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更严重吗?

手机用户60262989195


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更严重吗?

  1. 未来几年,我国的稻谷和小麦价格会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这个不是“如果”是“肯定”!

  2. 至于说未来几年因此造成的耕地撂荒会不会增多,个人以为,会的!

但是,个人以为,这不会影响我国的粮食整体供给,我国的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依旧会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国的粮食价格由谁来决定?

说白了吧,我国自从实施市场经济以来,粮食的价格一直都是由官方来把控,即便是诸如水果,蔬菜,蛋类和奶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完全由市场供需来主导的时候,我国的几大粮食作物的价格还是由政府来决定,我国此前对四大粮食作物实施的托市收购政策就是鲜明的例子。

为了保证全国粮食整体供给,以明显高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标准来收购农民手里的粮食,并且加以储存,以备在风不调雨不顺的粮食减产,新粮供给不足的年份拿出来稳定市场。

所以说,我国的粮食价格其实就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粮食价格下跌,种植补贴提高!

所以说,这几年,我国的主要粮食作为的价格下跌是政府权衡再三的决策,就拿今年我国稻谷价格和小麦价格大不如前这个事情来说,也是国家实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

稻谷和小麦这两大口粮作物未能幸免逃脱了要进行收储制度改革的“魔爪”也就不足为奇。因此,从2016年开始,稻谷的市场价格开始逐渐的下滑,从2018年开始,小麦的托市价格也在悄然调低。

但是与此同时,国家也考虑到了农民的感受,为了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国家将为种植小麦和稻谷的农民发放一笔新的补贴。

在这项补贴的刺激和促进之下,笔者以为,未来几年,即便是我国的口粮价格下跌,加上这些“前所未有”的补贴金额,农民种植收益还是有一定保证的,土地撂荒的情况并不会大范围的出现。

今年种植稻谷和小麦的朋友,你们做好领取更多补贴金额的准备吧。


钟情三农


不是将来,就现在农村就有很多抛荒的地!

今年我们地区小麦减产非常严重,质量也是非常的差,我家里目前就有几十袋小麦还没有卖出去,主要还是因为价钱低,粮食收购点不收购质量差的小麦。

近几年农村主要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价格上不去,常年在低价徘徊。而蔬菜,水果等容易受种植面积,天灾,行情等影响,总体收益有限,多地在收获的季节都有滞销的情况发生。所以导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的农村,很少看到有年轻人在家种地,可以说很多年轻人,甚至一些年龄大的中老年人都外出打工挣钱。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说连地都没有去过,都不知道怎么种地了?可能再过几年,当老一辈的人渐渐老去,干不动了,很多田地可能荒芜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一亩地种植小麦玉米,一年的总收益也就是1000块钱左右,如果碰上天灾年,几乎颗粒无收,甚至赔本,再加上最近租地,化肥,机械,人工等成本越来越高,种地,搞传统的经济作物已经没有利润可言。而打工,相对来说比较安逸,现在一个人出去找工作最起码都是3000左右,高的话能拿到6000-10000,在工厂干2个月的收入,起码比种十亩地的一年的收益还要高。种地又非常辛苦,现在靠种地几乎不能养家糊口,只能不饿肚子,很多农民受够了种地的艰难,认为种地的没志气,发不了财,都不让子孙去种地。

综合多方面的原因,未来种地的人会越来越少,土地荒芜的情况可能会很严重,值得警惕,思考!


乡间一抹阳光


农村有句老话:庄稼不收年年种,定有一年好收成。既道出了种粮农民的一种坚持,也可以当做是一句励志的话。正是这种坚持,虽然纵向对比近十几年来的国内粮价,尽管也有上涨,但涨涨跌跌,农民的种粮收入总体上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下降,但依然并没有出现大量的撂荒现象。尽管打工收入占了主要收入来源,尽管种粮不怎么挣钱,但实际上来看,农民在外出打工之余,粮食的播种、收获并没有耽误,说明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是深厚的。

但近几年来,确实有部分地区出现了撂荒的情况,再加上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也很多存在种够自家吃的就行的心理,对于田间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这些情况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值得引起警惕和关注。

