事实”到“社群真知”——后真相时代对新闻何以为“真”的符号哲学省思

李 红(西北师范大学)

势:一种视觉修辞分析的范畴

王 强(闽南师范大学)

“融合文化”语境下新闻的“受众叙述”

蔡 丹(贵州师范大学)

浅议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路径

彭 翠(河北大学)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网络电影的精神逻辑

胡一伟(南昌大学)

流动的空间:论演示叙述的展示场景特征

张诗婷(西南交通大学)

论社交时代电视新闻语态的新发展

学术圆桌分会场2:

传播学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学术圆桌分会场2:传播学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上半场


主持人:石 磊(西南交通大学) 评议人:王亿本(南昌大学)

彭华新(深圳大学)

地方记者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底层符号与抗争

凌晨光(山东大学)

视觉惶恐中的图像符号解码

米高峰(陕西科技大学)

符号·叙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IP”在国产动画中的艺术传播策略研究

鲍远福(贵州民族大学)

新媒体文本的符号编码和语图传播

文一茗(四川外国语大学)

镜头如何说事?析电影镜头叙述中的指示性

颜小芳(南宁师范大学)

《头号玩家》:游戏电影的符号叙述方式研究

陶赋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影像的“招魂”——新世纪日本战争电影记忆符号型构研究

下半场


主持人:刘可文(贵州师范大学) 评议人:黄 敏(浙江传媒学院)

卓 雅(贵州财经大学)

邵氏武侠:中国现代消费文化四体演进中性别风格的标出性翻转节点

王国华(华中科技大学)

社交媒体中网民态度极化的形成机制研究——以“在本国推广转基因食品”为例

王亿本(南昌大学)

中国对外传播的视觉修辞研究——以中国网的相关短视频为例

朱 杰(西北民族大学)

网络消费社会对个体意识的符号建构——以网络交易平台对个体消费意识的符号建构为例

阎怀兰(广东海洋大学)

媒介时代文学的图像化传播

饶广祥(四川大学)

意义滑动与分层:商品的符号学解读

朱善智(四川传媒学院)

东方美学与中国电影的形式——基于中国电影创作实例的电影形式和符号物化研究

学术圆桌分会场3:

传播学与符号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学术圆桌分会场3:传播学与符号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上半场


主持人:李卫华(河北师范大学) 评议人:谢清果(厦门大学)

陆正兰(四川大学)

如何经典?如何流传?——音乐经典化方式探讨

祝 东(兰州大学)

墨家符号思想及其与儒家思想的比较——基于学术批评史的探讨

刘进华(湖北民族学院)

当代中国电影的娱乐化倾向——符号学视域电影艺术的娱乐化

海维清(四川大学)

舞蹈符号传播中的“漂移”现象分析——以“圈舞”文化遗存为例

何 弦(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与意义的桥梁——莱纳德·拉特纳的“音乐话题理论”(Topic Theory)及其发展

成 立(四川文理学院)

戏剧文本的叙述分层

孔 卯(延安大学)

符号学视域下的视觉审美研究——以电视新闻类节目为中心

袁 峰(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符号的传播与传播的符号——由medicine谈起

朱丽田(东南大学)

语图符号学视域下纽约派诗歌的图像叙事

袁杰雄(湖南科技大学)

舞蹈演出符号学初探

下半场


主持人:伏飞雄(重庆师范大学) 评议人:祝 东(兰州大学)

尹锡南(四川大学)

印度古典文艺理论的意象性和数理思维

李卫华(河北师范大学)

从伴随文本释“文之为德也大矣

谢清果(厦门大学)

庄子对语言符号运用困境的反思与超越

凌 逾 (华南师范大学)

城乡地景与文学风景:文学空间考现学

张劲松(贵州大学)

有闲家庭的符号自我——《红楼梦》茶之趣味与礼教的传递

季 宏(安康学院)

《诗经》符号的新传播路径——语言服务

李金正(重庆大学)

“道”断之言,还是逻各斯的保护伞?——庄子与德里达“书的解构”思想之比较研究

纪 燕(山东建筑大学)

解读齐白石绘画符号中的生态意蕴

苏 智(浙江音乐学院)

《周易》文本的叙述范式与意动性特点

乔 琦(西安外国语大学)

标出性升降:论70后诗歌中的女性书写

布小继(红河学院)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符号传播思维及其实现路径——以蒋彝、叶君健的部分儿童文学作品为例

学术圆桌分会场4:

符号学方法在当今文化中的应用


学术圆桌分会场4:符号学方法在当今文化中的应用

上半场


主持人:刘国强(四川外国语大学) 评议人:颜春龙(重庆师范大学)

申载春(重庆三峡学院)

红色经典的传播与接受

黄 葵(贵州师范大学)

存在与共在:世界首饰维度中的贵州侗族银饰

夏迪鑫、操 慧(四川大学)

技术与符号的共变:一种对传统媒体品牌符号生成机制的反思

袁栋洋(陕西理工大学)

中国当代科幻媒介论

王 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民族符号的视觉传播——以刘三姐山歌CD设计为例

颜 青(重庆师范大学)

从量子之谜到艺术之魅——以皮尔斯三元符号理论的视角

金昌庆(南京艺术学院)

纪录片《奇石迷踪》中“宝晋斋研山”符号运用及启示

廖云路(华东师范大学)

论“地方性知识”对民族新闻话语的建构

贾 佳(成都体育学院)

装扮:对身份虚构与真实的一个讨论

下半场


主持人:黄 葵(贵州师范大学) 评议人:操 慧(四川大学)

刘 宏(中国传媒大学)

读图时代的边城——关于《洪江》的影像符号学

刘利刚(重庆三峡学院)

意义挖掘:奥运会开幕式符码探赜

庞 雯(四川传媒学院)

论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时刻”中主持话语对国家意识的建构策略——仪式情境下的符号学解读

熊铮铮(中原工学院)

标志的标出性研究

姚 婷(广西财经学院)

传播与乡村社会研究的理论反思与空间转向

云 燕(河南师范大学)

语言推理类游戏的符号交流模式——以《狼人杀》为例

冯瑞珍、刘燕飞(河北大学)

国家形象片《走进新时代》的符号学解读

学术圆桌分会场5:

符号学发展的新面向


学术圆桌分会场5:符号学发展的新面向

上半场


主持人:熊 辉(西南大学) 评议人:赵星植(四川大学)

唐小林(四川大学)

符号学发展的新面向

谭光辉(四川师范大学)

论元情感的要素和意义

伏飞雄(重庆师范大学)

现象学、解释学对意义根源的探讨

贾奎林(廊坊师范学院)

“正心”视域主体间意义建构分析

刘智勇(西南大学)

符号学边缘的行走——本雅明、巴尔特与哈维

罗翔宇(湖北民族学院)

新女性的文化身份建构与性别符号悲剧——以《驴得水》的张一曼为中心的符号学分析

胡光金(西南交通大学)

莫里斯符号传播思想述评

谢龙新(湖北师范大学)

在场与缺场的辩证法:从结构到后结构

崔岐恩(岭南师范学院)

符号:存在与显现

薛 晨(电子科技大学)

论模因-日常生活文化传播机制的再思考

下半场


主持人:吕 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评议人:谭光辉(四川师范大学)

熊 辉(西南大学)

论文艺批评的符号价值

刘永丽(四川师范大学)

1980-1990年代的物质书写:从物品到符号

王委艳(信阳师范学院)

论交流叙述中的文本存在方式

赵星植(四川大学)

元媒介与元传播:新语境下传播符号学的学理建构

帅志强(莆田学院)

宋元明时期妈祖图像的形构分析及其认同体现

王小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甲骨文的“符号学美学”阐释

袁晓聪(运城学院)

论玉文化对宋词婉约风格的建构及其意义

晚餐 18:00--19:00 科华苑宾馆一楼 书香食府

新锐论坛


新锐论坛

上半场




主持人:薛 晨(电子科技大学)

评议人:张 骋(四川师范大学) 赵星植(四川大学)

冯丹蕾(中国传媒大学)

仪式功能的重构与象征符号的转向——以顺德鱼生为例

陈梅婷(浙江大学)

回归哲学追问传播本体——传播学重建的一种进路

杨利亭(四川大学)

非常态的情感认同:视角魔力与创造式二次叙述

陈郑予(暨南大学)

电视镜头符号的运用对音乐真人秀歌曲呈现的影响——以《我是歌手》和《中国之星》为例

程 娟(四川大学)

伴随文本与腰封

贾 冰(四川大学)

1980年代中篇小说的叙述干预

李 勇(暨南大学)

数字造颜:社交媒体时代视觉符号抗争——以微信朋友圈自拍图像为例

马草原(四川大学)

论网络小说的类演示性叙述特征

田钟慧(北京大学)

符号建构对亚文化群体社会观感的影响机制——基于“御宅族”的符号学分析

牟 丹(四川大学)

物与符号:中国现代设计中人造物的三个维度

于化龙(四川大学)

从元语言的角度理解阿赖耶识

魏江楠(西南交通大学)

地下空间在城市传播中的运用与实践——基于对成都地铁7号线站点的符号学解读

石访访(四川大学)

符号学视域下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境遇研究——从饮食符号谈起

杨 亮(西安交通大学)

皮尔斯的三元符号观及其跨文化延拓

魏云洁(四川大学)

艺术与标出性

赵禹平(四川大学)

论纪录片“摆拍”之意义受众

李俊欣(四川大学)

符号叙述学视角下的新闻游戏及其伦理反思
下半场全体与会硕、博士自由发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