一、种粮收入是和粮价有着直接关系的,粮价的高低及上涨幅度,决定了农民种粮收益的多少,对于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以几个图表展示一下近十几年来的粮价走势:

这几张图片,是不是很能看得出粮价的走势情况!?部分品种的价格已经回落到了7、8年前的水平。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稻谷价格。

但对比农资价格如农药、化肥、柴油、人工等成本来看,却是出现了增长,尤其是近两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农民的种粮成本增加,在粮价表现“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农民的种粮收益也受到了影响。这其中,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损失更大,比如2017年华北黄淮的秋玉米,2018年南部麦区的冬小麦,因为不利天气影响,不仅产量下降,品质更是降低,卖粮受限,价格偏低,农民收益大幅下降。

二、从后期来看,根据今年国家对于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今后的粮食收购,将由往年的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这也意味着,政策对价格的支撑作用会下降,粮价更多的将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短期内,由于国家手中还掌握着比较多的往年收购的临储粮食库存,其中像玉米、稻谷等品种去库存的压力比较大,拍卖的价格也定的比较低,这对市场价格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民的收益。但长期来看,随着临时收储粮食库存的不断消化,市场供求也将进入良性循环之中,粮价的形成将由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博弈产生,农民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农业种植结构。

三、撂荒的情况,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以及未来粮价形成机制的变化,可能不会继续扩大或蔓延。尽管目前农村种粮的人群仍以50、60后为主,年轻人投入农业生产的不多,但说不定农业的生产模式会逐渐改变。另外,毕竟目前有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撂荒的情况,再加上类似于今年这样的不好的年景一旦连续出现,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是会产生影响的,所以,国家还是应该在扶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保证小麦、稻谷等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上,多给予支持。


粮小咖


不用如果,未来几年我国的稻谷和小麦价格不会太高,甚至还要继续下降,但是因此造成的土地大规模撂荒几乎不会出现,这又是为何呢?希望大家接着往下看。

今后我国稻麦价格还会继续下探。

笔者认为,今后几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市场价格将会继续走低,并且两者的托市收购政策也将逐步取消。也就是说,在2019 2020年,我国的稻谷和小麦价格很有可能还不如今年呢?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害怕了么?

这并不是笔者的耸人听闻,而是今后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必然步骤,这对于我国广大稻谷种植户和小麦种植户来说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吧。

有了大豆和玉米的前车之鉴,想必大家也知道我国对粮食作物实施收储制度改革的套路了吧。一般来说,首先是调低收储价格标准,然后是取消托市收储制度,最后改为完全的市场化收购➕种植者补贴的方式。

目前,我国的稻麦收储制度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一步……

稻农麦农有望领取粮食直接补助。

但是,在我国正式对稻谷和小麦这两大口粮进行收储制度改革的期间,我国也会通过为广大稻农和小麦种植者直接发放补贴款的形式来对农民进行补偿,以弥补粮食价格下跌造成的收益减少。


和大豆和玉米这些率先进行收储制度改革的前辈们,通过在主产区发放种植直补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不出现大幅度波动,也会避免因为粮价走低收益骤降造成的土地大规模撂荒现象的发生。

希望这些补贴能够真正发放到土地的实际种植者手中,让他们的收益尽可能多一些。


粮油市场报


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跑跑问题会更严重吗?



历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靠土地,确保自己的温饱问题,所以农民很少让土地抛荒,对于抛荒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由于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或者是企业等圈占的土地出现了抛荒的现象,或者是土地的质量出现了下降,比如说土地越来越盐碱化,土地不长庄稼。

对于小麦和水稻的价格一直很低,这不是一个假设命题,这是一个真命题,小麦和水稻的价格不会大幅度的上涨。因为水稻和小麦是三大农作物之二,其二者的价格和产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如果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进行宏观调控。



这么些年来,水稻和玉米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甚至没有出现多大的浮动,有时价格还不如15年前的价格,可想而知国家对水稻和价格的控制力,因为这是牵扯到国计民生。但是18亿亩土地一直没有撂荒多少,一直农民在种植,因为农民的基数太大,你不种他不种有人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成为农民的主力,但是农民进城打工太多,搬迁入城市居住的人太多,所以很多情况下担心农村的土地会被大面积撂荒。其实国家正在鼓励种植大户或者涉农企业,进行土地流转确保土地的利用率以及收益,让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劳动或者是创业。

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土地因为水稻小麦的价格低出现大面积撂荒,国家也会出台政策进行鼓励农民种地,所以水稻小麦价格低,土地会大被大面积撂荒的担心是多余的。



总之,如果水稻小麦价格一直低也不会出现土地被大面积撂荒的现象,因为农民不会让土地撂荒,国家更不会让大面积撂荒,因为农业才是人类生存的依靠,才是国家立国之基,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话。


宗元


如果水稻和小麦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将来抛荒问题会更严重吗?这个问题是在农村出来的人,基本都知道,粮食价格上不去,种田无出路的话,只会是越来越严重。


现在在农村种田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五十几、六十几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稍微有点门道,年轻的人,都会外出打工。可以预见,当我们的父辈老了,农村农民在家乡的收入,得不到大的改观,未来抛荒只会越来越严重。试想一下,种一年田辛苦的半死,不如在外打工二三个月,这样的田,你种下去,还会有积极性不?

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些农田抛荒问题呢?一直是阻碍各地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个人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农民改变现有的古老的农业模式(如政府牵头成立合作社、培训技术人员、指导销售等),必须引进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养相结的高效益生态模式,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比如现在流行蛙稻模式、鸭稻模式、虾稻模式、鳖稻模式等等一系列生态模式,严格按照生态、环保、有机的标准来进行种植、养殖。既可以产出高品质的生态有机大米,又能收获套养生态生物带来的优厚利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独家观点,供参考,如果大家还有更好的想法或建议,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坏男人2576


会的。你到我们这里来看一看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田地都荒了,家里只有一些老人在种,也种不了多少。既使流转到合作社,亏本的买卖谁干,我们这里的几个合作社负责人都说今年亏本了,明年减少流转的田亩也许少亏一点。这样多出来的田地谁种,不荒才怪呢。现在的小年轻宁愿在家玩,也不会种田的。象我家的孩子,宁愿:在城市里上十几小时的班,也不愿留在家种田。还振振有词:你吃了一辈子的亏,还想我跟你一样。唉,说多都是泪,现在我真不知道我这几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到现在还是混个温饱。今年种了四亩田,稻子收上来了差不多有四仟斤左右,问一些收购商,八十到一百的价钱,他们还爱要不要。到现在我没有卖,我估计今年可能没有赚的,估计不亏本就不错了,下半年的人情客往还要再想办法了。



抛荒将会持续加大,近年来农资价格持续上扬,粮价也未提高,转租承包田地规模小,小打小闹谈不上一点点专业。决对市场行情对小专户几乎空白,但结构失衡不能归罪与种植户,也不是不可调和的,从传统角度看农业就象刚出生婴儿谁不会吃奶。农业自身失衡是人为的、哲学性的失衡,失衡起因本国食用油原料菜仔大豆,十几二十年前就被妖魔化价高消费不起,政客、资本家、大买办们……,导致本国大豆菜仔积压销售困难。那么问题来了包括玉米在内副主产品失衡减种,导致偏重单一,..只要有一点信息包括传媒新闻,某菜发家致富了,一夜就成了全国性的大白菜、芹菜。.造成整个农业种植结构系统性失衡,就有了拋荒或蒜你狠姜你军,如果持续增加进口水稻大米,从近二年水果让我们看到中国农业将无业可种。


79998603w


一定会的,但是现在感觉国家是不是要像美国学习干农场主呢?现在八零后的九零后的谁愿意种地?一年的收入和种地的付出成正比吗?一系列费用算起来根本不挣钱,还没一两个月的工资高呢!房价,医疗,教育等等等等全都在涨,就是粮食股票不会涨,想想都是,哎呦!我的天啊!


-残念


不管价格如何,抛荒问题都会更加严重,以我们村小队为例,土地下放时全队180人,l现在仍在本村居住的17人,80以上的2人,70以上的2人,60以上的3人,40以上的2人,共佘为留守儿童。48亩田,到现在在家种地只5人,1人70岁,1人66岁(今年不种田了,抛荒),1人62岁(单身老太),1人59岁,1人40岁(女)。从我们村小队看过不了几年,几乎没人种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